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差點改寫三國曆史的三次刺殺:只成功了一次,行刺動機和幕後主使至今仍然是謎

菜單

差點改寫三國曆史的三次刺殺:只成功了一次,行刺動機和幕後主使至今仍然是謎

《史記》中有個“刺客列傳”,其中詳細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五大刺客:曹沫劫持齊桓公、專諸刺殺王僚、豫讓伏擊趙襄子、聶政格殺韓相俠累,排名最後的是荊軻刺秦王未遂。

如果司馬遷活到漢末三國年間,他的“刺客列傳”還得加長:在禮崩樂壞,只求目的不擇手段的亂世,刺客並不罕見,其中有名有姓並做下驚天大案的,就不止十位。咱們今天為了簡便起見,只選其中三起差點改寫三國曆史的驚天大案來說:這些刺客們的目標,都是位高權重的人物,那些刺客也皆非泛泛之輩——能在《三國志》或《後漢書》中留下名字,豈能等閒視之?

咱們今天說的是漢末三國有名有姓的刺客,他們的刺殺行動也有可能改寫三國曆史,有了這兩條標準,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刺殺劉備不忍下手並主動自首的、刺殺孫策成功一半卻沒名沒姓的刺客,都可以排除在外不提,這樣曹操就有希望位列三甲了。

差點改寫三國曆史的三次刺殺:只成功了一次,行刺動機和幕後主使至今仍然是謎

三國三巨頭的武功都不錯:曹操雖然身材短小,但用的“格虎大戟”卻很長;劉備並不是只會哭和跑,他的拿手劍術“顧應法”,直到明朝還是軍隊訓練科目;孫權雖然能惹事不能平事,“孫十萬”打不過“張八百”,但那廝的騎術和箭術確實都很不錯,逃命的本事一流,跟老虎也能打個一傷一死。

三國三巨頭中,曹操是個紈絝子弟,同時也是一個刺客,他有沒有用七星寶刀行刺董卓,這件事在三國史料中找不到記載,但是他行刺十常侍中最可惡的張讓,卻明確記載於東晉史學家孫盛的《異同雜語》之中:

“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差點改寫三國曆史的三次刺殺:只成功了一次,行刺動機和幕後主使至今仍然是謎

曹操武功很高,輕功也不錯,但行刺技術顯然還不成熟,還做不到一擊必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他只能在失風后硬闖出包圍圈,所以他在今天所列的三大刺客中是當不了魁首的,如果不是伍孚的刺殺技術也很差,曹操可能就排名墊底了——如果曹操把張讓擊殺,那麼大將軍何進就不會身首異處,東漢的權柄掌握在無能外戚的手裡,總比董卓禍亂京城要好得多。

曹操刺董卓於史無據,伍孚刺董卓,卻明明白白寫在《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和王璨(建安七子之首)所著《漢末英雄記》之中。

《三國演義》寫的伍孚刺董卓比較困難:

“越騎校尉伍孚於朝服內披小鎧,藏短刀,卓入朝,孚迎至閣下,拔刀直刺卓。卓氣力大,兩手摳住。呂布便入,揪倒伍孚。”

差點改寫三國曆史的三次刺殺:只成功了一次,行刺動機和幕後主使至今仍然是謎

演義中的伍孚那不叫刺殺而是送死,《後漢書》和《英雄記》中的伍孚,是一個比較機智沉穩的人,刺殺的機會也很好——他選擇在董卓離自己最近、警惕性最低的時候動手:“

越騎校尉汝南伍孚質性剛毅,勇壯好義,力能兼人。忿卓兇毒,志手刃之,乃朝服著小鎧,懷佩刀以見卓。孚語畢辭去,卓起送至閤中,以手撫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卓自奮得免,急呼左右執殺之。”

伍孚把握住了千載難逢的刺殺良機,但是他的刺殺物件比他還厲害。正史中的董卓

“以健俠知名,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

,越騎校尉雖然是精銳禁軍統領,但畢竟不如久經沙場的董卓經驗老到:在死亡線搏殺多年的人,對危險有一種超常的感知能力。

差點改寫三國曆史的三次刺殺:只成功了一次,行刺動機和幕後主使至今仍然是謎

有兼人之力的伍孚正面格鬥當然打不過膂力過人的董卓,董卓只需要支撐三秒,侍衛們就足以衝上來把伍孚拿下了。

跟荊軻同時期的魯句踐如果預知伍孚刺殺董卓失手,也會發出同樣的感嘆:

