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魏忠賢臨死前曾留下一句遺言,崇禎17年後才最終明白!

菜單

魏忠賢臨死前曾留下一句遺言,崇禎17年後才最終明白!

中國有句俗語,叫“武官打天下,文官坐天下”,歷朝歷代都有文臣武將承擔起國家的歷史重任。其實,在文臣武將之外,還有一個特殊人群,也曾經權傾天下、對國家生死社稷存亡起到關鍵作用,這類人就是太監。

太監,又叫“宦官”,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專供皇室役使的官員,最開始宦官並非全是閹人,從東漢起宦官才清一色的為閹人,隋唐時期宦官中的高階官員被稱作“太監”、“少監”,後來就把閹人統一稱作“太監”,這就是太監名稱的由來。自先秦以來,各朝各代均存在太監,直到清朝滅亡後才徹底消失,前後至少有2000年曆史。

歷史上著名的太監有東漢發明造紙術的蔡倫,明朝下西洋的鄭和,清朝慈禧太后的大總管李蓮英。每個朝代太監的職位是不一樣,比如蔡倫任過尚方令,位列九卿,是皇帝身邊的近臣,鄭和七下西洋,其官職為內官監太監(四品),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而李蓮英是敬事房大總管,隸屬內務府,是慈禧太后身邊的一個侍從。

太監大多出身寒微,為了自身生計或者為了家族前途,迫不得已才淨身入宮服侍皇帝和後宮,歷史上大多太監的地位極其卑微,即使像李蓮英這麼大名鼎鼎的太監,也只能服侍服侍慈禧,而沒法擁有像文臣武將那樣的實際權力。

魏忠賢臨死前曾留下一句遺言,崇禎17年後才最終明白!

歷史上太監專政的時期發生在明朝,始作俑者就是明成祖朱棣,朱棣在靖難之役後當上了皇帝,為了加強統治,他打破其父朱元璋定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訓,在朱元璋設立的錦衣衛基礎上增設東廠,由太監出任東廠廠公,為後來太監專政留下伏筆。到了明末時期,太監人數高達9萬多人,後來清朝規定太監人數不得超過1萬人。整個大明時期,出現了像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這些有名的專權太監。

在影視劇中,太監經常被描寫成陰險卑鄙、心狠手辣、擅權專政的大奸大惡之徒,幾乎沒有一個好東西!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太監並沒有大家印象的那樣壞,他們只是因為其特殊的身份,最後成了歷史的替罪羊而已。

比如本文主人翁魏忠賢,就是被嚴重抹黑的太監之一。

魏忠賢臨死前曾留下一句遺言,崇禎17年後才最終明白!

魏忠賢1568年出生於河北滄州肅寧縣,因家境貧窮,從小沒讀過書,目不識丁,常混跡於街頭,酷愛賭博,因嗜賭導致家庭破產,女兒被賣,妻子離開,最後心一橫自宮,進宮當了太監,從此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萬曆17年(1589年),21歲的魏忠賢被選入宮,隨後把目光放在了未來皇帝繼承人、萬曆皇帝的長孫朱由校身上(朱由校的父親朱常洛只當了29天的皇帝就嗝屁,被稱作“一月天子”,看來魏忠賢當時確實很有眼光),經過攀附各層關係,魏忠賢最後搭上了朱由校的關係。

朱由校就是明熹宗天啟皇帝,1620年登基,1627年去世,在位7年。朱由校登基後,與之關係親近的奶媽客氏和魏忠賢均得到重用,魏忠賢連升三級出任司禮監秉筆太監,這個職位就是太監中的霸主,最大的太監,統領東廠和天下所有太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手下90000人的集團大BOSS了。

魏忠賢臨死前曾留下一句遺言,崇禎17年後才最終明白!

天啟皇帝朱由校是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他一生摯愛木匠活,在位七年期間,朝政基本由魏忠賢全權處理,所以當時魏忠賢權傾朝野,很多人稱之為“九千九百歲”,世人只知有魏忠賢,而不知有個朱由校,為了巴結他,各地官員紛紛上奏為他修建生詞,古往今來,太監地位在魏忠賢手中達到了頂峰。

魏忠賢出身寒微,可以說卑微到塵埃裡的那種小人物,陰差陽錯最後走向了權力巔峰,這與朱由校性格和愛好有關,也與整個大明朝的政治制度有關。縱觀整個明朝276年曆史,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是把持朝政的兩大集團,之間的爭奪自明成祖起就一直存在,明成祖為了打壓文官集團重用宦官,嘉靖皇帝也利用宦官治理天下,到了天啟年間,宦官權力達到頂峰。

縱觀魏忠賢掌權的七年時間,他還是做了三件大事情:第一件是扳倒東林黨,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閹黨和東林黨之間的黨爭,核心事件就是“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最後結果大家都很清楚了,以楊漣、左光斗等為首的東林黨人被殺。第二件事,就是穩定遼東局勢,提拔或重用滿桂、孫承宗、熊延弼、趙南星等重要軍事將領,這些人都是抵抗清兵入侵的忠勇之才。第三件事,就是充實國庫,我們知道明朝自嘉靖年間嚴嵩把持朝政起,貪墨橫行,從那以後國庫一直空虛,後來又因戰事開銷巨大,而且稅收也太低,農業僅3?商業2?魏忠賢執政時期開源節流,這些農業和商業稅收能保證收齊,此外還透過搜刮南方大財主錢財以及加徵海貿鹽礦茶葉稅等手段來籌集資金,滿足前方戰爭所需。

後來天啟皇帝朱由校因落水服用仙藥身亡,臨死前傳位給崇禎朱由檢時,曾經留下一句遺言:“(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意思是,要讓弟弟繼續任用魏忠賢。

魏忠賢臨死前曾留下一句遺言,崇禎17年後才最終明白!

然而,崇禎帝偏偏不聽,他登基後用了不到三個月就扳倒宦官集團,給魏忠賢安了十宗罪,最後魏忠賢自縊而死,跟他相關的餘黨也被肅清,隨後崇禎又為東林黨平反,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得到重用。

魏忠賢雖然是閹人出身,大字不識幾個,但他非常清楚“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的道理,因此他生前對東林黨這種書生之氣特別看不起,一心打壓這些人。而且在他臨死前,還留下遺言:“重用東林黨人,大明將亡國更快!”

此時的明朝,可謂內憂外患,內有李自成和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外有滿清鐵騎的威脅,在苦苦堅持17年後,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終於因從滿朝文武那裡籌不到錢而不得不放棄治療,最後在北京煤山歪脖樹上自縊而死。

在臨死前,崇禎才最終明白哥哥朱由校的忠告和魏忠賢的遺言,他秘密安排人厚葬了魏忠賢,留下遺詔:“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魏忠賢臨死前曾留下一句遺言,崇禎17年後才最終明白!

殺死魏忠賢,重用東林黨,是大明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諸臣誤朕”這四個字遺言,或許是崇禎最想說的一句話,也道出了大明滅亡的真正原因——書生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