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歷史

菜單

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歷史

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歷史

《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大意是太史記載說:“崔杼殺了他的國君。”崔武子殺死了太史。他的弟弟接著這樣寫,因而死了兩人。太史還有一個弟弟又這樣寫,崔武子就沒殺他。南史氏聽說太史都死了,拿了照樣寫好了的竹簡前去,聽到已經如實記載了,這才回去。

太史為了真實地記錄“崔杼弒其君”,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捍衛歷史,確保歷史的真實性。這就是太史對待歷史的態度。這樣的態度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回望歷史,不畏權貴,秉筆直書,書寫歷史,又何止“南史氏”。

孔子直贊:“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司馬遷書寫歷史,實事求是,身遭宮刑而不負《史記》。宋太祖面對“臣不能訟陛下,自當有史官書之”而幡然醒悟,恭敬地對待史官,恭敬地對待歷史。

回望歷史,把握現在,展望未來。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歷史,以什麼樣的角度書寫歷史,以什麼樣的歷史觀解讀歷史,決定著我們會塑造一個怎樣的世界、走向一個怎樣的未來。也就是說,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歷史,歷史也將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你。

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歷史是已經過去、已經發生的事實,它已然凝固,不可變更。然而,怎麼去取捨史料,從哪個角度去解讀卻有著很大的自由。

就像莎士比亞說的“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無論怎樣解讀,都必須尊重歷史的客觀規律和客觀事實,“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事求是,慎之又慎,不能把歷史當做橡皮泥,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名為“解構英雄”,實為“抹黑英雄”。像這樣惡搞歷史,只能說明這個人價值觀缺失、理想信念喪失。說到底,一個人對待歷史的態度,是由他的世界觀所決定的。

個別人對待歷史,就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取捨,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對歷史沒有半點的虔誠與敬畏。久而久之,也必將受到歷史的懲罰。

歷史與現實經驗一再表明,歷史是教科書,歷史是清醒劑。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倍加愛護。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愛護我們的歷史,去尊重我們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