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後人齊哀公,為何會被周天子烹殺?

菜單

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後人齊哀公,為何會被周天子烹殺?

周夷王三年,紀煬侯不遠千里趕往鎬京,給周夷王上眼藥,可勁地說齊哀公的壞話,周夷王越聽越心驚,也越想越生氣,一聲令下就召齊哀公入京朝見。

結果等齊哀公到鎬京之後,周夷王二話不說就烹殺了齊哀公。

烹殺是先秦時期一種非常殘忍的酷刑的,執行者將犯人裸著推入一口大鼎中,然後以柴火烹煮。堂堂齊國諸侯、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後人就這樣死了,還是以一種極為殘忍的方式,那麼他究竟做了什麼事才會招致這樣的後果呢?

其實史書對這段歷史的記載是非常簡單的,《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

“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

《竹書紀年》中也說:

“三年,王致諸侯,烹齊哀公於鼎。”

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後人齊哀公,為何會被周天子烹殺?

前因後果似乎特別簡單,就是紀煬侯進讒言,周夷王雷霆震怒,對齊哀公施以酷刑,然後重新立了一個齊侯。這看似很簡單,卻也很不簡單,能讓周天子烹殺大國諸侯,必然是犯了極為嚴重的錯,即便不是錯也必然是很嚴重的忌諱。

而至於紀煬侯究竟進了些什麼樣的讒言,縱然史書沒有記載,但也不是很難推斷。這一切都可以從周夷王即位之後所面臨的局面看出來,《史記·楚世家》中有這樣的記載

:“當週夷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

就是說,周夷王即位的時候,周王室已然衰微,諸侯勢大,也就不那麼聽話了,有的不肯朝見天子、不納貢,有的還互相征伐,總之就是周天子對諸侯的威懾力下降了。這對於任何一個周天子來說都是不能忍受的。

紀煬侯無疑是聰明的,他就抓住了這一點,因著和周王室走得近,在周天子那裡能說得上話,於是就在周夷王面前可勁說齊哀公的壞話。

說齊哀公不願意朝見周天子,納貢也比從前減了不少,在天高皇帝遠的東方,因為有徵伐大權而經常欺負其他諸侯國,完全不將周天子放在眼中,說齊哀公在齊國國內荒淫無道,對百姓不好等等。

對於紀煬侯的這些話,周夷王怎能不上心?而且他由此想到了更多,如果齊哀公真的不將周天子放在眼中,那他會不會聯合周邊的諸侯作亂搞事情?這樣的事情在周朝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後人齊哀公,為何會被周天子烹殺?

遠了來說,周成王即位之初,周公攝政,發生了管蔡之亂;近了來說,周穆王時期,周穆王經常不在朝,發生了徐國之亂。

如果齊國也效仿,按照齊國這個大國在東方的威懾力,未必不能聯合很多的諸侯,到時候必然會大亂。

退一步說,即便齊哀公沒有這麼大的野心,但他不將周天子放在眼中,不朝貢還攻伐,他的舉動必然會影響不少的諸侯,如果這樣一個諸侯被他殺了,那對天下的諸侯來說是不是一種威懾?

周夷王怎麼想怎麼都覺得,齊哀公必須死,他要防患於未然,也要殺一儆百,於是他將齊哀公烹殺了。那麼周夷王經由烹殺齊哀公達到他的目的了嗎?並沒有。

周王室衰微已成定勢,並不是殺死幾個諸侯就能改變頹勢的,這一招也不可能鎮住幾個諸侯國,頂多對那些小的諸侯國有一定的影響,但對於那些大的、有野心的諸侯國來說,根本沒啥影響。

同樣是周夷王時期,楚子熊渠在南方開疆擴土,迅速擴大地盤,強勢發聲

:“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將他的三個兒子都封了王,這對於周天子來說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挑釁。

所以說,周夷王烹殺齊哀公並沒有達到他自己的目的,但紀煬侯的目的卻達到了。紀煬侯之所以要進讒言,自然是要對付齊國,但當時的紀國沒啥能力與齊國硬碰硬,所以才透過周天子打壓齊國。

紀煬侯這樣做雖然不地道,但確實是一個輕鬆瓦解敵人勢力的好辦法,那紀煬侯和齊哀公之間又有什麼仇什麼怨?其實與其說是紀煬侯與齊哀公之間有仇,不如說是紀國和齊國之間有仇。

