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黎陽改浚縣,朝歌成淇縣,汝南變駐馬店,這些地名為何改“土”了

菜單

黎陽改浚縣,朝歌成淇縣,汝南變駐馬店,這些地名為何改“土”了

漫漫歷史長河中,一個地方的名稱幾經易改是常事。有的改得很成功,改後名字變美了,品味提升了。

比如,南坪改九寨溝、大庸改張家界,知名度大大提升;思茅改普洱,城市出名了;中甸改香格里拉,地名如景色一樣迷人;五寨司改鳳凰古城,名聲大震。

但是,也有改失敗的,改後變得十分平庸,美感全無,比如河南這幾個地方。

黎陽改浚縣,朝歌成淇縣,汝南變駐馬店,這些地名為何改“土”了

黎陽怎麼成了浚縣?

浚縣是孔子高徒子貢的故里,浚縣古稱“黎陽”,有“黎陽收,顧九州”美譽。

傳說,五千年前的華夏大地,有炎黃、東夷、南蠻三大部落。黃帝、炎帝部落居住在黃河流域,較為富庶,組成了華夏集團的核心。

苗蠻部落主要分佈在淮河下游以南的地區,他們中間有個叫九黎族的部落,首領是蚩尤,發展的毫不遜色於炎黃部落,便有了吞併黃河流域的野心。

這一年,黃河流域遭遇旱災,糧食收成不好。南方的蚩尤便率領九黎大軍攻打炎帝部落,結果炎帝大敗,向西而逃,與黃河上游的黃帝部落組成盟軍,共同抵抗九黎大軍。

黎陽改浚縣,朝歌成淇縣,汝南變駐馬店,這些地名為何改“土”了

經過長久激戰,最終九黎大軍在涿鹿被炎黃盟軍打敗,蚩尤戰死,九黎大軍潰敗,有的成了戰俘,有的逃回了南方,有的隱匿在黃河中下游居住了下來。

其中一部分九黎逃軍來到南臨黃河的一座山前,見這裡土地肥沃、氣候宜人,便隱居下來,繁衍生息。此山被他們叫做“黎山”(今大坯山),自稱為“黎民”。

據記載,商末此地稱黎,東周時稱黎邑。

漢高祖初年,浚地設定黎陽縣,“黎陽”之名取“黎山之下,黃河之陽”之意,縣治在大坯山東北。

到了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浚地設浚(讀jùn)州,取“隨山浚川”之意。

到了金皇統八年(1148年),改浚州為通州,取“通順暢達”之意。天德三年(1151年),又將通州改回浚(讀jùn)州。

黎陽改浚縣,朝歌成淇縣,汝南變駐馬店,這些地名為何改“土”了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由於戰亂、災荒頻發,浚州人口銳減,已不滿5000人,便改浚州為浚縣。洪武和永樂年間,朝廷分四次將洪洞、蒲、絳等地民眾遷至浚縣。

由於方言不同,大量的山西人移入浚縣,把“jùn”讀成了“xùn”,久而久之,“jùn”縣就成了“xùn”縣。

浚縣歷史悠久,不少帝王名人的故事便發生在此。

建武元年,光武帝劉秀鎮壓了河北王郎農民起義軍,帶兵回京時,途徑黎陽,在大伾山築青壇祭告天地,後人曾一度稱大伾山為青壇山。現今大伾山還有青壇路。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關羽迎戰,斬袁將顏良於白馬坡,便是現今的浚縣善堂鎮朱村。

建安八年(203年)曹丕從徵自鄴城至黎陽,寫《黎陽作》詩四首。

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陽明於大伾山講學,他講學的地方,後人稱“陽明書院”,又叫“東山書院”。

黎陽改浚縣,朝歌成淇縣,汝南變駐馬店,這些地名為何改“土”了

朝歌怎麼成了淇縣?

淇縣古時最早稱“沬邑”(沬鄉),後商紂王改稱“朝歌”,朝歌可比淇縣名氣大多了,多數人知道朝歌,卻未必知道淇縣。

三千年前,朝歌是商王朝的帝都,一個紂王,一個《封神榜》小說,一個《封神榜》電視劇,一個《朝歌》神話劇,讓朝歌的名字響徹歷史時空。

有人就疑問了,商王朝的帝都不是在殷(今安陽)嗎?怎麼又出來個朝歌呢?

