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建安詩20首精選東漢末年的社會畫卷,是慷慨激昂的史詩

菜單

建安詩20首精選東漢末年的社會畫卷,是慷慨激昂的史詩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一般指建安至魏初,即公元196—239年。建安文學以詩歌成就最為顯著,此期許多作品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養料,能反映當時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痛苦,體現了要求國家安定統一的願望和理想,可以稱為“詩史”。建安詩歌慷慨悲涼,剛健有力,被譽為“建安風骨”。建安詩歌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由於孔融年紀較大,又不屬於曹魏集團,因此這裡不算入建安時代。

1,曹操: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190年,袁紹帶領諸侯進攻董卓,關東軍雖然來勢洶洶,但是各懷鬼胎。大家到達關外都逡巡不進。此時曹操為了起到先鋒作用,就帶軍為先鋒和董卓軍交戰,結果遭到失敗。此後,諸侯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內耗,甚至相互火併。191年,袁紹謀廢獻帝,並刻制印璽。197年,袁術在淮南壽春自立為帝。曹操對以上的軍閥感到失望,並對錶達了對生民百姓的關懷。當時的中原地區,十不存一。人口大規模死亡的原因有饑荒、戰亂、瘟疫、大屠殺等。實際上,曹操本人也參與到了大屠殺之中,這裡可以看出曹操也十分虛偽。

建安詩20首精選東漢末年的社會畫卷,是慷慨激昂的史詩

2,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96年,曹操接漢獻帝於許昌,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實際上,曹操早有代漢自立之心,當時孫權瞅準時機遣使上表大說天命而稱臣,意在促使曹操代漢,但曹操機敏地警覺到這是孫權的一個陰謀,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之後,曹操寫下《燕歌行》表明心跡。《燕歌行》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心切,對人才的渴望,希望成就周公“天下歸心”的事業。這首詩應該是曹操和群臣宴會時的作品,其詩歌學習了《詩經》的宴會詩《鹿鳴》。事實上曹操也得到了許多北方士人的支援,如荀彧、李典、許諸、郭嘉等。曹操在宴會上歌唱此詩,有團結大臣的意思。

建安詩20首精選東漢末年的社會畫卷,是慷慨激昂的史詩

3,曹操: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00年,曹操和袁紹發動了官渡之戰,袁紹失敗。袁紹之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207,曹操率師北征,一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曹操寫了《步出夏門行》這一組詩。此篇為組詩的第四首,寫作時間比《觀滄海》稍晚,大約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餘勢力之後,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無限感慨而有此篇

4,曹操: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207年,曹操毅然決定北上征伐烏桓。在經歷了一年的大戰之後,曹操終於取得了勝利。此後,曹操回師經過碣石山,寫上了這首壯志豪情的詩,表達了對大一統的憧憬。

5,曹操: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

舉翅萬餘裡,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慘敗,統一中國的霸業未能實現。但是曹操依然“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繼續為統一而分佈。不過此詩的風格顯得比較悲涼,顯示出老之將至的無可奈何。

建安詩20首精選東漢末年的社會畫卷,是慷慨激昂的史詩

6,曹丕: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也擅長於寫詩歌,主要是五言體的樂府詩,大部分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婦,其風格委婉細緻,缺乏曹操那種豪邁之情。《燕歌行》是一首名篇,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該詩透過“思婦”的口吻,寫出了夫妻分別的怨憤和惆悵。全詩音節婉約,情致流轉,被王夫之盛讚為“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

建安詩20首精選東漢末年的社會畫卷,是慷慨激昂的史詩

7,曹植: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在建安詩歌上的地位僅次於曹操。這首《白馬篇》是曹植早期的作品,寫出了邊塞遊俠兒捐軀赴難、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為,塑造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遊俠少年形象,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詩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

8,曹植:送應氏(一)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

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211年,曹植跟隨曹操西征馬超,途經洛陽時遇到了頗負詩名的應氏兄弟(應璩、應瑒)。在離別之際,曹植寫下了著名的《送應氏二首》。其中第一首詩寫出了董卓之亂和牧守混戰給黎民百姓造成的巨大苦難,所謂“送應璩、應瑒兄弟。時董卓遷獻帝於西京,洛陽被焚燒,故多言荒蕪之事。”這類詩歌現在被稱為喪亂之詩,曹植的這首《送應氏》和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詩》同是建安時代最有名的喪亂詩。後來曹植還寫下了《說疫氣》一文,記載了當時瘟疫橫行的局面。

