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菜單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歷史會向世間散發出一片光芒,讓讀懂它的人找到方向和希望;同時,歷史也會給自己掩蓋上一層薄紗,讓武斷、直接的人不能輕易看透自己的真實面目。我時常說,歷史是最真實的,因為它們都是由最真實、客觀的事件和人物組成的;但歷史也是最虛幻的,因為它離我很遙遠,而且是因人而異的。

我不太喜歡以結果導向去看歷史,這樣的歷史很容易千篇一律。我更希望梳理出清晰的歷史邏輯,這樣才能讓我們在借鑑思考時更加清晰、有意義。

張儀為什麼要入秦?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這是一個很空洞的成績

蘇秦靠著一張嘴皮子,硬生生地說出來了身上的六國相印和榮華富貴。在旁人眼裡,蘇秦絕對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人生得意須盡歡,但是蘇秦的心中有一絲不安和擔憂,他害怕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騙來的東西就是這麼人心裡不踏實。

一個謊言的背後需要無數個謊言來彌補。蘇秦為了讓自己吹起的泡沫不過早破滅,就必須給自己對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這個對手太較真不行,太不濟也不行。想來想去,他想到了自己的師弟。

但是,張儀也是一個有文化的人,這種當託的事他還真不願意幹。所以蘇秦想了一個辦法,先是派人去慫恿張儀以同學之名來投奔自己,然後自己故意冷落他、羞辱他,激起他的鬥志,現在六國都是自己的地盤,他想要“報仇”就只能去秦國了。以張儀的才能,一旦了到秦國,何嘗沒用用武之地?秦國用了張儀的策略,更難對付了,那麼自己的合縱方針就牢不可破了,畢竟面對死亡威脅,六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不得不說蘇秦很聰明,因為事情確實如他所設計、所預料的進行著。遭到羞怒的張儀果然隻身赴秦,知恥而後勇,準備幹出一番事業出來,再好好把今天的恥辱加倍還給自己的師兄蘇秦。

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入秦,其實對於張儀來說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因為蘇秦早就把這一切設計好了。張儀在入秦的過程中,遇到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一路資助他到了秦國,其實這個人就是蘇秦安排來給他保駕護航的。因為張儀入秦順利不順利,不光對張儀自己很重要,對蘇秦來說也極為重要。

秦國的連橫因何而來?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張儀到了秦國,比當初蘇秦的求職之路要順利多了,沒費多大勁,就見到了秦惠王,而且秦惠王對他的態度還很好,直接讓他成了秦國的客卿。

啥意思呢?就是說秦惠王不牴觸他,準備給張儀自我證明和表現的機會了。為什麼張儀和蘇秦在秦國的境遇會有天壤之別呢?其實,拋開一些主觀方面的喜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秦國面對的危機和壓力不同了,你們六國都名義上聯合了,我還不得好好努力一下?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

張儀剛在秦國站穩腳跟,那個資助他入秦的人便向他告別了,並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和盤托出,張儀恍然大悟。

從這個事情上來看,要是大家身邊有蘇秦這樣的人,一定要小心,不光能說,還會算計,關鍵是他不會也不需要尊重他人的意願,為你好,你是棋子,為他自己好,你還是棋子。

張儀在瞭解他師兄的“良苦用心”之後,很是聰明、敏銳地把握住他的工作方向和出路在哪裡了?就是針對六國的合縱政策給秦國出主意就行了。

大家想一想,秦國本就對六國的合縱感到十分噁心,現在張儀這麼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秦惠王焉能不心花怒放?張儀的應對之策就是同樣如雷貫耳的“連橫”政策(六國整體上呈南北分佈,所以叫合縱;秦國和六國呈東西分佈,所以叫連橫。)

從此,六國(蘇秦)的合縱和秦國(張儀)的連橫熱熱鬧鬧地在歷史上演了幾十年的鬧劇。

連橫政策為什麼不靠譜?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合縱的不靠譜,我之前已經聊過了,它本身就是一個兜售概念的虛無工程,而“連橫”是專門為“合縱”設計的,它能靠譜嗎?更何況,這一切本身都是蘇秦一個人自導自演的,張儀都是臨時加入的主演。

就算這一切都不是蘇秦安排的,張儀的連橫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也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果你不根據六國的合縱做出連橫的應對,還指不定那些人得趾高氣揚到什麼地步!但是你如果真太把連橫當作一回事,又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漏洞:

1、連橫的物件都是已經合縱的物件,這屬於政治上的挖牆腳,這個成本是巨大的。人家為了100塊錢走到一起,你讓人家分開,和你在一起,起碼也得花500塊錢吧。

2、政治上的敵人和朋友關係其實都是瞬息萬變的。都是以利益為導向的,不管是合縱還是連橫,在本質上都是不穩定的關係。當時強大的秦國,既不害怕合縱,也不需要連橫。

一切都是為了做個樣子,都是一些人的一廂情願而已。裝樣子裝久了容易累,也容易出漏洞,更容易心虛。蘇秦前333年剛完成合縱,前332年便跑到燕國去了。合縱其實就已經名存實亡了,根據合縱設立的連橫自然也就沒有實際意義了。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歷史上,秦國在這段時間及之後的十來年並沒有走出函谷關,但這並不是“合縱”的功勞,也不是“連橫”發揮了作用,而是秦國趁這個機會去取巴蜀之地去了,人家在擴充套件自己的戰略深度,根本沒空搭理你們。

