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為什麼會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

菜單

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為什麼會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

阿濟格不死,那死的就是順治皇帝了。

阿濟格用自己的死,為清朝皇族的爭鬥畫上了句號。

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為什麼會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

阿濟格雖然不如皇太極、多爾袞等人有名,但是卻是清朝初期很重要的一個人。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清朝皇族爭鬥史。

阿濟格是努爾哈赤之子,與多爾袞、多鐸乃同母兄弟。

他殺伐果斷、作戰勇猛,清朝崛起的各項戰役他都參與其中,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此,阿濟格深得努爾哈赤的器重。

努爾哈赤在世的時候,諸皇子已經開始為了皇位明爭暗鬥,其中其中爭奪最激烈的便是皇太極一派和阿濟格(多爾袞)一派。

當時,皇太極的原配夫人鈕鈷祿氏坐轎出行,遇到阿濟格後不肯下轎子,違背了當時的禮法。

而阿濟格竟然為了這點事,鬧到努爾哈赤那裡。

努爾哈赤為了幫自己寵愛的兒子出氣,下令讓皇太極休妻。

由此可見,雙方當時已經劍拔弩張了。

可惜,阿濟格有勇無謀,而多爾袞還年輕,沒成氣候,努爾哈赤去世後,最終繼位的是皇太極。

皇太極上位,自然要著手打壓阿濟格(多爾袞)一派了,畢竟他們手中掌握著強大的兩白旗,對皇太極始終是個威脅。

由於當時阿濟格是三兄弟中最年長的,且戰功卓越,在軍中素有威望,皇太極將其作為了重點打擊物件。

公元1626年發生了一件事,為皇太極和阿濟格(多爾袞)兩派的爭鬥拉開了序幕。

當時大清還叫後金,蒙古部落也還沒有徹底臣服。

蒙古扎魯特部的臺吉(蒙古王公爵位的一種,可以理解為貴族)恩格參投奔女真。

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為什麼會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

按照當時後金的規矩,但凡蒙古貴族來投,可以自行選擇歸屬誰麾下。

而恩格參選擇加入阿濟格的兩白旗。

這也好理解,草原上的人都崇尚強者,阿濟格的勇猛無人可擋,恩格參自然希望在其手下效力。

但是皇太極已經決心打壓阿濟格,自然不願他的勢力繼續壯大,於是強行插手此事。

皇太極下令,讓恩格參到德格類手下任事。這德格類當時是皇太極一派的人,皇太極意圖透過此舉,在削弱阿濟格的同時壯大自己。

然而皇太極還是低估了草原男人的決心,恩格參拒絕接受皇太極的命令,死活要跟著阿濟格。

事情的性質一下子就變得嚴重起來,皇太極如果放任恩格參的行為,那麼他的權威將受到質疑,也就坐不穩大汗的寶座了。

為此,皇太極乾脆派人強行將恩格參抓回去。

阿濟格是什麼人?那是刀山火海里摸爬滾打出來的,他根本就不把皇太極放在眼裡,直接拿刀把皇太極派去的人砍傷了。

這下子,雙方算是徹底撕破臉皮了。

皇太極恨不得將阿濟格嚴懲,不過考慮到阿濟格在軍中威望很高,且掌握著兩白旗,最終只是象徵性的罰了阿濟格白銀1000兩和7匹好馬。

這一次交鋒,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

公元1226年,阿濟格再次刺激到了皇太極。

他私自做主,讓自己的弟弟多鐸迎娶阿布泰的女兒,這下可犯了皇太極的大忌。

這阿布泰是努爾哈赤的小舅子,深得努爾哈赤倚重,位列“八都堂”之一。

然而他和皇太極存在著很多矛盾,尤其是在政見上,二人可以說是背道而馳。

因此,當皇太極繼位後,對於阿布泰的打擊那是毀滅性的。

阿布泰被皇太極免去總兵官的職位,轉而擔任小小的遊擊。

更糟糕的是,皇太極專門下令禁止各大貴族與阿布泰家聯姻,徹底堵死了阿布泰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是阿濟格根本不吃皇太極這套,皇太極禁止和阿布泰聯姻,他就偏要做。

在阿濟格看來,阿布泰之所以被皇太極打壓得這麼慘,那是欺負阿布泰手裡沒兵。

但是他不一樣,強大的兩白旗在他們兄弟的掌控中,他可不怕皇太極。

阿濟格這是公然在打皇太極的臉。

為此,皇太極大發雷霆。

然後呢,他還真不敢把阿濟格怎麼樣。最終只能將其訓斥一番,然後免去阿濟格鑲白旗旗主的身份,改由其弟弟多爾袞擔任。

阿濟格三兄弟,誰來擔任這鑲白旗旗主,差別並不大,皇太極此舉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

