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聊聊涼州之亂的全過程,它的影響比黃巾軍還要大——品三國(10)

菜單

聊聊涼州之亂的全過程,它的影響比黃巾軍還要大——品三國(10)

上文聊到《

涼州之亂的前奏

》,所涉及的人物,貌似還沒打醬油的伏波將軍馬援更有名。

其實

叛軍的規模不算小,只是鬧出的動靜並不大

,我曾提過我的想法:羌胡,或者說叛軍,最初的意願只是奪涼州,比黃巾軍要單純一些。

其他原因還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宦官從中作梗,他們自張角掛掉以後,不斷給漢靈帝劉宏吹著“江山如此多嬌”的風,甚至為此殺掉了劉陶等忠臣。

我在同系列文章中提過劉陶,黃巾起義爆發之前,他曾與司徒楊賜先後上書,陳述“扼殺張角”之計,是位很有見識的好官。

藉此感慨一下:在黃巾之亂前後,大批忠臣良將被宦官誣告,包括中常侍呂強、侍中向栩、郎中張鈞、樂安太守陸康、護軍司馬傅燮等等,其中最出名的,是時任豫州刺史的王允。

王允是導致漢朝滅亡的“元兇”之一,但講道理,撇開智商和性格不談,王允是個好人,更是絕對的忠臣。

上述這些,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他們的遭遇,也說明了大漢帝國的沒落。

聊聊涼州之亂的全過程,它的影響比黃巾軍還要大——品三國(10)

羌胡叛亂,與黃巾之亂一樣,都是加速漢朝滅亡的助推器。

可憐涼州將士,自蓋勳失敗之後,已無力抵抗叛軍,更可憐當地百姓,明明與戰爭無關,卻要承擔戰爭帶來的所有災難。

直到北宮伯玉等人以“誅殺宦官”為由,進攻三輔,漢靈帝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急命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鎮守長安,指揮大軍前往征討。

所謂三輔,就是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這三個管理長安的官名,這裡是指其管轄的地區。

三輔之所以重要,一來是通往洛陽的門戶,二來皇家園陵就在長安。

此前,司徒崔烈建議放棄涼州,被議郎傅燮像“季布罵樊噲”一樣痛批了一頓,加上叛軍來犯,更堅定了劉宏“出錢”討伐的決心。

可是,

沒等皇甫嵩大展拳腳,便以“連戰無功、功費者多”為名,遭到了“收印削邑”的懲罰

想想也知道,這又是宦官們乾的好事,皇甫嵩曾拒絕向張讓行賄,又向漢靈帝舉報趙忠的住宅不合規,再加上對戰況不明,不敢貿然進攻等原因,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皇甫嵩被撤,總要有人頂上去。

於是,

漢靈帝劉宏於185年八月,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為副,以討北宮伯玉;並拜中郎將董卓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並統於溫

自此,討伐涼州叛軍的序幕正式拉開。

聊聊涼州之亂的全過程,它的影響比黃巾軍還要大——品三國(10)

第一回合——正面的失利

張溫率領諸郡十萬餘步、騎,與邊章、韓遂在美陽展開了激烈的對抗。

上文說過,叛軍的規模不算小,戰鬥力很強,所以這

首次的對抗,漢軍敗了

說起來也正常,只是我感覺,漢軍的失敗與主帥不無關係,因為剛剛從大司農受封為司空的張溫,是個地地道道的文官,而從後面的發展來看,他幾次恰到好處地避開了正確的決策。

大司農,曹操的父親曹騰也做過,是個財務官,而司空,雖貴為三公,卻主管水土之事。換句話說,總指揮張溫,還不如下屬的參軍更瞭解戰爭。

想必他自己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上書請求朝廷,調幽州刺史陶謙,以及別部司馬孫堅,隨軍西征。從結果來看,二人所提供的幫助有限,尤其孫堅,把別部司馬的官印都打丟了,可謂狼狽至極。