秦國並沒有按蘇秦的劇本走,張儀的價值也就暫時發揮不出來,連橫自然就成了一個偽命題。

蘇秦的狼狽收場

秦國雖然不願意惹事,但是被人針對的感覺總是不好受的。所以,秦國對蘇秦的這個無事生非的人是恨之入骨,想盡辦法就是想教訓他。

秦國把之前佔領魏國的城市全部物歸原主了,並給齊國送了很多真金白銀,沒有啥條件,給我使勁地收拾蘇秦就可以了,誰敢收留蘇秦就收拾誰。矛頭直指合縱的老大——趙國。

利益是政治關係的試金石,一試一個準。趙國就這麼莫名其妙地被打了。趙肅侯不幹了,你蘇秦不是和平使者嗎?怎麼我因為收留還捱了一頓打呢?你帶給我國的不是和平而是災難啦!

蘇秦一看情況不對,趕緊申請去燕國,理由是伺機報復齊國。但是蘇秦到了燕國,乾的不是聯合燕國教訓齊國的事,而是忙著和自己第一個老闆燕文侯的老婆(此時是燕國太后)私通了。這種見不得光的事,蘇秦忙活完了又心虛了,又忽悠燕王讓他去齊國搞破壞。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蘇秦到了齊國確實是來搞破壞來了,因為他除了勸齊王敗家之外,啥都沒幹。每天大魚大肉,過得不亦樂乎。

齊宣王卒,湣王即位,說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宮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齊而為燕

蘇秦在齊國徹底淪為了一個弄臣、寵臣,搖尾爭寵變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了,但是,沒過多久,蘇秦因為爭寵被人謀殺了。蘇秦死得不甘心,所以他得報復。他讓齊王將自己五馬分屍(真狠),說自己是燕國間諜,誰殺了他是為民除害、為國爭光,要重賞。結果,殺蘇秦的人主動跳出來,被齊王殺了。

蘇秦既死,其事大洩

蘇秦死後,一些事情慢慢浮出水面,種種跡象表明蘇秦還真是一個燕國間諜。這就搞得齊國下不得臺了,好吃好喝養了一隻白眼狼,關鍵還被蘇秦臨死之前擺了一道。(我都告訴你我是間諜,你還真為我報仇了,你傻不傻?)兩個國家的樑子越結越深,動靜越鬧越大,歷史上著名的“樂毅伐齊”和“田單復國”就在此時埋下了引線。

齊後聞之,乃恨怒燕

蘇秦這輩子,其實細說起來就和後世的康有為一樣,名聲和才能都不成問題,但是仔細一想,真沒幹啥實事,甚至缺德事幹得更多。當然,蘇秦的下場也給了所有欺世盜名的人一個警示,舉頭三尺有神明。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蘇秦大費周章地搞了一個合縱聯盟,也只在其死前的一年,裝模作樣地搞過一次六國伐秦。牽頭大哥是楚國而非趙國,蘇秦當時所在的齊國是最消極怠工的,沒到戰場,聯軍就解散了。由此再一次證明蘇秦的合縱是可笑的。

蘇秦在歷史上久負盛名,而且他一家子都是靠嘴吃飯,

蘇秦、蘇代、蘇厲哥三是歷史上的“忽悠三蘇”。對於蘇秦的歷史負面作用,我想引用司馬遷的一句話來說明——“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

張儀的變本加厲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就蘇秦和張儀兩師兄弟來說,雖然他們在本質上都是靠忽悠過日子,但就對國家的實際作用來說,個人覺得張儀是遠勝於蘇秦的。張儀的連橫雖然 沒有發揮作用,但是張儀卻用他的嘴為秦國幹了一些實事。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

詐騙楚懷王”一事。

秦國拳頭粗、齊國腰包鼓、楚國地盤大、趙國骨頭硬,這是戰國時期各國的一些明顯優勢。各國基於自己的優勢,對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態度,從而形成了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比如秦國和楚國一邊世代通婚,一邊相互絞殺。秦國一直覬覦著楚國的大地盤,想搶點過來,但是又害怕最愛管閒事的齊國出來搗亂,一時心裡沒主意。

張儀心想,這不就是要坑人嗎?我最拿手了,於是對秦王說,這事交給我就好了。秦王便派他出使楚國,張儀便對楚懷王說:“

商,於二地六百里的土地還有美人和珠寶,我們都準備好了,只要您不和那討厭的齊國人來往,就都是你的了。

利令智昏,楚懷王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切。大臣陳軫勸他不要被秦國給騙了,被他大罵一頓。於是,楚國和齊國的戰略合作關係就此被楚國單方面終止了。然後,楚懷王聘請張儀兼任楚國國相,就派人跟張儀到秦國去接收那六百里地。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張儀回到秦國,隨便給自己弄了個工傷,讓楚懷王的人根本就找不到他。但楚懷王還沒有覺醒,認為是自己工作沒做到位,秦國人心裡不滿。為了表決心,楚懷王派人到齊國邊境去罵齊宣王,罵得太難聽了,齊國也忍不住了,乾脆和秦國結盟,噁心死你楚國。