然而,皇太極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這麼做卻為自己的後人製造了一個更加可怕的對手,那就是多爾袞。

相比有勇無謀的阿濟格,多爾袞可就難對付多了。

他明白,只要皇太極在世一日,他們兄弟三人就沒出頭的機會,於是他一直隱忍著,等待時機。

公元1643年,皇太極去世,多爾袞意識到他的機會來了。

由於皇太極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加上清朝那時候也沒有一套完善的繼承製度,使得多爾袞有機會繼位。

而他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便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了。

雙方競爭的關鍵在於八旗的支援。

豪格這邊,他本身就掌管正藍旗,加上忠於皇太極的兩黃旗,他這邊有三旗。

而多爾袞這邊,則是他們兄弟掌管的兩白旗。

由於雙方實力不相上下,因此剩下三旗的意見至關重要,它們分別是代善掌管的兩紅旗,以及濟爾哈朗掌管的鑲藍旗。

經過一番私下的博弈,最終,代善和濟爾哈朗都表示支援豪格。

而對於這個結果,多爾袞以及兩白旗大臣都表示拒絕接受。

而阿濟格和多鐸更乾脆,他們建議多爾袞擁兵自立,與豪格分庭抗禮。

兩白旗的強硬,使得豪格也不敢繼位,雙方就這麼陷入了僵持階段。

最終,由大臣們商議,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由皇太極之子,年僅六歲的順治繼位。支援豪格的濟爾哈朗擔任第一攝政大臣,多爾袞擔任第二攝政大臣。

這個方案成功地平衡了各方利益,於是順治就這麼登基了。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皇太極一脈和多爾袞一脈的爭鬥還在繼續。

雖然多爾袞只是第二攝政大臣,位列濟爾哈朗之下,但是他透過一系列手段排擠、打壓濟爾哈朗,最終成功總攬清朝大權。

接下來,他便著手對付豪格了。畢竟,在多爾袞看來,皇太極一脈,對他威脅最大的還是豪格。

公元1644年,多爾袞故意刺激豪格,使得其對自己言語不恭,再授意心腹上奏攻訐豪格,指責他有異心。

最終,多爾袞給豪格定了個“圖謀不軌”的罪名,將其王爵全部削去、貶為庶民。

以此為契機,多爾袞將豪格的心腹,以及和豪格交好的大臣紛紛治罪,徹底將豪格在朝堂上的勢力一掃而光。

不久後,年幼的順治皇帝大封諸王,豪格得以恢復身份,可惜此時他已經不是多爾袞的對手了。

後來豪格率軍討伐張獻忠,大勝而歸。順治皇帝親自設宴為其慶賀。

意識到豪格可能借此機會東山再起,多爾袞決定先發制人,以絕後患。

多爾袞捏造罪名,指責豪格縱容手下冒功,又啟用罪人的弟弟,將豪格下獄關押。

不久之後,豪格便在獄中離奇去世。有人懷疑這是原錦衣衛奇人異士所為,因此查不出任何死因。

在處理掉豪格及其黨羽後,朝中已經無人敢和多爾袞作對,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多爾袞可以高枕無憂了。

此後,他在不斷給自己加官進爵提高身份的同時,還在提防著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哥哥阿濟格。

沒錯,阿濟格也對皇位有興趣。或者說,這麼多年,他並未放棄對於皇位的幻想。

不過阿濟格和多爾袞畢竟是親兄弟,加上皇位還在皇太極的兒子順治手中,所以阿濟格更多的時候是以多爾袞的左膀右臂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

但是這也就騙騙外人,多爾袞可是知道阿濟格心裡在想什麼,因此隔段時間便敲打下阿濟格,讓他安心輔佐自己,別有非分之想。

公元1645年,當時清軍剛入關不久,阿濟格率軍一路追擊李自成,十三戰十三捷。其後他揮師南下,連下63城,可謂是戰功赫赫。

他自認為立下不世之功,於是不等朝廷的詔令到達,就提前班師回朝了。

說實話,以阿濟格的功績,這點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更何況有他弟弟多爾袞在,誰敢指責阿濟格?