建安詩20首精選東漢末年的社會畫卷,是慷慨激昂的史詩

9,曹植:美女篇

美女妖且閒,採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美女篇》寫在曹植後期。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從此曹植鬱郁不得志,並且總是遭到各種猜忌。此後,曹植寫下許多鬱郁不得志的詩篇,這些詩篇基本都以“美人香草”為主題,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遭遇曹丕猜忌的苦悶心情。其中最出色的就是《七哀詩》和《美女篇》。這首詩以美女盛年不嫁,比喻志士懷才不遇。

建安詩20首精選東漢末年的社會畫卷,是慷慨激昂的史詩

10,曹植:七哀詩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七哀詩》借一個思婦對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比喻他和曹丕之間的生疏“甚於路人”、“殊於胡越”。

11,曹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寫下如此多的詩篇,試圖獲得曹丕的信任,但是曹丕對曹植則是想除之而後快。傳說曹丕幾次想同室操戈,但是並未成功。一次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寫詩,曹植寫下了《七步詩》,曹丕慚愧而放棄。實際上,本詩到底是誰寫的還不清楚。

12,曹植:贈白馬王彪

謁帝承明廬,逝將歸舊疆。清晨發皇邑,日夕過首陽。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樑。泛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顧瞻戀城闕,引領情內傷。

太谷何寥廓,山樹鬱蒼蒼。霖雨泥我塗,流潦浩縱橫。中逵絕無軌,改轍登高崗。修坂造雲日,我馬玄以黃。

玄黃猶能進,我思鬱以紆。鬱紆將何念,親愛在離居。本圖相與偕,中更不克俱。鴟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太息。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存者忽復過,亡歿身自衰。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慇懃。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苦辛何慮思,天命信可疑。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離別永無會,執手將何時?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髪期。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

223年七月,曹植和同母之兄任城王曹彰,以及異母之弟白馬王曹彪一道來京師洛陽參加“會節氣”。在此期間,“武藝壯猛,有將領之氣”的曹彰突然暴死,據說是被曹丕毒害。節日過後,曹植和曹彰各自返回封地,並且一路上受到了監督。曹植心情難以平復,越發難堪和憤怒,於是寫下了千古名詩《贈白馬王彪》。全詩寫出了對曹彪的眷戀之情、路途的艱辛、人間的險惡,並且以“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互相慰勉,強以自寬。《贈白馬王彪》反映的是曹植對曹丕手下的鷹犬爪牙的仇恨和憤慨,也是對曹丕同室操戈的抗議。

建安詩20首精選東漢末年的社會畫卷,是慷慨激昂的史詩

13,蔡琰:悲憤詩(一)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

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幾微間,輒言斃降虜。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豈復惜性命,不堪其詈罵。或便加棰杖,毒痛參並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

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感時念父母,哀嘆無窮已。

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迎問其訊息,輒復非鄉里。邂逅徼時願,骨肉來迎己。己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號泣手撫摩,當發覆回疑。

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慕我獨得歸,哀叫聲摧裂。馬為立踟躕,車為不轉轍。觀者皆歔欷,行路亦嗚咽。去去割情戀,遄征日遐邁。悠悠三千里,何時復交會。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敗。

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城廓為山林,庭宇生荊艾。白骨不知誰,縱橫莫覆蓋。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煢煢對孤景,怛吒糜肝肺。登高遠眺望,魂神忽飛逝。奄若壽命盡,旁人相寬大。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託命於新人,竭心自勖勵。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蔡琰,字文姬,陳留圉(河南杞縣)人。生長在漢代,是蔡邕之女,曾在漢末董卓之亂時被俘虜到南匈奴,十二年後被曹操贖回。後來蔡琰寫下這首千古名作來敘寫個人的不幸遭遇和慘痛經歷,真實地再現了漢末動亂的社會面貌和廣大人民的悲慘遭遇。全詩108句,共計540字,字字血,句句淚,詩人的悲憤有典型性,具有史詩的規模和悲劇氣氛,富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時代色彩。該詩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長篇五言敘事詩。除了《悲憤詩》之外,蔡琰還寫下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不過今天流傳的《胡笳十八拍》並非蔡琰的作品。

