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菜單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筆俠,很高興分享文章給大家。中國人都自稱“炎黃子孫”,“炎黃”就是指的炎帝和黃帝,但他們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融合的呢?這是筆俠本章要談論的話題。

炎黃二帝石像

首先,感謝上期使用者名稱【梗綆】的打賞,在此特別鳴謝!

對於炎帝的起源,學界爭議不大,就是仰韶文化公認的始祖。但黃帝說法就多了,有說黃帝也是仰韶文化的,有說是紅山文化的,有說是西戎遊牧文化的,還有說是北狄遊牧文化的,眾說紛紜。

首先,我要排除的是遊牧文化,這是一個基本盤的問題。

遊牧文化首先建立在馬的大量馴化上,而我國的遊牧文化直到夏朝才開始從蒙古高原滲透到中原,商人祖先正是憑藉這一優勢橫掃中原。請問:還處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黃帝怎麼可能是遊牧民族呢?

那麼,黃帝到底出自於哪裡?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黃帝塑像

我的結論是:都不是。而是來自大家意想不到的山東大汶口文化。

當我提出這個論點的時候,很多噴子估計就按捺不住了:自媒體真是害人不淺,大汶口文化不是東夷文化嗎?黃帝成東夷了?這是共識,你又要來譁眾取寵,搞個顛覆?

對此我只能一笑置之,我不想回懟,也不會因為這些過激的聲音放棄自己敢於發言的想法,我,說我想說的!有沒有辨別能力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說說我的理由。

中華文明是原生文明,是在中華大地上獨立發展起來的,不管它以前來自哪裡。

圍繞中原大地的有3支重要史前文化,它們分別是我們上文提到的: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這3種文化都處於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過渡期,剛好對應著我國神話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媧。女媧是母系沒落的象徵,伏羲是父系興起的象徵,而最先完成這一轉化的,是大汶口文化。

所以,女媧是大汶口人最後的母系氏族,而伏羲,則是他們最早的父系氏族。

後來,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在中原碰撞,催生出了中國史前的第一個融合文化——龍山文化。

從考古層面來講:龍山文化傳承的更多是大汶口文化基因,以及仰韶文化的衰退,說直白點就是:大汶口文化碾壓了仰韶文化。

而我國文獻及傳說中提到的第一次統一中原的,是黃帝。這和黃帝源自仰韶文化恰恰相反。

是傳說錯了?還是我們邏輯有問題?很顯然,考古不會說謊。黃帝,很有可能來自大汶口文化。

事實可能是:代表大汶口文化的黃帝碾壓了代表仰韶文化的炎帝,這就是史前著名的阪泉之戰。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阪泉之戰模擬圖

這裡我要提醒大家:文化碾壓並不是武力征服,而是生存博弈,誰的生存能力更強,誰就具有主導優勢。說直白點就是:誰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更先進,就用誰的。

很顯然,大汶口文化更先進。

接下來,就是黃帝后裔主導中原的龍山文化發展期,對應的是史書中提到的“五帝”時期: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等。其實未必是五帝,有可能是很多帝。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三皇五帝虛擬圖

直到夏文化產生,龍山文化開始分化,分化為以夏文化為主的西部地區(豫西晉南),和先商文化為主的東部地區(豫中東冀南魯)。

夏文化顯然不同於龍山文化,它始終受西部文化元素影響;而先商文化帶有明顯的龍山文化延續,但也加入了北方新文化元素。要說直白點就是:夏人妥妥的炎帝后裔(西部本就是炎帝的老家);而商人,則是融合了北方文化的黃帝后裔。

這裡就不得不說說北方文化了。剛才我們提到的那個紅山文化到哪裡去了?

之前我曾認為蚩尤是大汶口系的,也就是黃帝的同族,他們北上後和紅山人融合,後被黃帝打敗。其實是因為我實在繞不開蚩尤鳥崇拜的困惑。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蚩尤塑像

但後來我想到一句話:不破不立,破而後立,大破大立,曉喻新生。

蚩尤鳥崇拜有沒有可能是後人附會上去的呢?就像他被附會成東夷一樣。實則,蚩尤很有可能就是紅山人,他應該是牛崇拜、信奉巫文化。

我們可以這樣覆盤一下中國史前史:

最早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是我們的共祖燧人氏。注意:在父系以前,所有神都應該是女性,後人處在父系社會,難免會用男性至上的眼光來塑造先祖,這個可以理解,但我們一定要心知肚明。

