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1974年秦瓊兒子墓出土,揭曉隋唐第一猛將:不是尉遲恭

菜單

1974年秦瓊兒子墓出土,揭曉隋唐第一猛將:不是尉遲恭

看隋唐的英雄故事,亦如看三國群雄,緊張刺激又非常熱血。

不過和三國英雄不同的是,隋唐的英雄多義氣,無論是當年瓦崗寨因義而相聚,還是後來秦王眾將因義而相投,都給人一種義薄雲天的感覺。

在隋唐十八好漢中,有重情重義的秦叔寶,也有天下第一的李元霸,相信這也是許多隋唐迷喜歡隋唐故事的原因。

不過小說傳記終究不是歷史,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這十八好漢,只有少數幾個人是真實存在的,絕大多數的人物都是虛構,有些甚至連歷史原型都沒有。

那麼今天不講故事講歷史,來探究一下隋唐第一猛將到底是誰。

這裡要注意,探究的是猛將而非名將,因為排名第一的名將不用多說,自然是當時最為著名的軍事家,李靖。

相信對於他的排名無人有異議。

當然了,所謂猛將指的是武藝方面較為勇猛,能夠獨當一面,卻缺乏掌控全域性能力的一種將領。

1974年秦瓊兒子墓出土,揭曉隋唐第一猛將:不是尉遲恭

從凌霄閣二十四功臣排名來看,第一猛將自然是黑麵神尉遲恭。

二十四人功臣表中尉遲恭排名第七,武將排名第一,甚至比戰神李靖還要高一個名次。

這主要是他的功績傲人,尤其在玄武門時救過李世民的性命,還逼迫李淵退位,不然哪有後來的唐朝盛世。

此外,在之後的破突厥、討遼東等主要事件中,他也是主將,可謂功勞甚大,功臣榜排名第七絕不過分。

其實尉遲恭從隋朝末年時就已經頗有名氣,並且一直以勇猛而聞名。

武德二年,他還是起義軍首領劉武周的屬下時,就曾屢立戰功,還多次擊敗唐軍。

尤為著名的是“夏縣之戰”。

1974年秦瓊兒子墓出土,揭曉隋唐第一猛將:不是尉遲恭

當時李世民派遣李孝基等多位大將領兵5萬進攻夏縣。夏縣守將呂崇茂是劉武周的盟友,因此尉遲恭星夜兼程帶領千餘騎兵前來救援。

唐軍一看才千餘人馬,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尉遲恭看唐軍如此小瞧他,那真是怒從膽邊生,於是孤軍深入突襲唐軍。

期間尉遲恭帶頭殺入5萬人的唐軍陣營,勇猛非常,直接將唐軍陣型的首尾斬斷而不能相連,夏縣守軍見狀全都出城配合尉遲恭,最終將5萬唐軍全部斬殺,並且俘虜李孝基等所有唐軍將領。

此役尉遲恭名聲大噪,連李世民都頗為驚恐地連連感嘆:若有此人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你別說,後來尉遲恭加入李世民的陣營之後,依舊勇猛非常,此後的破突厥、討遼東也是如此,殺的敵人那是聞風喪膽,為李世民立下了絕世功勳。

如此看來,尉遲恭確實是隋唐第一猛將無疑了。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1974年秦瓊兒子墓出土,揭曉隋唐第一猛將:不是尉遲恭

公元1974年,有一夥盜墓賊在洛陽盜墓時被發現,考古專家連忙進行搶救性發掘,結果發現是唐朝名將秦瓊的兒子,秦懷道的陵墓。

好在發掘及時,從古墓中出土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尤其是墓中的一塊墓誌銘,更是重新整理了人們對秦瓊的認知。

墓碑載:

“祖叔寶,隋龍驤將軍,從高祖神堯帝擒尉遲敬德於美良川。”

換句話說,無比勇猛的尉遲恭戰敗被俘於秦瓊,從而轉投李世民。

然而這一點卻和歷史的記載有所出入。

按照《舊唐書·列傳十八·尉遲敬德》記載,尉遲恭是主動投降,而非被俘。

史書原話如下:

“金剛戰敗,奔於突厥;敬德收其餘眾, 城守介休。太宗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往諭之。敬德與尋相舉城來降。 ”

既然史書如此記載,那麼是否說明墓誌銘所記載的內容是子虛烏有,是為了吹捧其父親呢?

首先說一下墓誌銘。

古代的墓誌銘都比較嚴謹且最為貼合史實。

這主要是因為墓誌銘要伴隨墓主人常埋於地下,不像史書要公之於眾,因此不需要刻意吹捧,更不會編出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來自己騙自己。

就好比唐上官婉兒的墓誌銘被發現時,才知道她在十三歲時嫁給過李世民,被封為“才人”。這是所有史書中都沒有提及的情況。

因此史書和墓誌銘相比較,人們更願意相信墓誌銘。

接著說一下墓誌銘的內容。

墓誌銘中的前半部分並沒有什麼特別,但“高祖神堯帝”這幾個字就出現問題了。

所謂“高祖神堯帝”,高祖指的是李淵,神堯帝是對李淵的尊稱。換句話說,秦瓊其實和李淵的關係很好。

史學家看到這一段記載之後恍然大悟,也揭示了一個千古謎團,那就是當時作為李世民第一大將的秦瓊,在玄武門事件中他明明在場,卻沒有出力。

要知道,秦瓊勇猛非常,在效命於李密的時候,就曾隻身一人從千軍萬馬中救出李密,這種武力和膽魄試問幾人能敵?

在投奔唐軍之後,更是屢立戰功,擊敗了許多硬角色,連尉遲恭都不是他的對手。

然而在如此重要的玄武門事件中,他卻沒有出力,最後被尉遲恭搶了頭功。

看了墓誌銘後才明白,其實在秦瓊的內心深處,李淵對比李世民,他更傾向於李淵。

一旦玄武門成功,那麼按照之前的謀劃,接下來就是逼迫李淵退位,相信這並不是秦瓊想看到的。

至於他為什麼不通風報信,其實還是在於一個義字。眾所周知,秦叔寶人送外號小孟嘗,義氣自然是放在他的首位。

在忠義難兩全的時候,他選擇了“義”,也可以理解。

可選擇了“義”卻沒有出力,李世民自然對他心存怨恨,這就是為什麼李世民登基之後,秦瓊鮮有記載,而且只排在了功臣榜的末位。

所以我們重新解讀墓誌銘中的內容後會發現,當時應該是李淵派遣秦瓊前往美良川攻打尉遲恭,隨後將其擊敗並俘虜。

可投降後的尉遲恭不僅功勳卓著,而且全力支援李世民,因此排名功臣榜第七,武將榜第一。

那麼當初被秦瓊俘虜的不光彩歷史,自然要洗白一番,改成主動投降,豈不美哉?

因此撰寫《舊唐書》的宋祁採用了這一說法,將其寫入書中。

可隨著墓誌銘的問世,隋唐第一猛將的位置恐怕要易主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第一猛將是秦瓊也罷,尉遲恭也好,他們都是當時有名的戰將,也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只不過無情最是帝王家,是非功過還是要看主君的喜好,僅此而已。

參考資料:《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