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李世民幹過的那些齷齪事因面子問題委屈弟媳,因謠言冤殺功臣

菜單

李世民幹過的那些齷齪事因面子問題委屈弟媳,因謠言冤殺功臣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也是功績最大的皇帝之一,在位二十三年,對外打出了‘’天可汗‘’的威名,對內也擁有‘’貞觀之治‘’的美譽,還有諸如以善待功臣聞名,一年死囚犯全國僅有二十餘人的政績等等,唐以後的皇帝拿漢武帝為榜樣的不多,但拿唐太宗做榜樣卻不少,他似乎就是個完美皇帝,當然,如果沒有‘’玄武門事變‘’就更完美了,不過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完美的人,皇帝這種政治生物就更不可能向完美靠近,本文就專門給唐太宗李世民挑挑刺,數落數落這位‘’天可汗‘’曾經幹過的齷齪事。

李世民幹過的那些齷齪事因面子問題委屈弟媳,因謠言冤殺功臣

玄武門事變,李世民永遠抹去不掉的黑暗歷史

李世民再怎麼努力成為明君,玄武門事變也是逃不掉的黑歷史,在皇位繼承人之爭中落入下風后,李世民孤注一擲,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的某一天,率親信在皇宮玄武門內伏擊親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並在伏擊一開始就親手射死兄長李建成,李元吉也隨後被尉遲恭射死,李世民在皇位爭奪上唯二的兩個兄弟卒。

隨後,李世民安排尉遲恭強闖皇宮後苑,控制住父親李淵,逼迫李淵承認李建成、李元吉造反作亂,拿到全國兵馬指揮權的大義名分,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驅散東宮護衛部隊,緊接著斬草除根,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個兒子不分年齡大小全部殺光,從此,武德變貞觀,李世民走上人生巔峰。

李世民奪位成功了,但殺兄逼父總歸是謀逆,這也是困擾李世民後半生的重大問題,這個沒法洗掉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抹黑李建成、李元吉這兄弟倆,儘量讓自己多佔據些道德制高點,然後努力讓自己在皇位上的政績更出色一點。因自己殺兄逼父,所以李世民對於後代子女之間的和睦相當重視,他的四子李泰在欲成為太子時,對他承諾將來殺子傳弟,他馬上廢掉李泰,這就是心結難除。

李世民幹過的那些齷齪事因面子問題委屈弟媳,因謠言冤殺功臣

霸佔弟媳齊王妃楊氏,又因面子問題拒絕給其合法身份

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當日即清除掉李建成、李元吉家裡所有的男丁,獨留下女眷不殺,並在之後強行讓李元吉的正妃楊氏成為自己的女人,兩人還生下李世民的第十四子曹王李明,連兒子都有了,李世民想給楊氏一個名分,準備正式冊封她為妃,魏徵跳出來阻止:‘’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

辰贏是春秋時期秦國秦穆公的女兒,先嫁給了晉懷公,但被拋棄,秦穆公後來幫助晉懷公的伯父晉文公奪位成功,晉懷公被晉文公殺死,秦穆公又把辰贏嫁給了晉文公,還是做的正妻,一女二嫁,且先後嫁給侄、伯兩人,對外名聲很不好,讀書人在禮儀上從來都是以此事為恥。

唐朝雖然有部分胡化的傳統,不在意娶弟媳,但李元吉不是自然死亡,是被李世民殺掉的,現在李世民想納楊氏為妃,難免後人會謠傳,李世民是否是為了一個女人才殺掉親弟弟?何況李世民還殺掉了楊氏所有的兒子(李元吉有五子,史書上沒有記載其中是否有楊氏親生之子,但楊氏作為李元吉正妻,名義上五子全是楊氏的兒子)。

這樣一看,如果冊封楊氏,李世民將來的名聲就極不好聽了,所以,李世民採納了魏徵的意見,犧牲掉楊氏的名分,這也導致一個尷尬的結果,他們兩人所生的兒子曹王李明是李世民的兒子,楊氏卻是李元吉的妃子,從禮節上,李明只能稱呼楊氏為嬸嬸,好在後來李世民追封李元吉,並將李明過繼到李元吉名下,這個時候,李明的親媽終於算是成為親媽了。

李世民幹過的那些齷齪事因面子問題委屈弟媳,因謠言冤殺功臣

不經過詳細審查,冤殺凌煙閣功臣之一的勳國公張亮

李世民以善待功臣聞名於後世,他親自制定的凌煙閣功臣榜也是流傳千古,但李世民在位期間還是殺過功臣的,凌煙閣功臣就殺過兩個,一個是陳國公侯君集,一個是勳國公張亮。侯君集是因參與太子李承乾造反事被殺,這個事實清楚,沒什麼可說的,李世民在侯君集臨死前的行為也算得上是有情有義。

勳國公張亮的被殺就有些草率了,張亮被處死的罪名大致是‘’崇信術士、迷信讖語、私養義子、試圖謀反‘’,和道士走得近真不算什麼,李世民自己晚年為求長生都‘’崇信術士‘’,玄武門事變時的最大功臣尉遲恭也修道且迷信術士,還是李世民鼓勵的,李世民巴不得這些桀驁不馴的武將都在家修道,少出來招惹是非。

至於張亮養500個假子就更算不上什麼了,當時的世家大族哪家沒個幾千人丁?為何獨獨找張亮的麻煩?無非是養假子在名義上和主人的更親密一些,實際上和奴僕沒啥區別。結果李世民很輕率的就斷言:‘’亮有義兒五百,畜養此輩,將何為也?正欲反耳。‘’,將作少匠李道裕上奏李世民,言不能以此給張亮定罪,被失去理智的李世民‘’竟斬於市,籍沒其家‘’。

