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為什麼楚懷王是義帝,而不是周天子預言家周秦合為一體了

菜單

為什麼楚懷王是義帝,而不是周天子預言家周秦合為一體了

周與秦之間有一種微妙的“合二為一”關係,世人都認為秦滅了東西兩週,實際上《史記》記載還留下了疑竇:秦人雖然滅了兩週,且遷去了九鼎,但同時保留了周祀,完成了一個“吸納”動作。某種意義上,秦是一個加強版的周,因此東方六國反秦不能以周天子為旗號。

為什麼楚懷王是義帝,而不是周天子預言家周秦合為一體了

西周銅器

“秦子嬴氏”和邠侯姬氏

秦本紀說到,嬴姓人在商朝非常顯赫,他們在西戎地區為商朝戍邊;商朝滅亡後,又為周天子養馬,周孝王封為領主,封邑在秦,稱為嬴秦。這個時候的爵位可能只是“子”爵。因為按照周人的分封法則,夷狄最高爵位就是子爵(除了像倗伯這樣的特殊盟友),按照春秋義例,正式稱謂應該叫“秦子嬴氏”,後來又升為“西垂大夫”,周平王東遷時才封為侯伯,可以裂土為君;這時候的秦人也是唯一一個雪中送炭的人,故而得此。

秦國強大以後,獻公時期,周太史儋觀風來到秦國,說:周秦在殷商時是同一國,後來分開,五百年以後再次複合,複合之後17年出霸王。周太史在當時是學問和智慧極高的人,在各諸侯國都是上賓,這些人精通治亂興亡之道,往往不會說錯,例如周太史說齊國會“五世其昌”,八世之後被取代,結果發生了田氏代齊。太史儋為什麼會說周秦原為一國呢?這是因為周人在殷商祖乙時期被冊命為邠侯,武乙又遷徙周人到了岐山;而秦人祖先費昌曾為商湯駕車,後裔被封在西戎之地,保西垂,應該也是殷商的侯伯之爵了。周人與秦人不僅共同生活在一個區域裡,也同為殷商的侯伯,關係可謂甚深。

《史記·周本紀》: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周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載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

為什麼楚懷王是義帝,而不是周天子預言家周秦合為一體了

一個神秘預言 :秦滅周,但存其祀

世人只知道秦滅周,卻不知道秦先後滅了兩週之後,又將兩週合二為一,在陽人之地封了一個“周君”。

周赧王時,東西兩週開始分治,天子在洛邑王城(又稱謂西周君),東周公在鞏縣,時間在公元前321年。五十年後的前256年,秦昭王攻破洛邑王城,天子赧王入秦獻土投降,被安置在西周國的周公領地(其弟弟的公國、當時未滅),稍後,天子及其弟弟周公都死了,周民不願臣服秦國、自行逃散。這時秦人就把九鼎遷到咸陽,這時就沒有周天子了。為什麼天子沒有繼承人呢?這裡是個很大的謎團,歷史並未交待清楚,應該與秦人的禁止有關;這也是個極為深刻的古代憲法理論問題(經學問題),值得深入思考。雖然沒有周天子了,但西周公卻還在,被秦人遷到了憚狐。憚狐這個地方已經是秦國的郡縣制天下了,原文沒有交代西周公在憚狐究竟是什麼身份(也許僅僅只是普通俘虜)。七年之後,秦莊襄王又滅了鞏地的東周公國,這時候兩個周公國都在秦國的郡縣之內,周天子又沒繼承人,於是“周既不祀”。這裡就暗示:兩個周公都已經是秦國庶民了,他們沒法再以周公身份奉祀周天子社稷。

為什麼楚懷王是義帝,而不是周天子預言家周秦合為一體了

西周祭祀坑

《秦本紀》:莊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秦不絕其祀,以陽人地賜周君,奉其祭祀。《周本紀》: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餎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單心}狐。後七歲,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於秦,周既不祀。

問題就來了。周本紀說“周既不祀”,但秦本紀卻說“秦不絕其祀”。這又是為何?

秦本紀原文,秦莊襄王派呂不韋滅了東周國,用的詞是“入”,“入”是所有侵略行為中性質最惡劣的一種,《春秋穀梁傳》說“入,內弗受也”;“入”比戰、伐、圍這類行為更惡劣,僅次於“滅”(公羊傳),滅就是滅祀、毀滅其社稷,也就是俗稱的亡國。呂不韋“盡入其國”的行為充滿了暴力、侮辱,發洩了仇恨,但是沒有滅祀,相當於現代國際法的“佔領”,例如美軍對日本的佔領,也沒有滅掉天皇。所以《秦本紀》才能說“秦不絕其祀“。因為周公的公國社稷、宗廟沒有被”滅“;且在這七年裡,東周公肯定也同時奉祀著周天子的宗廟。所以,秦人滅掉兩個周公之後,周天子才會滅祀。

為什麼楚懷王是義帝,而不是周天子預言家周秦合為一體了

兵馬俑

但稍後,秦人顯然又封了一個周君,用以奉祀周之社稷,封在陽人地。陽人,當為竹書所記的夏代陽夷。這裡還有一個讀史上的盲點:秦人實際上是把兩個周公國合二為一了,統稱為周君。他們在西周公、東周公兩人之中選了一個人做“周君”,封在“陽人地”,以為奉祀;此時兩個周公只是普通的俘虜,這次冊封等於是封了秦國的二十等爵。這個”周君“,應該是跟商君、嚴君一樣的徹侯(二十等爵最高一級),可以享有一定範圍內的財賦權。這就是說:秦人最終沒有滅周,而是“滅其國、存其祀”。換句話說,周的社稷仍然存在,只是從天子之爵將為秦的徹侯,但宗廟社稷還是保住了,其象徵意義很大。這也是華夏人的傳統,例如湯滅夏,封了杞國;紂滅商,封了宋國。

為什麼楚懷王是義帝,而不是周天子預言家周秦合為一體了

另外,上文說的“周既不祀”,實際上還有紀年的意思,例如“唯王十三祀”這類用法,就是說,公元前256年開始,天下就不再用周天子紀年體系了,因為沒有周天子了,這個名號被取締了,或者說:周天子這個概念在法理上湮滅了,最後被“秦皇帝”取代。這個是可以確定的,因為周天子這個身份必須滅掉,天子一爵的宗廟必須要取締,只能降低為公侯,然而秦又沒有五等爵,所以安排成了徹侯。

說到這裡,答案就已經出來了:東方六國反秦,怎麼能用“周天子”名義呢?因為周天子雖然早就被取締了,但周之社稷卻還存在,就在陽人地。周和秦等於是合為一體了,正如太史儋的預言一樣:秦皇帝是周天子的加強版。按照現代的法律術語,類似“吸收合併”。誰也沒辦法用周來反秦。當時洞悉這個問題的思想家是范增,他認為應該用楚懷王來對抗秦皇帝,這叫做“以義制暴”,用一個義帝對抗一個暴帝。但繼承了這個謀略的人卻不是項羽,而是劉邦,聰明的劉邦又轉過來以義制暴,滅了“霸王”,成了第一個名副其實的正義皇帝。(注意:“霸王出”正是太史儋的預言)

為什麼楚懷王是義帝,而不是周天子預言家周秦合為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