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菜單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一、史籍對檀道濟之死記載詳細,卻留下一個疑問

檀道濟是南朝劉宋名將,跟著宋武帝劉裕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是劉裕死前託孤的四位重臣之一。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可是為劉宋立下如此赫赫戰功的名將,非但沒有善終,還死於一場冤案。

按照《資治通鑑》、《宋書。文帝本紀》、《宋書。檀道濟傳》的記載,檀道濟死的過程是這樣的:

公元436年2月,劉宋文帝劉義隆得了一場大病,

“久疾不愈”。

劉義隆的異母兄弟,司徒,彭城王劉義康擔心劉義隆死後,沒人能製得了檀道濟,就有了殺檀道濟之心。

劉義康向皇帝劉義隆進讒言,說他百年之後,一旦檀道濟謀反,沒人能製得住。

此時的檀道濟,論職位,是位列三公的司空;論實力,握有荊州重地;論名氣,他“

威名甚重

”,身邊更有一幫身經百戰的手下,而且兒子們也都爭氣,個個

“有才氣”。

劉義康的話讓劉義隆深以為然,於是將檀道濟從江州召回京城。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檀道濟在京城待了一個月,這期間,劉義隆的病似乎見好。

於是,劉義隆準備讓檀道濟回江州。檀道濟回江州的船都已經停泊在秦淮河了,準備動身時,劉義隆的病又加重了。

於是,劉義康“

召道濟入祖道

”,即假借皇帝劉義隆的名義將檀道濟招進皇家祖道,之後將檀道濟拿下。

3月,劉義隆下達詔書,說檀道濟趁著自己病重準備謀反,於是誅殺了檀道濟和他的兒子們11人,還有他身邊的兩位得力大將。

當抓捕檀道濟時,檀道濟脫下頭巾扔在地上說:“

乃壞汝萬里長城!

敵國的北魏聽檀道濟死了,皆大歡喜,爭相傳頌:“

道濟死,吳子輩不足復憚。

”意思是檀道濟死了,江東就再也沒有人是對手了。

過了15年,北魏拓跋燾大軍兵臨建康城下,劉義隆登上石頭城,看著聲勢浩大的北魏大軍,嘆到:“

檀道濟若在,豈使胡馬至此!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史籍記載檀道濟的死非常詳細,讓人們知道,檀道濟的死是劉義康向劉義隆進了讒言,劉義隆一時糊塗批准了對檀道濟的誅殺。可是卻有一個非常大的漏洞。

檀道濟的死既然是劉義康一手造成,為何在《宋書。劉義康傳》中不見記載?照理,劉義康既然是這場事件中的主角,他的傳就應該重點記載這件事,為何沒有?

因為檀道濟的死有蹊蹺。

如果清楚當時權力的運作結構和規則,就能明瞭檀道濟之死的真相。

二、東晉以來的權力結構和規則

劉裕得東晉的江山,和司馬氏篡奪曹魏江山的手段如出一轍。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魏晉是個特別的時代,世家門閥大行其道。尤其東晉一朝,乃是門閥世家和司馬皇室共掌天下,實行所謂門閥制度的時代,它經歷了以前後四大門閥為首的門閥士族與皇室共掌天下,即“王、庾、桓、謝與馬共天下”,雙方達成的權力平衡最後被寒族劉裕打破。

劉裕是流民武裝的北府兵起家,在東晉的社會規則中,門閥士族主管國家運作,流民武裝負責武力保衛國家,而流民武裝的首腦依然是門閥士族。

比如淝水之戰功不可沒的北府兵,最初是由士族郗鑑在京口組織的流民武裝,由門閥謝玄整編建立,除了謝玄之外,外戚王恭,門閥桓玄都曾擔任這支軍隊的首腦。

劉裕的崛起,是因為他在桓玄叛亂,東晉門閥和皇室權力平衡即將被打破的關鍵時刻,選擇了司馬皇室,因此他得以進入東晉權力中心。

可是,所謂時勢造英雄,劉裕雖然雄才大略,也不得不服從於時勢,他不能完全打破東晉以來的遊戲規則,因此,在劉裕死前,他交待了四個顧命大臣,四個大臣中,有一個門閥,兩個士族,一個寒族。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謝晦,出身東晉四大門閥王、庾、桓、謝之一的謝氏家族,其祖父謝朗乃是北府兵創始人謝玄的二哥,謝朗的叔叔就是謝安。徐羨之的祖父是江州刺史,傅亮的祖父是司隸校尉,父親是安成太守,徐、傅兩人雖然出身不是門閥,卻也算得上是士族。相比之下,只有檀道濟一個寒族。

檀道濟家境貧寒,出身北府兵,一直在劉裕麾下,因此是劉裕的親信將領。

劉裕當時立的太子是劉義符,他死前對劉義符說了如此一番話:

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志,非如兄韶有難御之氣也。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謝晦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

意思是檀道濟、徐羨之和傅亮都不會有野心,唯一要防的是謝晦。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劉裕既然知道對謝晦有疑心,為什麼要用呢?因為劉裕希望依靠門閥勢力來輔佐才17歲的太子劉義符,而謝氏乃是當時最大的高第門閥,雖然有疑心,但是權衡之下,用比不用好。

