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出生在邊疆的李白,不光會寫詩,劍術在唐朝排第二名

菜單

出生在邊疆的李白,不光會寫詩,劍術在唐朝排第二名

關於李白的名字,李陽冰《草堂集》序中說:“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中寫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取所象。”從中可以看出,李白之父回到蜀中恢復李姓後,李母夢到太白金星便有了身孕。可以說,李姓的恢復和這一夢境,正是李白名字的由來。

出生在邊疆的李白,不光會寫詩,劍術在唐朝排第二名

又說是李白週歲抓周時,抓了一本詩經。酷愛詩書的父親很高興,認為兒子長大後可能成為有作為的人,就著意要為兒子取個高雅脫俗的好名字,讓他成為一個高雅脫俗的人。因此對兒子起名很慎重,如此,取名一事便一直拖了下來。

光陰荏苒,一晃李白七歲了。李白父親覺得不能再拖延了。這年春天,一家人在院子了賞花,父親想試試兒子的文才,便對妻子說,我想寫一首春日絕句,但只寫了前面兩句:“春日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後兩句,你們母子每人續一句怎樣?妻子認真想了想,說:“火燒杏林紅霞落”。母親話音剛落,李白不假思索地手指院中盛開的李樹,脫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樹白。”

父親一聽,拍手叫好,果然兒子有詩才。他越念心裡越喜歡,念著念著,茅塞頓開:這句詩的開頭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這最後一個白字用得恰好,一樹李花聖潔如雪。以花喻人不正好嗎?於是,他給兒子起名叫李白。

出生在邊疆的李白,不光會寫詩,劍術在唐朝排第二名

名字是一個人生命中時刻相伴的微縮格言,是一種潛在的暗示。少年李白涉獵很廣,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了諸子百家之書。他很早就信奉道教,隱居山林,求仙學道。也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既要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又想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就這樣,出世入世的矛盾,一路糾結於李白的生命中。就算如此,他的詩情卻始終是意氣飛揚、豪情萬丈的。

他的詩歌創作打破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他的詩歌雄奇飄逸,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具有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構架起神奇異彩、瑰麗動人,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意境。

他以詩歌塑造自我,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自身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儻不群的形象。李白的詩歌,不拘聲律,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

出生在邊疆的李白,不光會寫詩,劍術在唐朝排第二名

他覺得,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逢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筆下黃河奔騰、長江滔滔,盪滌萬物,席捲一切,昭示著他桀驁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文采斐然的李白,劍術也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唐代三絕。而李白的劍術之高僅位於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據有心人統計,李白詩詞中,“劍”字共出現過107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3次,“劍壁”1次,武器之“劍”有103次之多。屬於劍的“鋏”出現了1次、“吳鉤”1次、“吳鴻”1次、“湛盧”1次、“干將”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蓮”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龍泉”4次。與“劍”相關的器具總計出現了118次。諸如“吳鉤霜雪明”,“空餘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等等,分佈在李白的106首詩中。

讀他的詩,你可以感受到他身上固有的劍氣和俠氣。如《俠客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首詩,將慷慨豪放、灑脫無羈、武藝超群的俠客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或者正是李白人生某個階段的縮影?

出生在邊疆的李白,不光會寫詩,劍術在唐朝排第二名

李白的劍術緣於師傅裴旻。《獨異志》描述過裴旻的劍法:“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說的是裴旻將寶劍拋入高空,電光火石之間,用劍鞘接住落下的劍刃。這樣高超的令人驚慄的劍術,沒有超常的膽識、技巧,是萬萬不可為的。

李白出身邊疆,自幼習武防身,從邊塞到長安,仗劍而行,也曾路遇不平起風波,自有挾劍快意恩仇的經歷。《李翰林集序》中:“少任俠,手刃數人。”就是其真實寫照。其後,李白投身劍聖裴旻,在其門下學藝深造,其舞劍的本領也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說,李白是個文武雙全的江湖俠士。正如余光中所言:“酒入愁腸,七分化作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釀成劍氣,詩詞一吐就半個盛唐。”

詩聖杜甫有詩云:“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的,詩仙劍俠李太白,有脫塵的浪漫,更有入世的膽識。應該說,李白,是一個真正融合了詩和遠方的俠客,千古風流,令人咋舌,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