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司馬懿奪得大權後,為何將權力交給司馬師,而非路人皆知的司馬昭

菜單

司馬懿奪得大權後,為何將權力交給司馬師,而非路人皆知的司馬昭

司馬懿出仕後,隱忍42年,最終司馬懿藉由高平陵之變,除掉了同為託孤大臣的曹爽,進而奪得了大權,成為曹魏朝中最大的權臣,那一年司馬懿已經71歲。2年後司馬懿病逝,在他病逝時,司馬師遷為撫軍大將軍,次年晉升為大將軍,統領軍事、錄尚書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成為曹魏第一權臣,而同時期的司馬昭僅為安東將軍,這一局面顯然和司馬懿臨終的安排有關。源於曹髦的金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我們的認知中,司馬昭比司馬師存在感更強。那麼為何司馬懿最後要將權力傳遞給司馬師,而不是路人皆知的司馬昭呢?從家庭地位、名望、心理素質、政治手段四個方面,都是司馬師優於司馬昭,司馬懿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很正常的。

司馬懿奪得大權後,為何將權力交給司馬師,而非路人皆知的司馬昭

司馬氏家庭地位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嫡長子,而司馬昭是嫡出次子,在東漢時,爵位承襲是嫡長子優先的。雖然官職並非是世襲的,但是司馬懿把持朝政,可以實現官職的人事安排,這時候讓身為嫡長子的司馬師接替自己是符合常理的。心理素質司馬師是一個冷靜甚至冷酷的人,有著超越常人的強大心理素質。在高平陵之變前夜,司馬懿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司馬師和司馬昭,這是一個事關司馬氏全族人性命的大事。司馬昭聽聞後,晚上都睡不著覺,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但是司馬師和平常一樣的坦然入睡,高平陵之變當天依然表現得很冷靜,帶領的隊伍也是井然有序,由此可見司馬師強大的心理素質。司馬懿看到司馬師的表現,也是頗為讚歎。

司馬懿奪得大權後,為何將權力交給司馬師,而非路人皆知的司馬昭

司馬師為了高平陵之變,司馬師事先私自蓄養了3000死士,這樣的行為和私自募兵無異,是形同叛逆的行為。但是司馬師卻做到讓死士散佈各地,而沒有走漏風聲,司馬師的平日生活也並未被他人發現端倪,從中可以看中司馬師的管理能力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政治手段李豐、張緝等人密謀廢除司馬師,扶夏侯玄上位。司馬師得知後,不顧司馬昭的求情殺死了夏侯玄三人,並且夷滅三族,行事果斷且冷酷。後來司馬師想要廢除魏帝曹芳,是透過郭太后來實現的,並且想要立曹據為帝,但是和郭太后發生爭執。最終順從郭太后的意思,立曹髦為帝。

司馬懿奪得大權後,為何將權力交給司馬師,而非路人皆知的司馬昭

司馬昭曹髦為了反抗司馬氏的專政,親自攻打司馬昭的府邸。司馬昭讓賈充去防備,結果賈充的手下成濟弒殺了曹髦。雖說是弒殺魏帝、曹髦是司馬昭的部下所為,但是這也和司馬昭御下無方有關。曹髦都曾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以推斷司馬昭是一個蔑視皇權,行事有所張揚的人,他的心態會影響到部下的行為,導致部下敢於做出這樣魯莽衝動的行為。在這一點上,體現二人政治手段差異的事件,發生在司馬懿去世以後。但是“知子莫如父”,司馬懿對於二人的處事方式是有數的。在政治手段上,司馬師和司馬懿風格相像,內斂低調、並且行事冷酷,而司馬師更為張揚些。司馬懿讓司馬氏上位,但是人心不附,反對司馬氏的人也不少。想要消滅這些反對勢力,並且不會引起劇烈的反應,是需要一定的政治手段的。相較於司馬昭的張揚行事,司馬師內斂冷酷的方式更加有效。司馬懿讓司馬師接替自己,也是為了鞏固司馬氏的權勢。

司馬懿奪得大權後,為何將權力交給司馬師,而非路人皆知的司馬昭

司馬懿名望司馬師在母親張春華去世後,他的守孝行為得到世人的認可,有孝子的美名。青年時的司馬師和夏侯玄、何晏是齊名的名士,頗有聲望。而司馬昭沒有大的戰功,也沒有大的功績,也沒有特殊的事蹟,他的名望是不及司馬師的。這一點是一個側面原因,但並非是司馬懿決定將權利轉交給司馬師的主要原因。從家庭地位、心理素質、政治手段、名望上看,司馬師是比司馬昭更加合適的繼任人選,故而司馬懿將權力交給了司馬師。司馬師僅掌權4年,司馬昭在司馬師病逝後成為大將軍,統領軍事、錄尚書事,也成為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人,司馬昭掌權了12年,並且期間發生了弒殺魏帝的大事件,加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使得我們更容易記住司馬昭,而忽視了司馬師。

司馬懿奪得大權後,為何將權力交給司馬師,而非路人皆知的司馬昭

司馬昭司馬懿是讓司馬氏上位的人,司馬師是消除反對勢力、鞏固司馬氏勢力的人,司馬昭站在他們的肩膀上,進一步替兒子司馬炎鋪平道路、掃除障礙,最終讓司馬氏得以篡奪曹魏天下。(本文參考文獻,《晉書》、《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