還有一點,就是劉裕本人也對門閥士族有著敬畏之心,因為貫穿整個南北朝時代的南朝,門閥士族始終影響著朝政。

東晉第二任皇帝晉明帝死前很清醒地看到,如果不靠門閥士族,只靠他自己的司馬氏皇室,他的東晉政權將不會長久,因此他啟用庾亮和王導,繼續維持門閥世家和皇室的權力平衡。

劉裕死後又過了近80年,來自北方的侯景向梁武帝要求和王、謝聯姻,梁武帝說王、謝不可能,你可以考慮朱、張以下,說明了門閥士族的威力。

因此,劉裕的決定,是因為他相信東晉以來門閥和皇室共治天下的規則,他想透過這個規則來維持劉宋江山的延續。

三、檀道濟之死的根本原因

後來發生的事證明了劉裕的判斷。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劉義符不是一個好皇帝,《資治通鑑》說他“

居喪無禮,好與左右狎暱,遊戲無度。

”《宋書》說得比較隱晦“

所為多過失

”。

於是,東晉以來的權力規則開始發揮作用,四個顧命大臣廢了劉義符,讓劉裕的三兒子劉義隆做了皇帝。

四大臣廢劉義符的行為,獲得了士族的廣泛支援,因為在南北朝來說,這樣的行為並不似後世看得如離經叛道那麼嚴重。當年王敦要廢司馬紹的太子位,在士族們眼中,也並非那麼犯上,而是可以大家討論。

可是,後繼者的劉義隆比劉義符英明得多,乃“

博涉經史

”,因此具有相當的政治頭腦。徐羨之等人扶持劉義隆做了皇帝后,立刻就“

歸正

”劉義隆。劉義隆也不客氣,爽快地接受了歸正。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劉義隆雖然是徐羨之等人扶持上來的,但是他想擴大皇權,又想著被廢和被殺的劉義符的下場,因此他要誅殺徐羨之等人,為了保密,他謊稱要伐北魏。

徐羨之等人根本想不到劉義隆要誅殺他們。結果,劉義隆突然誅殺了近在建康的徐羨之,傅亮,還有謝晦的兒子,並準備起兵誅殺坐鎮荊州的謝晦。

劉義隆的行為,實際是要打破東晉以來皇權和門閥共治的規則,將門閥權力收歸皇室。

類似劉義隆的行為,在東晉初年有過相似的情況。

當晉元帝司馬睿準備奪取門閥的權力時,王敦起兵,他得到了士族們的支援,因此成功打進建康,後來王敦覬覦皇權,又遭到了士族們的反對,最終失敗。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現在劉義隆也要奪取門閥士族的權力,可是他沒有能力和門閥謝晦抗衡,他拉上了檀道濟。

劉義隆是有政治頭腦的人,知道分化瓦解的策略,他找到了檀道濟和另外三人的不同點,即檀道濟是寒族出生。

可是,在徐、傅、謝三人看來,檀道濟雖然出生寒族,可是已經獲得高位進入了士族行列,因此檀道濟就是門閥士族的自己人。為此,他們編排了一套和皇權分庭抗禮的戰略規劃:

以為晦據上流,而檀道濟鎮廣陵,各有強兵,足以制朝廷;羨之、亮居中秉權,可得持久。

即謝晦在荊州,檀道濟在廣陵,徐羨之和傅亮管理中樞,可以和皇權抗禮,繼續皇權和門閥士族共治。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為此,檀道濟的決定很重要,可是,他是優秀的軍人,卻並非優秀的政治家。

檀道濟或許不清楚東晉的權利結構,又或許他不認為自己是門閥士族的一員,又或許他認為理應無條件站在皇權一邊,因此他選擇了劉義隆。

檀道濟背叛門閥士族而選擇皇權,是徐羨之、傅亮和謝晦完全沒有想到的,即便徐羨之、傅亮已經被殺,謝晦依然不相信檀道濟會選擇皇權。直到檀道濟大軍來到,謝晦才恍然大悟,頓時“

惶懼無計

”。

雙方作戰以謝晦失敗而告終,期間,不少士族也準備起兵支援謝晦,可惜還沒有趕到謝晦就失敗了。

檀道濟不知道的是,他破壞了東晉以來門閥士族和皇權共治的權力平衡,而這個平衡一旦失去,他自己也將成為皇權的犧牲品,因為他本人已經是士族,他的兒子們個個有才用,麾下將領各個身經百戰,假以時日,他就是繼王、庾、桓、謝之後的檀氏門閥。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10年後檀道濟的死,實際就是皇權和門閥士族之爭的延續,只不過這個平衡被打破,皇權佔據了主動和優勢,檀道濟只能束手就擒。

既然檀道濟的死,是皇權對門閥士族宜將勝勇追窮寇般的打擊,那麼他的死,就並非死於劉義康的讒言,而是直接為劉義隆所殺。這也是《宋書.劉義康傳》中沒有記載劉義康之於檀道濟之死的原因。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死有何蹊蹺?為何說他的遭遇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

試想,如果檀道濟選擇站在門閥士族一邊,繼續維持皇權和門閥士族的權力平衡,他的慘劇就不會發生。

因此,檀道濟的死,標誌著門閥和皇權分庭抗禮的結束,代之以皇權獨大,門閥消失,士族退居輔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