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項羽為何寧死也不渡過烏江?並不是他傻,而是發現江邊不對

菜單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渡過烏江?並不是他傻,而是發現江邊不對

公元前202年,原本平靜的烏江之畔忽然人聲鼎沸,一片喧囂。遠方有大群不速之客拍馬而來,卻是人數眾多的大漢騎軍,正在緊緊追擊著一個騎著烏騅寶馬的大漢,此人一路前行,不時回身殺人漢軍陣中,每一次回身殺敵都能夠輕易帶走數十條性命。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渡過烏江?並不是他傻,而是發現江邊不對

以至於這些漢軍雖然人數眾多,卻並不敢真正靠近大漢身邊,只是遙遙尾隨,想要待其力氣耗盡,卻讓此人成功到達了烏江岸邊。此時烏江上唯一的艄公,看到此人以後大驚失色,連忙將自己的小船划過去:“小民拜見大王,請大王馬上渡河,再起雄兵,以江東之地,尚可爭奪天下!”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渡過烏江?並不是他傻,而是發現江邊不對

原來這個被漢軍追趕的大漢,便是威名赫赫,曾經一度成為天下共主的西楚霸王項羽。項羽本是楚國將門之後,不過在秦滅六國之後,原本的六國貴族都已經無法繼續過往的生活,他也只能夠隨著自己的叔父項梁到處逃亡,最後在江東吳中隱居。

項梁憑藉著自己的才能,很快就在吳中聲名鵲起,成為了當地首屈一指的豪強人物。他曾經教自己年幼的侄子項羽讀書、學劍、學兵法,結果項羽都只是學了幾天,典型“三分鐘熱度”的熊孩子,但是項羽在吳中的老百姓之間,卻有著很高的口碑,因為他性格爽朗,且很講義氣,最為重要的是力氣非常大。

項羽年少時候便“力能扛鼎”,而且才氣過人,人們都認為他將來必定不同凡響。項羽自己也確實是有著很高遠的志向,他曾經見到秦始皇坐著大船過江,就對身邊的人說:“彼可取而代之也”。

在公元前209年,項羽跟隨叔父項梁殺掉秦朝委派的當地太守,就此開始了造反大業,項羽在次年率領著五萬楚軍,戰勝了五十萬以上的秦軍,一舉消滅了秦朝軍隊主力,為秦朝的被滅亡奠定了基礎,他也因此而名震天下,天下所有諸侯都開始聽他號令,哪怕是見面的時候也莫敢仰視。

然而在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戰果以後,項羽並沒有很好地鞏固,反而是分封天下,讓天下再一次進入分裂割據局面。由項羽所封的漢王劉邦,在實力強大以後開始與項羽進行征戰,最終雙方在鴻溝旁邊立下合約,約定以鴻溝為界互不攻擊,項羽在立下合約後領軍東還。

劉邦聯合韓信悄無聲息地出兵,將項羽打得打敗,等到烏江之畔的時候,項羽已經形單影隻,但是他依然有機會。只要過了烏江回到江東,他又能夠立刻拉起一支屬於自己的子弟兵,憑藉他強大的軍事才能,依然可以與劉邦爭奪天下,這也是烏江那一位艄公對他所說的話。

但是項羽卻選擇了自刎,他為何寧死也不度烏江呢?難道是因為無法接受失敗?其實並不是的,只因他在看到那一個艄公後,忽然發現了不對,自己當初從江東出發時所帶走的八千子弟兵,如今一個都沒有回來。

若是自己回到江東再次稱王,不僅會讓天下再次陷入大亂,而江東父兄又有多少人會因此而失去生命呢?項羽自幼生長在江東,他在那裡成長,也從那裡出發去爭奪天下,所有的威名與榮耀大半來自於江東,又怎麼忍心再去用他們的生命,去賭自己的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