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大非川之戰,大破吐蕃,克復安西四鎮

菜單

大非川之戰,大破吐蕃,克復安西四鎮

吐蕃在657年和658年連續向唐朝派遣使者,為年輕的芒松芒贊請婚,同時也是試探唐朝的態度。但是,唐朝反映遲鈍,於是祿東贊親自率兵攻打吐谷渾,佔領了吐谷渾的地域。

大非川之戰,大破吐蕃,克復安西四鎮

唐朝雖然詔涼州都督鄭仁泰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率將軍獨孤卿雲等屯涼、鄯,左武侯大將軍蘇定方為安集大使,為諸軍節度以定其亂。但這只是防禦性的,立國350年的吐谷渾就這樣被葉蕃吞併了,吐蕃直接與唐朝的西域、河西及隴右相鄰,絲綢之路自此開始不寧。

祿東贊也把目光瞄向了北方和東北方,直到他667年去世為止,每年要前往吐谷渾視察。其中665年還派人至唐朝請和修好,並乞賜赤水之地以供畜牧,被唐朝拒絕。

667年,吐蕃攻破了唐朝設定的“生羌”十二州,控制了青海大部分地區。

祿東贊有五個兒子,長曰贊悉若(贊聶),次欽陵,老三贊婆,老四次悉多幹,最小為次勃論。祿東贊去世之後,欽陵兄弟掌握了吐蕃的大權。

老大讚悉若被贊普與眾論相商議之後,任為大相,繼其父職。這一時期吐蕃的軍事擴張進一步加劇,突出的戰績是攻陷唐朝西域四鎮,並且在大非川打敗了唐軍。

唐龍朔三年(663年)吐蕃吞併吐谷渾,吐谷渾王諾曷缽率殘部逃到涼州,向大唐求救,隨行的還有他的妻子,就是大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吐蕃又進攻唐朝管轄的西域地區,“於是安西四鎮並廢”。

大非川之戰,大破吐蕃,克復安西四鎮

唐高宗忍無可忍,委派名將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領兵十餘萬,迎戰吐蕃軍隊。副總管郭待封是名將之後,以前與薛仁貴是平級,這次屈居副將,心裡頗有不平之意。

唐軍到達大非川(現在的青海切吉平原)後,準備進兵烏海(現在的青海光海縣西南苦海),薛仁貴認為:

“烏海地險而瘴,吾入死地,可謂危道”。

只能速戰速決,遲則生變。郭待封承擔了保護輜重的任務,薛仁貴率領精銳,奔襲烏海,在河口與吐蕃軍隊遭遇,數萬吐蕃人死傷籍枕,唐軍獲得的牛羊數以萬計。

薛仁貴回到烏海城,派人接應郭待封的輻重。不料郭待封違反薛仁貴的安排,擅自帶著輜重糧草在後面緩緩前行,被吐蕃二十萬軍隊團團圍住,“糧仗盡沒”,斷絕了唐軍的補給和支援。薛仁貴退居大非川,一切都為時已晚,吐番四十萬軍隊已經前來迎戰,唐軍大敗,幾至全軍覆沒,薛仁貴也被吐蕃抓獲,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有與吐蕃主將噶欽陵議和。

議和之後,薛仁貴自帶枷鎖,回長安向皇帝請罪。依照唐律,以他的喪師重罪,本應處死,皇帝念及他以往的功勞和忠心,只將他除名為庶人。薛仁貴的戰敗頗具偶然。

“吐谷渾自晉永嘉之來,始西渡洮水,建於群羌之故地,至龍朔三年為吐蕃所滅,凡三五〇年”。

唐朝失去吐谷渾,損失了絲綢之路上很大的利益。

大非川之戰,大破吐蕃,克復安西四鎮

武則天當政的長壽元年(公元692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軍進攻吐蕃。

王孝傑,京兆新豐人也。高宗末,為副總管,從工部尚書劉審禮西討吐蕃,戰於大非川,為賊所獄。吐蕃贊普見孝傑,垂泣曰:

“貌類吾父。”

厚加敬禮,由是免死,尋得歸。則天時,累遷右鷹揚衛將軍。孝傑久在吐蕃中,悉其虛實。長壽元年,為武威軍總管,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眾以討吐蕃,乃克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而還。則天大悅,謂侍臣曰:

“昔貞觀中貝綾,得此蕃城,其後西陲不守,並陷吐蕃。今既盡復於舊,邊境自然無事。孝傑建斯功效,竭此款誠,遂能裹足徒行,身與士卒齊力。如此忠懇,深是可嘉。”

於是拜孝傑為左衛大將軍。

大非川之戰,大破吐蕃,克復安西四鎮

由於這次大破吐蕃,克復安西四鎮,在龜茲重新設定安西都護府,常駐軍隊3萬人,奪回了大唐對西域的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