後來,隨著全球氣溫上升,海平面上漲,史前海侵到來,淹沒了華北平原,這也是世界各國大洪水神話的由來。

海侵雖淹沒了大片陸地,但溫和的氣候也造就了史前農業的一次大爆發:仰韶、紅山、河姆渡、大溪、大汶口等農耕文化先後在我國的大江南北興起。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其中,大汶口人的先祖被尊為女媧;紅山人的先祖和牛河梁女神有關,她們都還處在母系社會。

直到大汶口人向父系過渡,他們的先祖才變成男性,也就是中華第一位男性先祖——伏羲氏,也就是太昊。

大家注意伏羲的發音:伏羲、伏羲……,父系、父系……兩者發音很接近。當然,這有可能只是巧合,古代發音不一定是這樣。

進入父系後,仰韶人的先祖被尊為神農氏,也就是炎帝;紅山人的先祖被尊為蚩尤;而此時大汶口人的領袖,則是黃帝。

黃帝有個後裔被尊為少昊,明顯是太昊伏羲的同族,而少昊是典型的鳥崇拜,所以,伏羲和黃帝出自大汶口文化一點兒都不奇怪。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少昊虛擬圖

後來,氣溫恢復正常,海侵消退,華北平原又露了出來,3大族裔紛紛走下高地,向平原挺進,最後在華北平原交匯。

在新的文化碰撞下,黃帝先打敗了炎帝(文化滲透),剛才已經說了。接下來就是黃帝和炎帝聯合打敗蚩尤的傳說,實際上對應的是紅山文化消失之謎。

紅山文化發源於遼河流域,曾一度興旺,但在氣溫下降後不再適宜農作物生長。於是,他們開始舉族南遷,到了燕山一帶。

而後來炎黃聯盟大戰蚩尤的地點正是在燕山上的涿鹿。所以,從地理上來講:蚩尤怎麼也不可能是南方部落,或者東方部落,他是妥妥的北方部落。圖騰也不只有鳥,有很多,包括他們馴養的牛、豬等,中華著名的玉豬龍就是這樣產生的,這為後來龍圖騰的產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紅山文化玉豬龍

文獻中的涿鹿大戰很精彩,實際情況可能讓你很失望。你想想:那個時候的人拿著石斧、石鉞,以及木棍、木槍,能上演多壯觀的戰爭場面?無外乎就是一群部落精壯在一起群毆,誰把對方打服了就是大哥,擁有今後部落間的話事權。要想滅族那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戰鬥力再強,殺敵3000也要自損800,誰也傷不起。

黃帝統一中原實際上也就是做了個帶頭大哥而已,少許的武力征服,加最重要的文化滲透,這就是龍山文化的形成。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龍山文化明顯比紅山文化先進,紅山文化很快消失,但它的巫文化卻以無可阻擋之勢滲透進了龍山文化的上層。何也?

在蠻荒時代,信仰可以為部落首領帶來神來之筆,將他們塑造成神的使者,讓那些不服的臣民心生敬畏。玉,成為這種權力的介質,所以,紅山人創造的玉文化也同巫文化一樣被龍山人吸納,成為後來玉文化的重要起源。

從黃帝時代期,文字就開始慢慢萌芽了,甲骨文不是一天發明的,而是經過歷代的積累。

從賈湖刻符開始(仰韶文化之前),中華先民就開始用簡單的字元表達某種意思了。到黃帝時期,文字持續發展,為後來甲骨文的出現奠定了重要基礎,而完成這一壯舉的,是黃帝身邊的能人——倉頡老師。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倉頡虛擬圖

五帝后期,龍山文化開始衰退,被夏文化和先商文化取代,兩者是並存關係,並非誰統治誰。這可以從夏文化僅限於晉南和豫西,並未滲透到河北和山東得到印證。如圖:

關於“炎黃子孫”的形成過程,筆俠斗膽獻醜

中國史前史的大修工作已經迫在眉睫了,日益增加的考古和分子人類學證據讓原有體系幾近崩潰,筆俠只是先行一步。

夏朝“家天下”的體制象徵著私有制達到鼎盛,以及“國家”概念的形成,中國進入奴隸社會。此時,戰爭的已初具規模和專業性,早已不再是當初的兩個村械鬥。用於防禦的城池雛形初現,新的融合方式到來。

有點收不住了,還有夏商的恩怨情仇沒說完,但篇幅已太長,讀起來太累,咱們下次再說。

相信,大家已經大致明白炎黃子孫的由來了。

好了,以上內容並非學術探討,僅乃筆俠集各家材料之所成,錯漏之處,敬請留言。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文章和風格,請點贊和打賞,打賞金額將全部用作下期活動經費,並在作品開篇特別鳴謝,搞文化不易,謝謝!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