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這位早夭的詩人,被認為才華高過李白,早年一首詠風詩難有人超越

菜單

這位早夭的詩人,被認為才華高過李白,早年一首詠風詩難有人超越

如果真的能夠穿越,讓大家回到古代玩個幾天,相信有很多人會選擇唐朝。

從殷商到明清,數千年的封建社會,唐朝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貞觀之治、開元之治,讓唐朝走向鼎盛。對外,唐朝軍事實力強大,所以當時“萬國衣冠拜冕旒”。在內,君臣一心、政治清明,“小邑猶藏萬家室”,百姓生活富足。

這位早夭的詩人,被認為才華高過李白,早年一首詠風詩難有人超越

繁榮的經濟、開放包容的思想,更是孕育文化的絕佳土壤。中國的傳統詩歌,也在唐朝走向巔峰。即便後世有超越唐詩的作品,那也是個別天才文人,部分驚豔的詩文。但唐朝詩歌的創作氛圍,唐詩的中的氣象,卻是無法複製的。

而唐朝詩人,又以李白為後世所熟知,其謫仙之姿,絕世之才,令無數人為之傾倒,是當之無愧的唐詩一哥。

不過,有很多人認為,如果不是初唐一位詩人英年早逝的話,可能大唐一哥還輪不到李白。這位評價如此之高的初唐詩人,便是王勃。

這位早夭的詩人,被認為才華高過李白,早年一首詠風詩難有人超越

憑藉《滕王閣序》,王勃足以不朽。駢文一向被認為華而不實,蛋王勃的《滕王閣序》,在結合六朝篇賦的華麗精巧,又在文章融入散文化的敘述議論,達到了內容美與形式美並俱。後世不少學者,稱讚其為“天下第一駢”。

駢賦李白也會寫,但並沒有能夠超越《滕王閣序》的。另外,王勃也有許多詩作傳世,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唐詩五律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對盛唐之詩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王勃十六歲就進士及第,不到二十就入仕,只是王勃在27歲左右,就英年早逝。

這位早夭的詩人,被認為才華高過李白,早年一首詠風詩難有人超越

李白十幾歲的時候,也寫過《明堂賦》之類的駢賦作品,但都是堆砌之作。另外李白二十來歲的詩作,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聽蜀僧濬彈琴》等作品,比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藝術成就也是不如的。

王勃才華之高,毫無爭議,如果他的人生旅途能夠長一些,閱世更深一些,或許真的是一位能比肩李白的大詩人。

王勃曾經寫過一首詠物詩,不看題目,或許很多人難猜出王勃詠的是何物:

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

這首詩是王勃一首詠風的五言詩,因為初唐格律還未成熟完善,所以我們看到此詩中間兩聯對仗工整,但平仄又沒有那麼嚴謹。

這位早夭的詩人,被認為才華高過李白,早年一首詠風詩難有人超越

首句的“肅肅”,便彷彿令人感覺到了風之迅速。初秋時節,暑氣未散,一陣風吹來,只覺神清氣爽,涼意頓生。詩人透過感官描寫,將無形的風,描寫的如有實質。

感受到風后,詩人下意識望向遠方,只見山林在這場風的吹拂下,變得清幽無比。“加我”二字,增強了主觀情感,表達了詩人對風吹拂的欣喜。

風越來越遠,詩人的目光也越來越遠。它吹散了籠罩在山間的朦朧的煙雲,陡然間,詩人發現了山澗中的人家。風將霧靄也捲走了,山中的人家村落愈發清晰,甚至可以看見房屋。這一聯,是承“林壑清”而詳寫。

這位早夭的詩人,被認為才華高過李白,早年一首詠風詩難有人超越

頸聯則是議論,從自然之景,上升到現實意義。風看不見摸不著,來去無蹤影,但是它肅清天地萬物,卻是有情的。沒有蹤跡,所以恩惠萬物,也是不求回報的。

這兩聯,和後世杜甫的詠春雨的“潤物細無聲”有些相似,當然,杜甫融為一句,更加精煉。

最後一聯,詩人回到大自然。當夕陽西下之時,山水彷彿變得寧靜起來。沒有日光照射,無法領略大自然的風采,但是,風卻吹動了廣袤的松林,起了一陣松聲。

這位早夭的詩人,被認為才華高過李白,早年一首詠風詩難有人超越

最後的“為君”和前文的“加我”可謂遙相呼應,而“松聲”二字,也極有詩意,極有餘味,彷彿千年前王勃聽的那場風吹松林的聲音,還在耳邊迴盪。

很多學者認為,古今詠風詩之中,這首詩,幾乎沒有人超越。

詠物者,大多是託物言志,王勃詠風,同樣是借風言志,想為百姓謀福。可惜王勃入仕太早,年紀輕不夠穩重,在官場兩度遭貶謫,並且連累父親王福疇貶謫交趾,而王勃因為乘船看望父親,魂歸南海。

這般因,造就這般果,王勃的經歷,實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