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松廬小札 | 葉適與台州①:江南隱君子

菜單

松廬小札 | 葉適與台州①:江南隱君子

□松廬

長期以來,在臺州路橋的螺洋一帶,流傳著一個關於“葉大侯王”的民間信仰。當地建有眾多的毓英廟,裡面供奉的就是這位“葉大侯王”。按照當地的說法,有一年洪水肆虐,沖毀了“葉大侯王”的神像,大水退後,民眾就在每個神像殘骸衝散到的地方都重建一座毓英廟,千百年來,香火不絕,尸祝不斷。每逢家中小孩考試,都要去趟毓英廟,以求“葉大侯王”保佑高中。

這位神奇的“葉大侯王”究竟是何方神聖?據晚清路橋鄉賢楊晨的《路橋志略》載:“毓英廟在羅洋街,祀永嘉葉水心。先生適,宋淳熙進士,官至寶文閣待制,卒諡忠定。曾講學於此,後人即其地立廟祀之。”至今,廟內尚立有一方“葉大侯王”古碑。據當地相傳,葉適晚年居住螺洋,講學直至病逝,遺體歸葬永嘉慈山,螺洋大岙則留有衣冠冢。應氏族譜記載,大岙應姓始遷祖應伊訓娶葉適女淑娘,民間更演繹出其子應小二天賦異稟、力大無窮的無數故事。

“水心先生”葉適是南宋名臣、儒學名士、文章名家,是永嘉事功學派的集大成者。他祖籍龍泉葉氏,高宗紹興二十年生於瑞安,13歲時隨父遷居永嘉。葉適早年四處遊學訪賢,先受教於永嘉學者陳傅良,打下了堅實的學術根基。17歲開始到婺州遊學,結識了金華呂祖謙和永康陳亮等名家,學業大進。“昔從東萊呂太史,秋夜共住明招山。”這是葉適後來回憶在武義明招山問學呂祖謙的經歷。

28歲那年,葉適高中進士第二名,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仕宦生涯。葉適畢生踐行事功,《宋史》記載了他的四件主要事蹟。其一是上書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任太學博士趁“輪對”的機會,上札孝宗論時事“其難有四,其不可有五”,切中時弊,識見非凡,其“忠君愛民之誠,藹然溢於言意之表”。其二是為朱熹辯誣。兵部侍郎林慄上疏彈劾朱熹“本無學術”,乃“亂臣之首”,應禁道學傳播。“大臣畏慄之強,莫敢深論”,葉適雖然與朱熹的學術思想有分歧,卻勇敢地站出來,“獨上封事辯之”。其三是參與“紹熙內禪”。紹熙五年,太上皇趙眘卒,光宗未能執喪,朝中騷動。葉適“臨大事,決大議”,謀定後動,居中聯絡,促成寧宗即位,平穩化解了這場政治危機。其四是開禧北伐收拾敗局。開禧二年,韓侂冑準備北伐。葉適是堅定的抗金派,但反對倉促開戰,連上三札未準。待宋軍敗局已定,葉適臨危主持江淮防務,安置難民、募兵防守、反擊金軍,穩定江南戰局。後宋廷誅韓侂冑與金和議,勇於任事、力挽狂瀾的葉適卻被認為韓黨,遭參劾罷官。

58歲的葉適落職歸隱,專心著述講學。葉適人生的最後十六載,歷來多被認為是在永嘉老家水心村度過的,而具體的行跡則未見史載。路橋螺洋一帶的民間傳說,或可備一說。在葉適去世後三年,黃岩縣令建三賢祠,祀謝良佐、葉適、徐中行,由葉適的大弟子臨海人陳耆卿撰寫祀記。“八行先生”徐中行系台州本地人氏,長年隱居黃岩委羽山,永嘉事功學派的開創者之一鄭伯熊任黃岩縣尉時,曾向其子徐庭筠問學。北宋名儒謝良佐是河南上蔡人,其子侄謝克家曾任台州知府,其侄孫謝伋則舉家遷居黃岩。葉適能入此祠,除了他的道德文章之外,應該與黃岩有著極深的淵源。《(光緒)台州府志》也載葉適“嘗寓黃岩”。

螺洋舊屬黃岩,據《蘆陽餘氏宗譜》載:“有山巍然而深秀,蓮花山也。山之陽,蘆荻深秀,映帶左右,故名蘆陽,一號蘆洲。……羅川之中有水渚,形如田螺,又名螺洋”。不管是蘆陽還是螺洋,蓮花山下、鑑洋湖畔,自古風光秀美、清幽明淨。《水心集》有詠《西山》詩句:“有林皆橘樹,無水不荷花。竹下晴垂釣,松間雨試茶”。詩中所寫,與螺洋一帶的風物庶幾近之。

“江南隱君子,琢語冰段清”。葉適的這首贈友詩,亦是他的夫子自道,而螺洋水濱這方靈秀的江南秘境,又何嘗不是心澈澄明的晚年葉適一處絕佳的棲息之地呢?

松廬,70後,居台州。臥北窗下,讀南宋史。聽西洋樂,賞東坡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