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都知道“鑿壁偷光”的故事,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孩子的結局

菜單

都知道“鑿壁偷光”的故事,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孩子的結局

在我國古代,流傳下來了不少的膾炙人口的故事,其中一些還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個成語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孩子,因為家中很窮,沒有錢買蠟燭,但是孩子又十分喜歡讀書,於是就將牆壁鑿了一個洞,藉著隔壁人家的燭光來讀書。

都知道“鑿壁偷光”的故事,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孩子的結局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要說的是什麼故事了,這就是鑿壁偷光的故事。裡面的小主人公名叫匡衡,自小勤奮好學,他不僅鑿壁偷光,還為了讀書去給人家做工,並且不要工錢,只是借人家的書來看。在這樣的勤奮之下,他終於成長成了一代文學家。小時候大人們都拿他舉例子,讓我們好好學習。大家都知道這個人的成就不錯,但是有人知道他的結局嗎?

都知道“鑿壁偷光”的故事,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孩子的結局

漢朝時期,選官制度還不是那麼的嚴苛,只要在六經之中有一經能夠熟練掌握,便可以參加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分等級,會分配不同的官職。最高級別的甲等考生可以成為一個郎中、乙等考生可以當太子舍人、最低等級的丙等考生便只能做一個文學掌故。而匡衡先後參加了九次考試,才勉強混了一個文學掌故。但是他對詩經的理解十分透徹,遠勝於他人,這也是漢元帝賞識他的原因。

都知道“鑿壁偷光”的故事,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孩子的結局

在後來的幾年裡,憑藉著對詩經的獨到見解,匡衡的升遷之路簡直就是一片坦途,從一個無名小卒一躍成了宰相。他當上宰相之後,十分推崇經學,微言大義,以禮治國,甚至還幫助漢元帝懲處了大貪官石顯,一時風光無兩。可是人無完人,雖說匡衡在漢元帝時期的功績十分卓著,漢元帝對他也很是賞識,不僅封其為安樂侯,還賜給他良田眾多。但是他在晚年卻開始倚老賣老,藉著自己手中的權利,利用郡圖之誤,觸犯了漢朝的律法,肆意擴張土地4萬多畝。

後來漢成帝繼位之後,匡衡被人舉報,緊接著被貶為庶人。此後他不得不回到自己的老家,時間不長便病逝了。雖然小時候的做法是在令人欽佩,此後的成就也令很多人側目。但是他晚年做的這一件事情,就足夠人們打消對他的所有崇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