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唐太祖李虎——大唐帝國的實際奠基者

菜單

唐太祖李虎——大唐帝國的實際奠基者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在隋末天下大亂的局勢中,隋晉陽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參與到對天下的爭奪之中。十一月,李淵率軍攻克大興(即長安、今西安),將大興留守、代王楊侑(煬帝之孫)擁立為傀儡皇帝(隋恭帝),尊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改元義寧。李淵自稱大丞相、尚書令、唐王,將大興及關中附近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隋義寧二年(大業十四年、618年)四月,叛臣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裴虔通等在江都發動政變,隋煬帝被弒。五月,得到煬帝遇弒訊息後的李淵立即逼迫隋恭帝將皇位禪讓給自己。隨後李淵稱帝於長安,建國號為“唐”,改元武德。李淵就是大唐帝國的開國皇帝——唐高祖。

唐太祖李虎——大唐帝國的實際奠基者

在唐朝以前,王朝的開國皇帝大多用“太祖”的廟號,用“高祖”的也有,但是不多(只有魏文帝曹丕、宋武帝劉裕、梁武帝蕭衍、隋文帝楊堅等開國皇帝用高祖廟號)。李淵登基後,追尊祖父李虎、父親李昞兩代,併為他們追上“太祖”、“世祖”的廟號,所以貞觀九年(635年)身為太上皇的李淵崩逝時,兒子李世民給他追上的廟號是“高祖”。

按照唐朝皇帝自己的說法,李氏皇族出於高門世家“隴西李氏”,家族源流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的東晉十六國時期。

東晉隆安元年、後涼龍飛二年(397年),河西涼州大姓李氏子弟李暠(自稱祖籍隴西成紀,漢前將軍、右北平太守李廣後裔)在叛後涼自立、建立北涼前身的原後涼建康(不是東晉都城建康,而是涼州酒泉郡別稱)太守段業的推薦下,成為北涼政權下轄的敦煌郡效谷縣令,從此,涼州李氏家族開始割據敦煌,擴張地方勢力。

李暠此後在敦煌逐步攫取權力,先後被北涼政權授予持節、都督涼興以西諸軍事、鎮西將軍、兼任護西夷校尉、敦煌太守等官職,名為北涼政權在敦煌的守將,其實已經成為當地的實際最高統治者。

東晉隆安四年,後涼天璽二年(400年),在主要支持者北涼晉昌太守唐瑤的推舉下,早有自立為王意願的李暠自號冠軍大將軍、沙州刺史、涼公、敦煌太守,宣佈不再臣服於北涼沮渠氏政權,自行立國。李暠在敦煌建立的政權,即為十六國中的西涼。

李暠及其子李歆、李恂父子相繼,西涼統治敦煌、酒泉等地超過二十年。西涼在李氏父子的統治下,連續多年與北涼作戰,爭奪涼州西部控制權,互為死敵。

唐太祖李虎——大唐帝國的實際奠基者

劉宋永初二年、西涼永建二年、北涼玄始十年(421年),北涼國主沮渠蒙遜見西涼新主李歆繼位後修造宮舍無度、治國刑罰繁重、法規嚴峻導致百姓困苦,西涼國力日漸衰弱,於是趁機大舉進攻西涼。交戰中西涼應對失誤,國主李歆陣亡,都城酒泉失陷,西涼殘餘勢力擁立李歆之弟李恂繼位,遷都敦煌繼續抵抗。北涼兵追擊而至,猛攻敦煌,李恂閉城堅守,北涼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而北涼拒不接受,李恂在絕望中自殺,敦煌隨後失陷,李氏家族佔據涼州西部建立的西涼政權歷時二十一年,至此滅亡。

敦煌破城之時,李歆第三子李重耳趁亂逃出涼州,投奔北魏,此後在北魏受到重用,先後任恆農太守、安南將軍、豫州刺史等職。李重耳之子李熙,為北魏武川鎮金門鎮將,此後李家就長居於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

李熙之子李天錫,出任北魏邢州任縣新市疃疃主。李天錫之子李虎,少年時就有大志,精通騎射,按照家族傳統從軍後追隨北魏大將、太保賀拔嶽麾下,深受重用,先後參與擊敗北魏叛臣元顥之亂、平定六鎮流民起義中的万俟醜奴勢力,論功被封爵授晉壽縣開國子、寧朔將軍、屯騎校尉,駐守隴西,可謂富貴還鄉(李虎祖籍隴西成紀)。不久後,李虎升遷東雍州刺史、左軍大都督,賀拔嶽十分器重李虎,將內外諸軍事委託給他管理。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賀拔嶽被秦州刺史侯莫陳悅殺害。李虎聞訊後悲痛萬分、痛哭流涕,並前往荊州勸賀拔嶽駐守當地的兄長賀拔勝出面接收賀拔嶽所部,賀拔勝沒有同意。李虎於是輾轉返回,幾番跋涉後來到洛陽。北魏孝武帝得知李虎前來後欣喜萬分,授予他為衛將軍,讓他前往關中會合已經統帥賀拔嶽舊部的宇文泰,經營關中。

