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水滸此人排行二十六,實力不及武松林沖後梁山時代他稱雄暹羅國!

菜單

水滸此人排行二十六,實力不及武松林沖後梁山時代他稱雄暹羅國!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水滸後傳》第三十三回,李俊(水滸曾排行二十六,江湖人稱混江龍)等興兵攻打作亂的薩頭陀等人,卻被妖法所敗,危急時刻,李應等及時趕到。今天我們繼續品讀第三十四回,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

李俊等在金鰲島被薩頭陀等攻打,漸漸不支,危急時刻,李應等乘船趕到,兩下夾擊,薩頭陀妖法被破,苗兵大敗,革鵾被殺死,薩頭陀與革鵬逃回暹羅國。李俊等大獲全勝,李應等同上金鰲島,李俊將過去的經歷從頭到尾說了一遍,李應也將聚集眾好漢的經過說了一遍,花逢春見有了援兵,請求眾好漢幫助攻打暹羅國,救出國母等人,李俊、李應等於是領兵前去暹羅國。薩頭陀逃回暹羅國後,讓革鵬去日本借兵,城外的童威等怕薩頭陀妖法,於是放其進城,共濤得知薩頭陀失利,十分焦急,薩頭陀乘機要挾,讓共濤將女兒嫁與自己,方才肯幫助其退敵,共濤無奈,只得答應了。李俊等引兵隨後抵達暹羅國,城內的高青等裡應外合,眾好漢很快就打破了城池,活捉了共濤全家,沒想到薩頭陀帶著共濤女兒逃走,藏在了鎮海寺的塔頂。李俊等入城與國母交接完事宜後,便派人四處搜捕薩頭陀,在共濤之女的幫助下,成功將薩頭陀抓獲,於是將共濤、薩頭陀等都斬首,祭奠馬國主,獨有共濤之女被呼延鈺救下。平定賊亂後,國母召集眾人商議誰做暹羅國主之事,李俊建議由花逢春繼承,眾人都認為李俊是最合適的人選,最終經過一番討論和退讓,李俊同意擔任暹羅國王。

水滸此人排行二十六,實力不及武松林沖後梁山時代他稱雄暹羅國!

都頭曰:

如果在水滸讀者中做一個問卷調查,哪個梁山好漢結局是最好的?相信第一名肯定非李俊莫屬。梁山的聲勢再浩大,人馬再多,做到極致也不過是忠臣良將。而李俊直接在海外當了國王,顯然要高出梁山大多數人結局一個檔次。但李俊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結局,陳忱認為其實是奸臣助力的結果。他在本回回末評價道:

“有此一番大排場,方不是草寇嘯聚。然不是變故,李俊豈得為暹羅國主?故為大將軍驅民者,丞相共濤也。”

正是因為有共濤這樣的奸臣作亂,才給了李俊建功立業的機會,所以歸根結底,共濤不過是給李俊做了嫁衣,機關算盡,實屬可悲。說到這,我們再看一下本回的其他方面。

一、回目差異。

本回回目陳忱原本和蔡元放評改本差異不大,陳忱原本為

“大復仇二兇同授首,權統攝傑士盡歸心”

,蔡元放評改本為

“大復仇二兇授首,議嗣統眾傑歸心”

,初看二者並無大區別,但仔細分析,二者主要區別就在於後半句。陳忱原本是“權統攝”,而蔡元放本是“議嗣統”,因此暹羅國主已死,李俊在眾人的擁戴下,答應當暹羅國主,從此以後就真正成為了暹羅國王,不存在權且當的意思,因此蔡元放將其更改為議嗣統更符合實際情況。

水滸此人排行二十六,實力不及武松林沖後梁山時代他稱雄暹羅國!

二、正文修改。

本回正文蔡元放在陳忱原本基礎上做了較大幅度修改,而且有些地方改動相當大,我們本期只看其中一處(筆者按:黑色字型為陳忱原文,【】內為蔡元放評改本內容):

第一處:

次日樂和道:“那薩頭陀拿不著,恐為後患,必要搜捕。”李俊道:“想是真會騰雲走了,怕他怎的?自有公孫勝在此。”樂和道:“待我再去緝訪。”遂同燕青、呼延鈺、徐晟拿著彈弓、粘竿、酒盒,跟了五六個家丁,各處遊玩。那國中有座鎮海寺,莊嚴壯麗,寺內有七層寶塔,高插雲霄。樂和等到殿上隨喜,住持獻茶。走到塔邊,樂和道:“小乙哥,你的神弩,那塔上一個喜鵲吱吱的叫,若打下來,方服你眼力。”燕青真的取彈弓把彈丸打去,那喜鵲見下面有人放彈,蟲鳥最有靈性,彈子未及到身,展開兩翅飛去。那彈子打進塔窗裡,只聽得塔裡面有人叫聲:“呵呀!”骨碌碌滾下來的響。一齊趕進看時,有個人覆跌在地上。家丁翻他轉來,樂和大喊道:“此便是薩頭陀,家丁把來綁了!”燕青道:“恐怕上面還有餘黨,再去

搜看

。”家丁走上,見一個女子,雲鬟不整,蹲著暗泣。還有兩把戒刀,一個葫蘆,一包牛羓子,家丁拿了,牽那女子下來,那女子兩腿夾著,走也走不動的,原來就是共濤之女。薩頭陀成了親,原想駕雲而去,被馬賽真陰魂纏住,法術不靈。城破之夜,攜了此女躲在塔上,思量革鵬借日本兵來,還要作孽。誰知天網恢恢,彈子卻好打著眼睛上,烏珠突出,鮮血淋漓,真是惡貫滿盈了。帶來見李俊道:“我們到鎮海寺遊玩,因打塔上喜鵲,彈子從塔門裡打著他眼睛,綁獲在這裡。這便是共濤之女,薩頭陀騙做駙馬的。”李俊、花逢春大喜,把鐵鎖穿了琵琶骨。恐他遁去,將狗血、蒜汁、人屎渾身一淋,同共濤蹲在水井內。那女子同家屬監禁,日後施行。

【次日,樂和道:“那薩頭陀拿不著,恐為後患,必要設法搜捕,務在擒獲方好。”李俊道,“今日不敢煩公孫先生,只央樊賢弟同去搜捕便是。”樂和道:“待我再同去緝訪。”遂同原撥三人,又加燕青、徐晟,帶著兵士,攜了酒盒,各處查訪,又當遊玩。一連訪了二日,沿街逐巷,喚地方人等查問,杳無蹤跡。眾人心中焦躁,想道:“莫非真會騰雲走了?”到第三日,又查了許多地方。日中後,到了一處,有座鎮海寺,莊嚴壯麗,寺內有七層寶塔,高插雲霄。樂和等到殿上隨喜,住持獻茶。燕青就問薩頭陀蹤跡。住持說:“並不得知。”眾人走到塔邊,因走得倦了,命從人鋪下酒盒,七人席地而坐,歡呼暢飲。卻說薩頭陀在共濤府中,那夜聽得宋兵圍了府第,就帶了共濤女兒走出。原來薩頭陀雖會妖法,卻不會騰雲。見宋兵已是進府,就使個障眼法,同共濤女兒逃出府外,聞得各門俱有兵將把守,沒處躲避。思量鎮海寺地方幽僻,塔上可以權藏,就奔到寺中。知道塔門是封鎖的,從第二層塔窗裡鑽進去,直到頂上一層躲著。那時已是夜深,寺中人都睡熟,所以無人曉得他。每日使法攝些酒肉來吃。還想要等革鵬借得兵來,裡應外合,去殺宋兵。這日吃得大醉睡著。原來這寺是國王敕建的,塔內有金銀鑄就的佛像、羅漢、爐臺等物,一切人等不許上塔,塔門長是封鎖著的,所以住持並不得知。卻說共濤女兒雖是跟著他,心中卻十分怨恨,想道:“我爹爹好好一個丞相,富貴也不小了,卻被這賊禿攛掇,行了逆天之事。如今害得家破人亡,我在這裡又被他這般狼藉,就使逃得脫,也不是終身之計,怎生離了他便好?”心內便是這等想,卻沒有計較。這日正在那裡暗泣,忽聞得塔下人聲喧嚷,就悄悄在塔窗裡朝下一望,見一起人在那裡飲酒,旁邊立著許多軍士,衣冠都不是本國人,就知是宋朝人,心中想道:“這分明是宋家兵將,不如趁這賊禿睡熟,招引這些人來,把他拿去,只當與爹爹報仇,我就死也死在明白處。”主意定了,只是怎得他們上來?忽見那兩把戒刀在旁邊放著,想:“有了。我如今把這刀撇下去,他們見了,自然知道上來。”又恐撇下去聲響驚醒了他,就脫下裙子,將戒刀連鞘包了,從塔窗裡撇了下來。卻說燕青等正在飲酒,忽見塔上撇下一包物件,叫人拾起看時,卻是兩把戒刀。樂和道:“這戒刀便是那賊頭陀的。必然是躲在塔上。只是這刀如何得下來?必是天敗賊人!”眾人望上看時,只是有個女子在塔窗裡招手。樂和道:“不消說了。如今急急上塔去擒捉,莫要又被他走了。我與樊大哥、徐賢侄同上塔去,你們各掣器械,在塔下圍繞等候。”就一齊起身,喚軍士將槌斧開啟大鎖,帶四名軍土奔上塔來。到了塔上,薩頭陀驚醒,才跳起來,早被徐晟一刀砍斷右臂。軍士齊上按住,就把帶來的穢物從頭澆下,然後將繩索綁了,牽拽下塔。把女子也帶了下來,問知是共濤之女,就叫也鎖起來。共濤女兒將前情哭訴與眾人知道。燕青道:“既如此,且不要難為他,回去見大將軍再作處置。”一般人離了寺中,回到元帥府。見了李俊,把前事細說一遍。李俊、花逢春大喜道:“快把鐵鎖穿了薩頭陀琵琶骨,恐他遁去。然後發下,同共濤禁在水牢內,伺候施行。那女子另行監禁看守。”】

