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秦國崛起路上的兩位功臣,一個被車裂之刑族殺,一個被驅逐出境

菜單

秦國崛起路上的兩位功臣,一個被車裂之刑族殺,一個被驅逐出境

商鞅和張儀都是秦國崛起之路上的關鍵人物,秦國正是依靠著他們二人的變法和連橫才走向了強盛。沒有商鞅和張儀的努力,秦國很難一統全國,也很難在關中站穩腳跟。不過,令人唏噓的是,這兩位秦國功臣最後的結局卻都不太好,商鞅被秦惠文王以車裂之刑族殺,而張儀則被秦武王趕出了秦國。車裂商鞅,驅逐張儀,秦國為什麼會如此薄情寡恩?難道入秦的所有名家大才都會遭到秦國的冷遇嗎?

秦國崛起路上的兩位功臣,一個被車裂之刑族殺,一個被驅逐出境

商鞅早年曾是魏國相國公叔痤的弟子,在入秦之前,他曾擔任魏國中庶子一職。所謂的中庶子,就相當於丞相府司馬。這個看似顯赫的職位其實就是個雜官,毫無實權。商鞅滿腹才學,自然不會長期在魏國效勞。公叔痤死後,商鞅便離開了魏國。

商鞅入秦,秦孝公大喜過望,為了強秦,孝公便採用商鞅之策實行變法。歷經二十多年,秦國終於崛起,而商鞅也因為變法名動天下。商鞅是促使秦國強大的功臣,秦人對於商鞅應該是感恩戴德,可惜的是,孝公去世後,商鞅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相反,秦國世族卻將商鞅視為了佞臣。以甘龍、杜摯為首的秦國世族因為商鞅變法觸犯了自己的權益,所以將其視為大患。孝公一死,甘龍、杜摯等人便聯合發難。商鞅為了自保,便在商於起兵而反,由於秦軍勢大,商鞅最終慘遭殺害。

秦國崛起路上的兩位功臣,一個被車裂之刑族殺,一個被驅逐出境

張儀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名士,他為魏國人。秦惠文王東出稱強之時,張儀來到了秦國,其以連橫之策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視,並被拜為秦相。張儀身披相印,曾多次出使列國,他輔佐秦王奪取了秦國丟失已久的河西之地,並幫助秦軍攻取了漢中之地。張儀連橫之時,秦國的版圖進一步擴大,秦國最終成為了西方一霸。

張儀大才,可惜亦未能得到好的結局。秦惠文王一死,新繼位的秦武王就削掉了他的封爵。因為張儀與秦武王有過節,武王遂驅逐張儀入魏,離開秦國沒多久,張儀就死在了魏國。

秦國崛起路上的兩位功臣,一個被車裂之刑族殺,一個被驅逐出境

商鞅、張儀的結局令人唏噓,這兩位都是秦國的功臣,可惜最後都沒有獲得好的結局,難道入秦的所有名士都會遭到秦國這般的羞辱嗎?

秦國誅殺商鞅,驅逐張儀,並非是薄情寡恩,而是時勢之需要。商鞅和張儀來到秦國,本就是為了富秦,不管是秦孝公,還是秦惠文王,都深知這一點。他們之所以會有如此的結局,是因為他們的使命已經完成。商鞅死前,其變法已經深入人心,無論商鞅是否存活,他都無關緊要。因為商鞅的功勞太大,所以秦惠文王就有必要將其誅殺。孝公有能力制止商鞅專政,而惠文王恐怕沒有這樣的魄力。對於君主來說,誰會容許一個功高震主的權臣存在。

秦國崛起路上的兩位功臣,一個被車裂之刑族殺,一個被驅逐出境

張儀也是同理,秦武王驅逐張儀並非是個人原因素,而是秦國政治之需要。秦國已經在張儀的連橫之策下走向了成熟,故而秦國也就沒有留下張儀之需要。秦武王驅逐張儀,正好可以藉此在朝中立威,可樂而不為呢。

秦國崛起路上的兩位功臣,一個被車裂之刑族殺,一個被驅逐出境

商鞅、張儀的結局,從側面也反映了秦國的排外性,商鞅、張儀畢竟不是秦國人,所以他們始終也得不到秦人的信任。重用信任他們的君主一死,秦國的老舊集團便會立即發難。秦人這種天生的排外性導致了商鞅和張儀悲劇性的結局,不過,也只有如此,秦國更新換代速度才會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