“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

如果伍孚成功刺殺了董卓,那麼漢室又有了微弱的復興希望,曹操的墓碑上,可能也只會刻著“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

差點改寫三國曆史的三次刺殺:只成功了一次,行刺動機和幕後主使至今仍然是謎

曹操手戟耍得風雨不透,伍孚近距離刺殺失手,這兩人跟另外一位刺客比起來,就差得太遠了——讀者諸君不要誤會,本文中的三大刺客不包括範強張達,他們只算叛徒而不算刺客。

叛徒範強張達行刺張飛並沒有技術含量,困難度也很低,甚至有人懷疑他們就是受蜀中門閥指使,以刺殺張飛來阻止劉備伐吳,張飛的副手、國舅吳懿的弟弟吳班可能是幕後主使,而且有可能是吳班刺殺了張飛後將首級交給範強張達,讓他們拿去送給孫權——這就是貨真價實的“嫁禍江東”。

範強張達在刺殺張飛前沒有任何表現,刺殺得手後也沒見東吳給他們任何封賞,所以他們只是被幕後黑手推出來的兩隻替罪羔羊而已,將他們列為“三國刺客”,似乎有些玷汙了“刺客”名號。

差點改寫三國曆史的三次刺殺:只成功了一次,行刺動機和幕後主使至今仍然是謎

在三國時期,真正具有潛伏者和狙擊手品質的刺客,還得數刺殺了蜀漢大將軍費禕的郭脩——僅憑這次刺殺,他就可以位列三國刺客榜首位。但是他究竟叫不叫郭脩,他行刺的動機和幕後主使,至今仍是一團迷霧。

在《三國志·卷四 ·三少帝紀》中,齊王曹芳這樣評價郭脩刺費禕:

“故中郎西平郭脩,砥節厲行,秉心不回。於廣坐之中手刃擊禕,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

郭脩是一個出色的刺客,蜀漢集團最後也沒弄清他叫啥,在《後主傳》和《蔣琬費禕姜維傳》中,都稱其為“魏降人郭循”。

差點改寫三國曆史的三次刺殺:只成功了一次,行刺動機和幕後主使至今仍然是謎

不管是叫郭脩還是郭循,這位以戰俘身份進入蜀漢的刺客平時表現應該不錯,所以才能晉升四方將軍,再往上一步,那就是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大將軍、大司馬了。臥底能臥成老大,郭脩的潛伏功夫,應該超過餘則成,僅次於吳敬中。

郭大刺客的行刺目標,並不是蜀漢鴿派領軍人物費禕,他最想幹掉的,是那個扶不起來的阿斗:

“劉禪以為左將軍,脩欲刺禪而不得親近,每因慶賀,且拜且前,為禪左右所遏,事輒不克,故殺禕焉。”

也難怪郭脩刺殺劉禪失敗,諸葛亮和趙雲早就在劉禪身邊安排了一大幫超級保鏢:關羽之孫、關興之子、駙馬關統和趙雲長子趙統為虎賁中郎將,趙雲次子趙廣為牙門將,有這些人在身邊保護,別說郭脩,就是呂布來了,也未必能殺得了劉禪。

差點改寫三國曆史的三次刺殺:只成功了一次,行刺動機和幕後主使至今仍然是謎

郭脩刺費禕,是三國最成功的的刺殺案例,他捨生忘死一擊得手後以身相殉,倒是頗有春秋風範,只是很可惜,他殺費禕根本就沒啥用,如果他真幹掉了劉禪,對蜀漢來說也未必是一件壞事。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做注的時候似乎還有點遺憾:

“劉禪凡下之主,費禕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無關於興喪。”

郭脩刺殺費禕,鷹派姜維才有了出頭之日,所以包括裴松之在內,有很多人都認為郭脩的刺殺行動並非曹魏指使:

“郭脩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獲於蜀,既不能抗節不辱,於魏又無食祿之責,不為時主所使,而無故規規然糜身於非所,義無所加,功無所立,可謂折柳樊圃,其狂也且,此之謂也。”

筆者之所以把郭脩列在最後來說,就是因為此人身上有太多謎團待解,而這也正是刺客的魅力所在:他究竟叫什麼名字?他的刺殺行動受何人指揮?如果他把劉禪也幹掉了,蜀漢還會那麼快滅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