《新唐書》和《舊唐書》裡面都有記載張亮的大逆不道之言,比如當著道士的面說‘’有弓長之君當別都‘’等。《資政通鑑》裡面還記載有張亮對著道士揚言‘’吾臂有龍鱗起,欲舉大事,可乎?‘’,這個龍鱗後來的考證其實是牛皮癬。張亮在玄武門事變前曾被李元吉抓起來嚴刑逼供,讓他供認李世民欲謀反,當時的張亮死不承認,他知道禍從口出。

李世民繼位後,張亮又在朝中打拼十幾年,一直走到洛州都督、工部尚書的高位,史載其行政能力超強,這樣的人政治敏感度應該是相當強的,怎麼可能隨口就在道士面前說出大逆不道之語?實際上是李世民在張亮被政敵舉報後,沒有仔細辨認就誤認張亮有謀反的企圖,冤殺後醒悟過來,但他不肯認錯,所以授意他人將傳言坐實到張亮身上。

怒砸魏徵墓碑,反悔公主和魏徵之子的婚約

魏徵是貞觀年間名氣最大的名臣,是李世民善於納諫名聲的標杆,兩人之間的君臣佳話從來都是後世帝王學習的榜樣,魏徵死的時候李世民還哀嘆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可見魏徵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敗,其時魏徵已病故,但太子黨羽中的侯君集和杜正倫(當時擔任太子左庶子)卻都是在魏徵生前得到他的舉薦,李世民以此判斷魏徵在生前就和太子結黨,因此勃然大怒,不但砸毀了魏徵的墓碑,還解除掉魏徵長子和衡山公主(李世民二十一女,也是最年幼的女兒)的婚約。

李世民遷怒早已死去的魏徵不僅僅是他舉薦的人參與太子謀反,還有魏徵在生前將自己和李世民奏對的諫章全部收集起來,被人揭發魏徵曾將這些諫章給記錄史書的臣子觀看,希望將其作為史書中的正式記錄,這在李世民看來是魏徵踩著自己邀名,因此不能容忍。

文人希望留下身後名能有什麼大罪?李世民自己也有專人記錄和臣子的對話,比如後世流傳的《貞觀政要》、《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等就是李世民刻意給後人留下的理政經驗,同樣也是邀名之舉,他是隻許州官點火,不讓百姓點燈。雖然後來李世民有所悔悟,恢復了魏徵的墓碑,但公主和魏徵兒子的婚事卻始終沒有恢復。

為使李氏江山永固,以謠言冤殺親信大將李君羨

李君羨被冤殺時的職位是左武衛將軍,封武連郡公,實職是駐守玄武門,這個地方太重要了,守玄武門的將軍肯定是李世民信任的將領,李世民曾誇獎李君羨:‘’君羨如此勇猛,強虜何足憂慮。‘’,即便是這樣的親信將領,被牽扯到李氏江山的穩固大計中,李世民也是毫不猶豫的殺掉。

史載:‘’貞觀初,太白頻晝見,太史佔曰:‘’女三昌。‘’又有謠言:‘’當有女武王者。‘’,古代的這種謠言是很受統治者重視的,隋朝滅亡前就是各種謠言先出來,然後天下大亂,豪門世家借勢而起,所以李世民相當警惕,全力尋找謠言中所指的人物,而謠言所指之人很快就被李世民找到了。

史載:‘’太宗因武官內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羨自稱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羨封邑及屬縣皆有‘’武‘’字,深惡之。會御史奏君羨與妖人員道信潛相謀結,將為不軌,遂下詔誅之‘’,對於李君羨來說,真的是禍從天上來,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就這麼被冤殺,武則天上位後,趕緊的給這位替自己背鍋的‘’五娘子‘’平反。

除上述事例之外,李世民在對待親生兒子的態度上也是區別相當大的,貞觀十七年,李世民的第五個兒子齊王李佑造反,失敗後被李世民賜死,同年,太子李承乾謀反失敗,李世民卻僅僅在將李承乾廢為庶人後,驅逐李承乾到外州居住,都是他兒子,一個毫不猶豫地殺掉,一個感嘆:‘’況乎冢嗣,寧不鍾心!‘’,李世民這個父親何其不公?

其實本文所講多數事例只是一個皇帝必須要做的事情,有冤枉的也只能怨自己生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王朝,李世民除玄武門政變外,在後世最大的詬病還不是冤殺誰,是傳言他刪改史書,其實這個並沒有歷史記錄,歷史記載中只有李世民找褚遂良要《起居注》觀看,被褚遂良和一旁的劉洎阻止:

上謂諫議大夫褚遂良曰;‘’卿猶知起居注,所書可得觀乎?‘’對曰:‘’史官書人君言動,備記善惡,庶幾人君不敢為非,未聞自取而觀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記之邪?‘’對曰:‘’臣職當載筆,不敢不記。‘’黃門侍郎劉洎曰:‘’借使遂良不記,天下亦皆記之。‘’上曰:‘’誠然。‘’

後人是從李世民繼位的過程和實際需要,推測李世民或許大肆刪改史書中李淵、李建成、李元吉的那一部分,或許還有借改史書拔高李世民自己在建唐過程中的功勳和地位。但推測始終是推測,我想最大的可能是史官自行腦補李世民的需要,給予美化描寫,畢竟史官大部分都是李世民的親信,李世民只需要預設和暗示就行。

李世民不論怎麼說,也都是自古帝王裡面做得最好的那一批之一,即便有所小節不妥也無傷‘’天可汗‘’和‘’貞觀之治‘’的威名,本文說講的大部分齷齪事其實也非真的見不得人,挑點小刺純屬閒暇笑談,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慾,逃不脫俗人的悲歡離合,偶爾犯些錯誤是絕對可以理解的,李世民終究還是後人敬仰的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