齊國和秦國一結盟,張儀就出現了,但是對曾經給楚國的許諾概不認賬,要地?可以,我秦國是大方人,給你六里地吧!六百里?對不起,我沒說過。

楚懷王這才意識到張儀這小子是存心把自己當猴耍,一氣之下,倉促興兵攻打秦國。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楚懷王被忽悠慘了

這個時候,陳軫又勸他,吃了蒼蠅固然噁心,但是既然吃都吃下去了,還不如抱緊秦國這隻大腿老老實實對付已經徹底得罪了的齊國。但楚懷王心想:“你小子知道啥叫尊嚴嗎?”,不顧一切就是要開幹。結果,剛一出兵,就被早有準備的秦國教做人了。楚懷王不甘心,捲土重來,又敗!

丟了面子又輸了裡子的楚懷王只能割地求和,此時的秦國已經拿下了巴蜀,所以楚國的黔中郡對他們才有意義,秦國也願意拿出武關以南的土地作為交換。但楚懷王又開始耍小性子了,表示啥都不要,就要張儀這個人。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張儀比他師兄更能忽悠

如果這時換做你是張儀,你會怎麼幹?假設是我,我也會主動到楚國去“投案自首”,因為秦王作為一個政治家,絕對不會為了一個我而放棄黔中郡這一大片戰略要地的。我不去也會被綁著去的,還不如自己主動點,還可以在秦王這裡賣個人情。張儀向秦王表達了“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決心後,便主動前往楚國了。

明面上看,張儀這簡直就是自己找死。楚懷王也確實一見張儀就把他關起來了,準備找個好日子,隆重點地辦個殺人儀式。但張儀肯定不是心甘情願等死的人,他買通了楚國大夫靳尚,並透過靳尚走通楚國夫人鄭袖的門路。而楚懷王又是最聽鄭袖的話的。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女人玩政治一般都是弱項

靳尚對鄭袖說:“現在大王把張儀抓起來,秦國肯定會用很多美女來交換,到時候大王就會喜新厭舊,你就不得寵了,你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勸大王把張儀放了,既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又讓張儀欠你一個人情!”這一番漏洞百出的話,鄭袖還真信了,於是趕忙到楚懷王那裡去撒嬌,吹枕邊風。反正就是說,臣妾還想跟大王多過幾年好日子,現在您把秦國給惹了,咱好日子也到頭了,不如讓我早點走。楚懷王哪經得起這般糾纏,立馬就把張儀給放了。

以上可以看得出,張儀這張嘴比起他師兄蘇秦來,真是不逞多讓啦,滿嘴跑火車,橫豎都能說。但是他好歹還是一心一意為了秦國辦事,這一點比蘇秦可貴多了。

連橫的一點餘溫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楚懷王的死最終刺激了楚霸王

亂世是容不下傻子的,楚懷王在秦惠王時期就被秦國騙來騙去的,到了秦昭王時期,秦國都覺得這種傻子騙得太沒意思了,太沒技術含量了,直接藉著會盟的理由把他騙進了武關,逼他割地贖人,最後把楚懷王軟禁至死。

說點題外話,楚懷王今天的死,也成了90年後,華夏大地上反秦的衝鋒號,

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國英雄打著這個仇恨符號在鉅鹿完成了左右歷史走向的驚天逆轉。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搞合縱我連橫——蘇秦張儀不約而同的邏輯何在

張儀把水攪渾了說:請開始你們的表演

張儀在詐騙完楚國之後,在秦國的主要工作還是去各國耍嘴皮子,中心思想就是“連橫”,具體實施方案就是“張家長、李家短、誰家媳婦不要臉”。至於實施效果,還真不好說,有的歷史愛好者覺得有,而我覺得效果不大,畢竟政治遊戲不是過家家,在政治中,媳婦跟人跑了,再見時也可以親切地叫兄弟,哪那麼容易被挑撥的。

張儀的巔峰代表作就是“詐騙草包楚懷王”一案了,

在其他國家所謂的縱橫捭闔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六國還那樣,日子該怎麼過還都怎麼過,合縱時沒看見多麼親切,連橫後也沒見著多麼疏遠。

弱國看眼前,強國想恆強,從這個規律來看,合縱是逆向而行,連橫則純屬順水推舟。

蘇秦在歷史上是曇花一現,張儀也秦惠王死後便失寵了,奔於魏,第二年就死在了魏國。

至於蘇秦和張儀這樣的人,我也不想過多地評價,但是我終究是覺得他們不夠務實。至於他們為什麼會自由穿梭於各個國家之間,行巧舌如簧之事,這個需要從另一個文化層面去解讀。“周遊列國”的背後牽扯著一大群春秋戰國時期的“士”在尋找生命、政治的出路和探索。

關於蘇秦和張儀這兩個代表型的“士”,更多的文化深層邏輯,需要在文字和歷史的延伸中去探求結論,在此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