這裡簡單說一句,陶謙、劉表這些人,可不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無能。

聊聊涼州之亂的全過程,它的影響比黃巾軍還要大——品三國(10)

第二回合——愚蠢的領導

雖然首戰失利,但張溫的運氣隨之而來,竟引得老天爺幫忙搞事情。

據《後漢書》記載:“

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長十餘丈,照章、遂營中,驢馬盡鳴

”。

身為現代人,看到如此異象,一定會閉上眼睛許個願啥的,可

在古人,尤其是羌胡們看來,就是不祥之兆

所以,邊章和韓遂起了退回金城的想法。

董卓可是個混不吝的主,他聽說叛軍思退,急忙聯合右扶風鮑鴻等人共同進攻,“大破之,斬首數千級,章、遂敗走榆中”。

張溫見叛軍敗退,決定換掉董卓,反讓周慎領兵三萬前往追剿。

當時,猛人孫堅正在周慎帳下,他發現榆中城內缺糧,便主動請命,帶領一萬精兵去斷敵人糧道,可週慎雖為將軍,才能卻比張溫還差,他認為孫堅的提議非常愚蠢,三萬大軍,把城圍起來不就完了嗎?

沒想到,邊、章二人反用孫堅之計,分兵駐守葵園峽,斷了漢軍的糧道。

周慎見狀,驚恐萬分,急忙下令:撤去包圍,放棄輜重,立即逃跑……

聊聊涼州之亂的全過程,它的影響比黃巾軍還要大——品三國(10)

第三回合——聰明的董卓

張溫沒讓董卓閒太久,便給他安排了一個苦差事:將兵三萬討先零羌。

羌胡比盜匪、甚至官軍都要難對付,所以董卓吃了虧,被圍在望垣以北。

由於軍中嚴重缺糧,“拖”是行不通的。

簡單解釋一下為啥總是缺糧,因為

就在張溫出兵的前一個月,三輔地區螟蟲成災

……

危機時刻,董卓的智商上線了:

“乃於所度水中偽立鄢,以為捕魚,而潛從鄢下過軍。比賊追之,決水已深,不得度。”

意思是說,董卓在需要度過的河水中築了一道堰,假裝想要捕魚,然後輕裝簡行,悄悄地渡河撤退,並令後軍撤退時掘開堤堰。所以,當敵人發現,想要追擊時,河水已經深到沒辦法渡過去了。

這也是上文聊過的內容,羌胡人是非常可愛的,捕魚是個耐心活兒,他們見董卓捕魚充飢,竟然沒有過去打擾,像極了當年的宋襄公。

董卓沒有獲勝,可就像諸葛亮失街亭時,王平也沒有獲勝一樣,在其他部隊都失利的情況下,平安退回的董卓,被封為“簾鄉侯”。

自此,雙方進入對峙,直到187年春天,韓遂殺掉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吞了他們的部隊,並率軍十萬包圍隴西郡,宣告了新階段的開始。

聊聊涼州之亂的全過程,它的影響比黃巾軍還要大——品三國(10)

第四回合——坑爹的領導

面對韓遂的進攻,隴西郡太守李相如叛變,涼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馬討伐韓遂。

耿鄙最信任的人,是治中陳球,此人貪贓枉法、好營私利,官民都非常不滿,並因此遷怒於耿鄙。

已任漢陽太守的傅燮,知道耿鄙不得人心,曾竭力阻攔。他對耿鄙說:民未知教、上下未和,如果貿然出兵,很可能發生內訌,況且叛軍得知我方大軍逼近,必萬眾一心,所以應先修整軍隊,明賞必罰,示敵以弱,待敵人放鬆下來,便可一戰而定。

可惜,耿鄙不聽,執意率軍進入狄道。

結果正如傅燮所料,

包括涼州別駕在內的眾人紛紛倒戈,不但殺死了耿鄙和陳球,還兵圍傅燮所在的漢陽郡

羌胡人感念傅燮的恩德,紛紛在城外叩頭,請求他迴歸鄉里。

聊聊涼州之亂的全過程,它的影響比黃巾軍還要大——品三國(10)