“朝歌”一詞最早出現在先秦諸子中,《左傳》最先把朝歌同商的都城聯絡起來,朝歌作為商王朝的都城,《史記》也是有記載的。

黎陽改浚縣,朝歌成淇縣,汝南變駐馬店,這些地名為何改“土”了

但是,朝歌為商帝都,是以陪都形式出現的。陪都主要是用於補充首都的缺陷,多會考慮軍事防禦、經濟中心、地緣政治等作用。

據說,商湯推翻了夏,定國都於毫(今商丘),建立了商朝。

在商早期,國家比較穩定,都城也比較固定,沒有遷過都。可是進入了中期以後,由於水患原因和王室內部權力鬥爭等政治因素,導致商王先後13次遷都,都城遍佈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等地。

一直到第19代商王盤庚時期,商王朝才又逐漸穩定,盤庚將都城遷到殷後,自此未曾遷徒,直到商滅亡,歷經了八代十二王273年,有殷墟考古為證。

黎陽改浚縣,朝歌成淇縣,汝南變駐馬店,這些地名為何改“土”了

商朝第22代王武丁即位後,在沬邑修建陪都,歷經四代商王,到紂王時,因為境內西邊有朝歌山,所以改稱“朝歌”。

《水經注》九卷曰:“山海經有朝歌之山,當是以此得名,非樂也。”

也有人說:“紂坐朝歌,朝歌暮舞,新聲靡樂,號邑朝歌之說。”

不管名字的由來如何,朝歌可的的確確是名符其實的中華古文明發源地之一,陶淵明、柳宗元等不少文人都曾到此作賦題字。

周朝時,淇地叫朝歌邑,西漢時設朝歌縣,以後一直叫朝歌。

到隋朝時,改朝歌為衛縣。金元憲宗五年,廢衛縣設淇州,淇州之名來自於淇水。

明洪元年(1386年)改淇州為淇縣,淇縣便一直叫到今。

黎陽改浚縣,朝歌成淇縣,汝南變駐馬店,這些地名為何改“土”了

汝南怎麼成了駐馬店

駐馬店,這個名字實在是不雅,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會讓人聯想到車馬店,給行路人和牲畜提供方便的路邊歇息之處。看似是一個村落或鄉鎮的名稱,可它卻偏偏是個地級市。

而且,這裡文化底蘊深厚,是盤古文化、梁祝文化、重陽文化、車輿文化、和冶鐵鑄劍文化的發源地,還有韓非、李斯、幹寶等歷史名人誕生於此。

黎陽改浚縣,朝歌成淇縣,汝南變駐馬店,這些地名為何改“土”了

文化氣息如此濃厚的城市,怎麼起了一個如此“土”的名字?

其實,古時駐馬店叫汝南、汝寧,從秦朝到魏晉南北朝,一直叫汝南,西漢時設汝南郡。

兩漢時期,這裡繁華富庶,人才輩出,《後漢書》和《風俗通義》裡列有傳記、留下姓名的此地官吏、名士就有百餘人,被譽為“汝半朝”。

到元朝時,改汝南郡為汝寧府,轄區內有一個村莊,因為古時以種植苧麻為業,被叫做“苧麻村”。

由於“苧麻村”交通便利,朝廷便在此設立驛站,南來北往的人多了,“苧麻”慢慢被訛為“駐馬”,就被稱為“駐馬店”了。

黎陽改浚縣,朝歌成淇縣,汝南變駐馬店,這些地名為何改“土”了

不過,此時的駐馬店並非現代意義上的行政區域,只是一個驛站的名字。

明清時,駐馬店也非獨立的州府,一部分歸信陽,一部分歸南陽。新中國成立後,駐馬店大部分地區劃歸信陽。

1965年,設駐馬店專區,類似現在的地級市。2000年,駐馬店專區改為駐馬店市。

從“苧麻村”到“駐馬驛”,再到“駐馬店專區”,直至如今的“駐馬店市”, 苧麻實現了華麗轉身,但它的名字卻變得沒有那麼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