建安詩20首精選東漢末年的社會畫卷,是慷慨激昂的史詩

14,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髮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秦代流傳有民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到了漢代,又出現了《飲馬長城窟行》,都是諷刺秦漢的徭役制度的。陳琳的這首作品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採用了對話的方式,顯得更加生動、深刻。

15,王璨:七哀詩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王璨是建安時代著名的辭賦家,東漢末年的戰亂後,王粲避難於荊州,寫下了著名的《登樓賦》。該賦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鬱郁不得志的情感。本詩的思想和《登樓賦》如出一轍,不過《登樓賦》描繪了很多荊州的安定和美好風光,而《七哀詩》更多描寫了戰爭給百姓帶領的痛苦,屬於喪亂詩。這首詩在風格上已經突破了漢詩古樸渾厚的風格,開啟了魏晉詩歌的新風氣。

16,徐幹:室思(其三)

浮雲何洋洋,願因通我辭。

飄颻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離皆復會,君獨無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室思》是徐幹創作的一組代言體的詩,一共六首,主要寫妻子對離家丈夫的思念。其中第三首是最出色的一首,詩中的“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稱為了千古名句,後人多有仿寫。如張九齡有《賦得自君之出矣》有“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17,阮瑀:無題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塵。

雖稱百齡壽,孰能應此身。

尤獲嬰兇禍,流落恆苦辛。

我行自凜秋,季冬乃來歸。

置酒高堂上,友朋集光輝。

念當復離別,涉路險且夷。

思慮益惆悵,淚下沾裳衣。

四皓隱南嶽,老萊竄河濱。

顏回樂陋巷,許由安賤貧。

伯夷餓首陽,天下歸其仁。

何患處貧苦,但當守明真。

白髮隨櫛墮,未寒思厚衣。

四支易懈惓,行步益疏遲。

常恐時歲盡,魂魄忽高飛。

自知百年後,堂上生旅葵。

苦雨滋玄冬,引日彌且長。

丹墀自殲殆,深樹尤沾裳。

客行易感悴,我心摧已傷。

登臺望江沔,陽侯沛洋洋。

臨川多悲風,秋日苦清涼。

客子易為戚,感此用哀傷。

攬衣起躑躅,上觀心與房。

三星守故次,明月未收光。

雞鳴當何時,朝晨尚未央。

還坐長嘆息,憂憂安可忘。

阮瑀,字元瑜,陳留尉氏人。在東漢末年這個亂世,阮瑀不想追逐功名利祿,只想明哲保身。相傳曹操聞聽阮瑀有才,召他做官,阮瑀不應,後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見,匆忙中阮瑀逃進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燒山,這才逼出阮瑀應召。這是首詩創作於隱居時期,主要反應了詩人心中的苦悶,多少還是有些鬱郁不得志。

建安詩20首精選東漢末年的社會畫卷,是慷慨激昂的史詩

18,劉禎:贈從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贈從弟》有三首,分別透過讚美蘋藻、松柏、鳳凰,表現自己的高潔之性、堅貞之節和高遠之志。劉楨是一位非常有骨氣的人。有一次,曹丕宴請諸文學,席間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眾人皆伏”,唯獨劉楨平視,不肯折節。曹操大怒,差點殺了他。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三首,辭氣壯盛、筆力遒勁,正可與它的抗風傲霜之節並驅。

19,甄皇后: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塘上行》是一首模仿漢樂府的作品,最初編入南朝《玉臺新詠》,根據考證應該是甄皇后所寫。建安年間,袁紹為次子袁熙取甄氏為妻。後來曹操擊敗了袁紹,曹丕趁亂取她為妻,很是寵愛,之後她為曹丕生下魏明帝及東鄉公主。曹丕稱帝后不久,曹丕得了新寵郭後、陰貴人,甄后從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後大怒,派遣內侍賜死她,她臨終前寫下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