唐太祖李虎——大唐帝國的實際奠基者

此後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宇文泰成為西魏實際統治者,擔任西魏大丞相、柱國,封爵安定公。李虎則在宇文泰帳下接受節制,屢立戰功,積勳赫赫,先後任驍騎將軍,任儀同三司、左僕射、太尉,成為西魏政權的頂級勳貴。

西魏大統三年(537年),李虎被西魏文帝冊封為隴西郡公,賜姓大野氏,和安定公宇文泰、廣陵王元欣、趙郡公李弼、河內郡公獨孤信、南陽郡公趙貴、常山郡公於謹、彭城郡公侯莫陳崇八個人一起,以“輔佐之功”的名義加授“柱國”官銜,成為西魏最高軍政長官之一。這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西魏“八柱國”,影響了西魏、北周、隋、唐近二百年朝政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就發源於此。

李虎數十年間出生入死、不斷建功立業,為家族贏得了成為頂級勳貴的資格,他也是李氏家族從西涼覆滅後到再次崛起過程中的第一功臣。

西魏大統十七年(551年),戎馬半生的西魏柱國、隴西郡公李虎在長安去世,因為他的長子李延伯、次子李真都在之前的征戰中陣亡在戰場上(可見李氏家族的榮耀富貴也不是輕鬆得來的),所以由第三子李昞承襲了柱國、隴西郡公的官職爵位。

唐太祖李虎——大唐帝國的實際奠基者

此後李昞先後擔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等官職。並迎娶了同為八柱國之一的河內公獨孤信第四女為嫡妻。獨孤信的長女嫁給了宇文泰庶長子宇文毓、七女嫁給了大將軍楊忠的嫡子楊堅,因此,李昞和宇文氏家族、及權勢相當的楊氏家族都有著極為親密的關係,這也是他以及他的家族在之後的發展中最重要的依仗。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宇文泰在北巡途中病逝。十二月,實際掌握大權的宇文泰之侄宇文護威逼西魏恭帝禪位給宇文泰嫡子宇文覺,建立北周。李昞因為嫡妻的緣故,成為新興的北周皇室外戚,並因此出任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之後升遷為少保、都督同華等八州軍事。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孝閔帝感念於當年柱國元勳們追隨太祖(孝閔帝即位後追尊父親宇文泰為北周太祖)鞍前馬後、出生入死的功勞,於是追贈他們為國公,其中隴西郡公李虎被追贈為唐國公,諡號“襄”。北周保定四年(564年),隴西郡公李昞以唐國公李虎嗣子的身份,從隴西郡公晉封為唐國公,承襲了父兄們拼死搏殺才給家族帶來的國公爵位。

北周建德元年(572年),第二代唐國公李昞在長安去世,他的長子李澄、三子李洪早於他離世,也沒有子嗣,次子李湛雖然在世,但或許是不肖、或許是庶出,也沒有承襲爵位。所以,最後由李昞的第四子、時年八歲(實際六歲)的李淵繼承了唐國公爵位,成為第三代唐國公。

唐太祖李虎——大唐帝國的實際奠基者

隋開皇元年(581年),李淵的姨夫、北周大丞相、隨國公楊堅代周自立,建立隋朝,登基稱帝,即隋文帝。十六歲的唐國公李淵因為是隋文帝外甥的原因(文帝獨孤氏皇后是李淵姨母)而得到文帝的親近和器重,先任千牛備身(皇帝禁衛侍從官),後累官譙州(安徽亳縣)、岐州(陝西鳳翔)、隴州(陝西隴縣)刺史。隋煬帝繼位後,李淵被表弟煬帝調任朝官,任殿內少監、衛尉少卿。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第三代唐國公李淵以家族三代的威望和積蓄的實力,在五十二歲的年紀於隋末亂世中舉兵,之後迅速自晉陽南下,攻克關中,參與到爭奪天下的混戰中來。武德元年(618年),李淵代隋立國,登基稱帝,建立新興的大唐帝國。在隨後的戰爭中,唐軍逐步掃清四方,消滅各地割據勢力,歷時十年,最終統一天下,隴西李氏也更上一層樓,成為萬里江山新的主人。

登基之後,李淵追念祖父李虎當年在亂世中不畏艱險捨身征戰,為李氏家族奠定了如今煌煌基業的莫大功勞,在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追尊祖父為太祖景皇帝,將其墓地改建升級為永康陵,奉李虎的太祖神主於太廟正殿祭祀。同時,李淵也追尊父親李昞為世祖元皇帝,擴建墓地為興寧陵。

唐太祖李虎——大唐帝國的實際奠基者

被後世子孫追尊敬奉為皇帝的李虎,就是“唐太祖”。雖然唐朝是由他的孫子李淵所建立,但是李虎才是李氏家族崛起、興盛、發揚光大的真正奠基者,大唐的國號也是從他“唐國公”的封號而得來。李氏家族依仗祖業護佑起兵爭雄,最後成功奪取天下、成為社稷三百年之主,究其溯源,太祖景皇帝李虎才是創造這帝王基業的開山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