當初姜子牙到營丘建國之前,東方已經有一些諸侯國,比較大的有萊國和紀國等。等到周朝建立,姜子牙封於齊營丘,有封國是一回事,能拿到土地並開疆擴土又是另一回事。

姜子牙剛到營丘就遭遇萊國前來爭奪營丘,等到姜子牙將萊人趕走之後就開始治理齊國,對百姓實行入鄉隨俗、簡化禮儀的政策,又開放工商業,大力發展魚鹽之利,於是齊國要人有人,要地有地,還很富裕。

後來管蔡之亂的時候,周成王讓召康公給姜子牙下命令

:''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

這可是征伐大權。

這於周成王來說對平定叛亂有很大的便利,也能更好地護佑周王室,於齊國來說更是好處多多,有徵伐大權,很便於開疆擴土,只要理由正當就能征伐其他諸侯國,也就能擴大地盤,也正因如此,齊國很快就成了東方的大國。

而齊國成為大國,對於鄰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所謂鄰國尤其是對於有野心的鄰國來說,他們的相處並非是抱團取暖,而是互相攻伐,爭奪地盤和資源。

而紀國作為東方的一個大的諸侯國正好在齊國的東邊,在萊國的北邊,他們之間的關係一直很緊張,互相攻伐是常有的事,實力相當可能會達成一種平衡,但如果一方勢大,必然於另一方不利,而齊國在東方一步步開疆擴土,很顯然威脅到了紀國。

但紀國與齊國硬碰硬又辦不到,於是只能走別的路,比如讓齊國內亂。周夷王烹殺齊哀公帶來的結果就是齊國內亂數十年。

齊哀公死後,周夷王將齊哀公的弟弟公子靜扶上了齊國國君的位子,是為齊胡公。經過齊哀公這件事,齊胡公是怕了紀煬侯了,他不僅沒有報仇,反而將都城從營丘西遷至薄姑,這樣的行為激起了齊國人的憤怒。

於是齊哀公的同母弟公子山帶著同黨殺死了齊胡公而自立,是為齊獻公。齊獻公將齊胡公的兒子們都趕出了齊國,然後又將都城從薄姑遷到了臨淄。

齊獻公傳了兩代傳到其孫齊厲公,齊厲公暴虐無常,齊胡公那些被趕出去的兒子又回到齊國將齊厲公殺死,但齊胡公的兒子也都死了,齊國選擇將齊厲公的兒子齊文公扶上位,齊厲公是個狠人,他直接下令誅殺了參與殺害齊厲公的七十人,才終於終結了齊國的內亂。

紀煬侯沒想到自己的讒言能收穫這麼大,讓齊國內亂幾十年,但齊國的內亂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紀國也沒有越過齊國成為東方最強諸侯國。

而齊文公終結內亂之後,齊國重新走向強盛,等傳三代到齊僖公的時候,齊國已然形成一個小霸的局面,如果再進一步成為真正的霸主,就必須進一步擴張,而向東滅掉紀國消除後顧之憂就是齊國擴張的必由之路。

紀國不得不與魯國結盟,試圖自保,魯國、紀國、鄭國結盟還曾打敗過齊國、宋國、衛國等諸侯國的聯軍,但齊國的擴張哪裡是紀魯結盟就壓制得住的?

齊僖公病逝之後,其子齊襄公即位,齊襄公直接將滅掉紀國提上了日程,紀侯請魯桓公(齊襄公的妹夫)調解與齊國的關係,試圖和睦相處,但齊襄公根本不給魯桓公面子,連魯國夠直接攻打。

到了公元前693年,齊襄公派軍隊驅走紀國郱、鄑、郚三邑居民,兩年後,紀國直接分裂,紀候弟弟紀季帶著紀國的酅地做了齊國的附庸。再一年,齊襄公派兵攻進了紀國地城,紀侯將僅剩的一點土地給了紀季,自己跑了,紀國就這樣滅了。

紀國的被滅,讓齊國西進沒有了後顧之憂,等到齊桓公時期,齊國就成了真正的霸主。

而對於紀國被滅這件事,後世提起來都說是齊襄公復九世之仇,也就是齊哀公被紀煬侯算計死侯,歷經九世,齊國終於為齊哀公報了仇,而且還不是殺死紀國國君那麼簡單,是直接滅了國。

當然,齊國滅掉紀國或許真有一部分原因是為先祖報仇,但更多的則是紀國和齊國兩個諸侯國之間的互相攻伐,要想強大,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齊國既然已經實力在紀國之上,又有爭霸的野心,則紀國的覆滅不過是時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