每天資訊漢高祖劉邦為何不殺張良

菜單

漢高祖劉邦為何不殺張良

?我們很多人都記得劉邦說的那句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三個人被稱為“漢初三傑”。

應注意一個細節,劉邦提到張良的時候,沒有直呼其名,而是使用了敬稱,稱呼張良的字“子房”。蕭何、韓信則沒有享受相同的待遇。

後來韓信被殺,蕭何下獄,不得不自汙保身,而張良卻得以安然無恙,壽終正寢。

以至於張良死後還獲得了文成侯的諡號,兒子張不疑也襲封為侯。

箇中緣由值得深思。

漢高祖劉邦為何不殺張良

蕭何是相國,為百官之首,在後方排程有序運籌帷幄,在關中的威望與日俱增,這讓劉邦對他產生了疑心,一度也動了幹掉蕭何的念頭。幸好蕭何的門客召平提醒,蕭何才來了個自汙保身以情求憐的辦法,並且透過協助呂后誅殺韓信,徹底擺脫了和韓信串通的嫌疑。

漢高祖劉邦為何不殺張良

韓信是大將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統兵的能力天下無雙。在關鍵時刻要挾劉邦,這樣的人劉邦早就想除之而後快,呂后看準時機和蕭何聯手除掉了劉邦的心腹大患。

張良的見識

反觀張良其人,韓國貴族出身,父輩有四人擔任韓國丞相,位極人臣,這就決定了張公子的見識比小吏出身的蕭何和苦孩子出身的韓信要高上一籌。對於功名利祿這些東西,張良並不介意,他要的是謀聖的不世之功。因此在封賞時,他象徵性地要了塊地方,便選擇隱居了。

不慕虛榮,遠離是非

對於張良這樣一個無權無兵的人來講,他除了給劉邦獻策之外,還幫助呂后保住了太子劉盈的儲君之位,穩定了西漢初年的局勢。劉邦和呂雉對他還都是心存感激的。功臣勇將們也對張良都十分尊敬,且張良不爭爵位,不爭錢財,不爭土地,不爭功勞,不惹是非,幾乎和一切可能對自己造成危害的東西都遠離了。

捨得眼前利,可保百年身

張良最後還遠離了朝廷,遠離了皇帝和權臣,遠離了權力和利益,對於這樣一個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人,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麼殺他的理由,不管是劉邦還是呂雉乃至群臣,都對張良都心存感激之心,而不會有加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