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代詩佛的仕途坎坷,生活不僅有田園與詩,還有眼前的苟且

菜單

一代詩佛的仕途坎坷,生活不僅有田園與詩,還有眼前的苟且

事情源於一次有僭越嫌疑的舞黃獅子活動。 史載,王維在別人的唆使下,讓屬下的伶人舞黃獅子。黃獅子當時是一種“御舞”,非天子不舞。 結果,王維和他的上級、太樂令劉貺都遭到嚴重處理。劉貺的父親劉知幾替兒子求情,也遭到了貶謫。

一代詩佛的仕途坎坷,生活不僅有田園與詩,還有眼前的苟且

王維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更為致命的是,這次事件使得王維被唐玄宗列入了黑名單。整個玄宗朝,王維的官運都很黑,這幾乎摧毀了他在官場上的所有信心。

唐玄宗為何下手這麼重? 根據陳鐵民等學者的分析,這跟唐玄宗與諸王的權力鬥爭有關,王維可能在自己不 知情的情況下做了政治犧牲品。 唐玄宗為了鞏固皇權與皇位,擔心他的兄弟們形成有威脅的勢力,頒令“禁約諸王”,不使與群臣交結。王維出仕之前就是岐王、薛王等諸王的座上賓,又犯了黃獅子案,剛好戳到唐玄宗的隱痛,於是此後都得不到這個皇帝的好感。

承受著與理想漸行漸遠的苦楚,王維離開了長安。 他不知道的是,這只是他波折人生的序幕。

一代詩佛的仕途坎坷,生活不僅有田園與詩,還有眼前的苟且

在此後的20多年間,王維基本是帝國政壇的一個零餘人。他長期在詩中自稱“微官”,真不是自謙,是事實。 儘管在張九齡當宰相期間,他膜拜張的人品,跟張寫詩“跑官”,得了個右拾遺的官職,很是振奮了一段時間。但隨著李林甫的上臺,張九齡的被貶,把他的這點光 芒也撲滅了。

他是一個心中有是非,但不敢公開對抗的人。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被擠出朝廷,王維還給張寫詩,傾訴知遇之恩。 與此同時,李林甫把持朝政的十幾年間,王維仍做著他那可有可無的“微官”。他並非沒有擢升的機會,李林甫的親信苑鹹曾言及王維久未升遷,言外之意,王維如果有意向,他可以幫忙操作。

不過,王維以一種相當委婉的方式拒絕了。他在回贈苑鹹的詩裡說:“仙郎有意憐同舍,丞相無私斷掃門。”表面是稱頌李林甫大公無私,禁絕走後門,實質是表明 他與李不是一路人,不屑去趟渾水。 這件事,可以看出王維的底線。

一代詩佛的仕途坎坷,生活不僅有田園與詩,還有眼前的苟且

然而,他既然不屑李林甫的所作所為,為什麼不乾脆辭官呢?

是啊,王維不是一直嚮往田園生活嗎,為什麼不學陶淵明辭官歸隱呢? 開元十五年(727年),王維在結束了濟州的五年貶謫生活之後,到了淇上當小官。

此時,才26歲的他已萌生了歸隱心志。 經過一番衡量,他認定陶淵明的活法並不可行。 說到底,父親早逝,長子代父,他不忍推諉全家生計的重負。他在詩中說,“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所以“幾回欲奮飛,踟躕復相顧”,不敢拋開這個包袱,自己一個人逍遙去隱居。

一代詩佛的仕途坎坷,生活不僅有田園與詩,還有眼前的苟且

他還批評陶淵明,認為陶不為五斗米折腰,是成全了自己的勇氣與尊嚴,卻把眷屬帶入了生活極度清苦的境地,實際上是一種純粹為己、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 因此,即便深深感受到吃朝廷這碗飯吃得很辛苦,很痛苦,王維也不敢效仿陶淵明的活法,拂袖而去。 他很現實地明白,隱居是要花錢的,為了隱居得起,他不得不為官。 中年之後,他已無意仕途,純粹為了俸祿和家族責任而在官場待著。身在朝廷,心 在田園,過起了時人稱為“吏隱”,即半官半隱、亦官亦隱的生活。

對他來說,這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生活不僅有田園與詩,還有眼前的苟且。

縱使是文壇大家也是徒呼奈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