此處是眾好漢擒獲薩頭陀的經過,陳忱原本是燕青打喜鵲意外打著薩頭陀,但這麼設計有點太過巧合了,所以蔡元放在陳忱基礎上做了大量改動,設計由共濤之女趁薩頭陀不備,將其戒刀從塔頂扔下,驚動燕青等人,之後才活捉薩頭陀,這樣不僅更合實際些,而且共濤之女也因此立功,為後文呼延鈺為其求情做鋪墊。

水滸此人排行二十六,實力不及武松林沖後梁山時代他稱雄暹羅國!

三、情節設計。

本回中,李俊在眾人的擁戴下決定即位暹羅國主。我們之前就說過,《水滸後傳》一書創作的靈感來源就是因為《水滸傳》原著中介紹李俊結局時,曾描寫

“且說李俊三人竟來尋見費保四個,不負前約,七人都在榆柳莊上商議定了,盡將傢俬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暹羅國之主。童威、費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職,自取其樂,另霸海濱,這是李俊的後話。”

看過水滸原著的讀者看到這裡的時候想必會有疑問,李俊在原著中的表現其實在梁山中不算太亮眼,為什麼他後來能做下這麼大的事業?令人不可思議。對於這個疑問,陳忱自己給了出解釋。他寫道:

“混江龍在梁山,上中之材,可以得南面稱雄?古來豪傑,起於徒步多矣,如王建呼賊王八,錢婆留起於鹽徒,不可勝紀,安見李俊不可為暹羅國主?況其存心忠義,輔弼得人,故《前言》言太湖小結義,投外國而作暹羅國王也。”

陳忱的觀點,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英雄莫問出處,因為歷史上往往很多英雄人物出身並不是有多高貴,他們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有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在於能聚攏人才,成就大業,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漢高祖劉邦,當初他不過是一個亭長,地位並不高,但他知人善用,麾下聚集了蕭何、韓信、張良等人才,最終消滅了強大的項羽,建立了漢王朝。所以陳忱認為李俊也做到了這些,因此他能當暹羅國王是理所應當的。

再來說說本回中的文法,蔡元放在評本書時,曾說道:

“有欲擒故縱法。如……既獲共濤,本可將薩頭陀一齊擒獲,卻放他逃去,躲在塔上,以為共濤女兒立功救死之地。如此安放,真是七穿八透之文。”

本回中李俊等在李應眾人的幫助下,打破暹羅國,活捉了叛臣共濤,但是一開始並沒有捉到薩頭陀,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原來作者為了讓呼延鈺救下共濤之女,為日後嫁給鄆哥作鋪墊,所以在這裡讓薩頭陀帶著共濤之女躲避一陣,再由共濤之女協助抓捕薩頭陀,這樣其立了功勞,呼延鈺救她也就順理成章,也未後文的情節做好了鋪墊,這就是欲擒故縱法。這種寫作手法在前面我們也提到過多次,都是為了情節前後連貫,或者推動情節發展而故意為之,也是小說創作的一個常見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