第五回合——殉國的忠臣

由於漢陽城內兵力不足,糧草將盡,很多人都建議傅燮放棄抵抗

,包括他年僅十三歲的兒子傅幹。傅幹可能不太出名,但他有一句話,卻是千古流傳,即: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

當時,傅幹說:“國家昏亂,遂令大人不容於朝。今天下已叛,而兵不足自守,鄉里羌胡先被恩德,欲令棄郡而歸,願必許之。徐至鄉里,率厲義徒,見有道而輔之,以濟天下。”

但話沒說完,就被傅燮打斷了,

傅燮想要像伯夷一樣,做個堅守節操的忠臣,他對兒子說:“汝有才智,勉之勉之。主簿楊會,吾之程嬰也。”

《趙氏孤兒》大家都看過,葛優飾演的人便是程嬰。

狄道人王國曾派酒泉太守黃衍做說客,希望傅燮能做他們的首領,但傅燮按劍斥責黃衍,決心以死殉國。

最後,傅燮率領身邊的勇士向叛軍殺去,臨陣戰死。

隨著傅燮壯烈殉國,耿鄙手下一司馬率眾造反了,這個人的名字,叫馬騰。

馬騰與韓遂等人,共同推舉王國為首領,繼續“寇掠三輔”。

聊聊涼州之亂的全過程,它的影響比黃巾軍還要大——品三國(10)

第六回合——真正的名將

188年十一月,王國兵圍陳倉。

漢靈帝下詔複用皇甫嵩,任命其為左將軍,統帥前將軍董卓,率領四萬部隊前往平叛。

面對王國凌厲的攻勢,董卓建議立即救援,但皇甫嵩認為:應“不戰而屈人之兵”,陳倉城垣堅固,不易攻破,待王國疲憊,再趁機發動進攻,則可輕鬆解除陳倉之圍。

果然,王國一連攻了八十多天,自知無法攻破,便主動撤退了。

皇甫嵩見狀,下令追擊,但董卓卻說:兵法有云,窮寇勿迫,歸眾勿追。結果還是遭到了反駁,皇甫嵩認為對方並非“窮寇”,追之必勝。

最終,在皇甫嵩的帶領下,斬殺叛軍一萬多人。

我又要感嘆一下了,數十年之後的名將張郃,被司馬懿強令追擊諸葛亮,不幸中箭身亡,那時的蜀軍可不是疲憊之師啊,這種連董卓都明白的道理,要說司馬懿不知道,我是不信的。

王國兵敗,很快被韓遂等人共同廢掉了,他們又脅迫前信都縣令閻忠擔任首領,可惜閻忠病逝,隨後,韓遂、馬騰,以及隴西人宋建,開始爭權奪利,繼而相互攻殺。

涼州之亂自此變了味道,

這次由羌胡人發起的動亂,經過數次首領更替之後,最終成了漢人的割據之戰

聊聊涼州之亂的全過程,它的影響比黃巾軍還要大——品三國(10)

最後聊聊影響吧,

對比黃巾之亂,我認為涼州之亂的影響更大。

理由主要有三個:

第一,涼州之亂沒有被鎮壓,也就是說,漢廷並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甚至數次機會可以改寫歷史,直至215年韓遂身死,餘部歸順曹操,涼州之亂才徹底結束。

第二,涼州之亂的三位首領都成了曹操問鼎中原的絆腳石,尤其馬騰的兒子馬超,如果不是韓遂太蠢、許褚太勇、丁斐太機智,恐怕曹操活不過211年。

第三,涼州之亂為董卓權傾朝野奠定了基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如其引發了很多戰爭,包括張舉、張純的北州之亂,《典略》所載劉備裝死逃命,便事發於此。

總之,涼州之亂不似“黃巾”那般轟轟烈烈,可用如今的視角來看,其精彩程度確實更勝一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