結果,別人不敢動,多爾袞親自動手了。

阿濟格班師回朝後,迎接他的不是盛大的歡迎儀式,而是漫天彈劾他的奏章,這些都是多爾袞讓人寫的。

這些罪名,除了沒有朝廷號令就班師回朝外,還有謊報李自成的死訊,奪取蒙古部落的馬匹,甚至還有背後稱順治皇帝為“孺子”。

最終阿濟格功過相抵,由親王被貶為君王,以示懲戒。

不過多爾袞只是為了敲打下阿濟格,後面還指著他為自己做事,於是沒過多久又恢復了阿濟格的親王身份。

公元1649年,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阿濟格接到家中訊息,他的兩個福晉去世了。

此時,遠在大同的多爾袞特意寫信,勸阿濟格放下手中的軍務,回家處理後事。

多爾袞為這點小事特意寫信,實在不正常。

顯然,他此時已經著手削阿濟格的兵權了,畢竟他常年領兵打仗,在軍中威望極高,萬一他起兵,無人可擋。

對此,多爾袞不得不防。

可惜,多爾袞未能如願。

阿濟格直接表示,多爾袞這個攝政王都在為國事繁忙,他自然要為其分憂,就不回去了,處理後事這種事交給家裡人就好了。

由此可以看出,阿濟格對於兵權也看的挺重。

同年,阿濟格看到多爾袞的權勢如日中天,其身份甚至超越了皇帝,是“皇父攝政王”,於是也按奈不住自己的小心思了。

他特意給多爾袞寫了封信,拐彎抹角的說了半天,直到最後才表示他想當“叔王”。

想要效仿多爾袞的意思暴露無遺。

多爾袞當皇父攝政王,那是在為後面當皇帝最準備,他阿濟格想當叔王,這是什麼意思?

於是多爾袞公然將其訓斥一番,群臣都建議將其治罪。

阿濟格畢竟是多爾袞的左膀右臂,加上又是自家人,多爾袞也不想做得太絕,最終赦免了阿濟格的罪,改成免除他手中權力。

沒過多久,再次派阿濟格領兵出征。

可以看到,在整個順治朝,多爾袞對於阿濟格是既拉又打,既不讓他把勢力做大,但是又一直用他。

按照這樣發展下去,阿濟格這輩子雖然無緣皇權,但是日子過得不會差。

然而世事難料,公元1650年,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因病去世。多爾袞臨死前曾經召見阿濟格,至於他們說了什麼,沒人知道。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失去約束的阿濟格,此時的願望只有一個,就是像多爾袞一樣當上攝政王,然後再更進一步。

阿濟格暗中聯絡自己的兒子勞親,要他在不被人發現的情況下,儘可能多帶些兵過來,並且要他封鎖多爾袞的死訊,不要讓人知道多爾袞已經去世了。

與此同時,阿濟格要求那些忠於多爾袞的兩白旗大臣支援自己的計劃。

然而兩白旗大臣都明白,阿濟格有勇無謀,難成大事,跟著他沒有好下場。

於是他們以忠於皇帝為由,拒絕了阿濟格的要求,同時向濟爾哈朗(就是被多爾袞排擠的另一位攝政大臣)告發了阿濟格欲圖謀不軌。

大學士剛林更是直接,他在第一時間就騎馬跑去向朝廷報告阿濟格的圖謀了。

所謂的樹倒猢猻散,大概就是這種情況吧。

多爾袞剛去世,這些依附多爾袞的人就忙著改換門庭了。

雖然事情的發展出乎預料,但是阿濟格還是不死心,或者說,從他想要當攝政王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沒有退路了。

畢竟在當時,想當攝政王以意味著什麼,大家心裡都有數。

沒過多久,阿濟格便和勞親匯合,二人率領一干親兵護送多爾袞的靈柩,大搖大擺地返回京師。

順治皇帝率領諸位大臣在德勝門外迎接多爾袞的靈柩,畢竟朝中大臣很多是多爾袞的人,順治皇帝此舉是為了安撫人心。

然而阿濟格卻心裡沒數,以為順治皇帝好欺負,竟然就這麼坐著車上,毫無臣子應有的樣子。大概,他此時還等著順治皇帝封他當攝政王。

結果,濟爾哈朗帶領手下兵馬,直接將阿濟格隨行的幾百親兵誅滅,並將其控制起來。

接著,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決定將阿濟格治罪。

阿濟格被免除一切權力和職務,並由親王降為貝子,被軟禁起來。

本來,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阿濟格不至於被賜死,奈何他太能作死。

他不僅在軟禁處私藏武器,還企圖挖隧道逃出去,可惜以失敗告終。後來又揚言要把軟禁處燒了。

此時,順治皇帝已經親政,正好需要殺人立威,而阿濟格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於是在公元1651年11月28日,順治皇帝下旨將阿濟格賜死。

隨著阿濟格的死亡,持續了幾十年的清朝皇族爭鬥總算落下了帷幕。

阿濟格之所以會落得被賜死的下場,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與他是否有勇無謀關係不大。

畢竟皇權的爭鬥是殘酷的,一旦上場,絕無全身而退的可能。想必阿濟格也是明白這點,才會在最後放手一搏的。

可惜,他技不如人,掌握不住局勢,這才落得失敗被賜死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