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農村俗語:寧惹黃大仙,不招邪性獾,獾是什麼動物,常在墳地見到

菜單

農村俗語:寧惹黃大仙,不招邪性獾,獾是什麼動物,常在墳地見到

在原始社會,統治地球的不是人類,而是身軀龐大的動物,比如恐龍。伴隨著人類進化完成,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分化逐漸形成。經過數千年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式的發展,人類終於站在食物鏈頂端。人的生存需求無限放大,對食物要求大幅提高,野生動物因此遭殃,無數野生動物數量消失或者滅絕。

俗語:“寧惹黃大仙,不惹邪性獾”中的黃大仙和獾相信年輕人會感到陌生,黃大仙指的是黃鼠狼,獾是種數量大幅下降的動物。俗語意思簡單,寧願招惹黃大仙,都別招惹邪性獾,足見得黃大仙的攻擊能力強。

農村俗語:寧惹黃大仙,不招邪性獾,獾是什麼動物,常在墳地見到

寧惹黃大仙,不是說黃鼠狼就能隨意傷害,而是說面臨選擇時,惹黃鼠狼要比惹獾情況好。黃鼠狼常看小說的人肯定知道,具有某種神秘力量,能通曉天地,且報復心強。民間有祭拜黃鼠狼的傳統,還有黃鼠狼擋車問路的傳說,黃鼠狼崇拜在某些地區很盛行。

神話中黃鼠狼是文人添油加醋的結果,現實中黃鼠狼日子卻不好過。一方面黃鼠狼喜歡偷雞吃,就當仁不讓的成了人們的眼中釘;另一方面黃鼠狼在被抓時會釋放出臭氣,臭氣會影響人們心情。以前家庭經濟不好,糧食產量不高時,常有人抓黃鼠狼吃。時間久了,黃鼠狼數量持續性的下降,再難見到大規模黃鼠狼出現。

農村俗語:寧惹黃大仙,不招邪性獾,獾是什麼動物,常在墳地見到

相比黃鼠狼數量來說,獾數量更低。獾有三類,狼獾、狗獾和豬獾,人們抓獾主要是取油,獾身上油能治療燙傷。獾同樣不受人們歡迎,原因有二:一是獾具有極強攻擊力和行動能力,會攻擊人類;二是獾會在莊稼成熟季節,破壞莊稼,導致莊稼產量下降。獾生性狡猾,巢穴複雜,能躲過人們的追捕,輕鬆實現逃跑。以前在莊稼地裡能常見到獾,白天躲在墳洞子,晚上出來搞破壞。

隨著我國對野生動物保護,獾的數量在慢慢恢復,同期在恢復的還有野豬。最近幾年時間能在新聞上看到,野豬破壞莊稼的新聞,人們會因野豬破壞莊稼而無可奈何,這其實本質上體現的就是人和自然界的矛盾。

農村俗語:寧惹黃大仙,不招邪性獾,獾是什麼動物,常在墳地見到

黃鼠狼、獾、人類都生活在地球,不同的是地位,是不同食物鏈主體,但同樣維持著生態平衡。人類會用好惡評價動物,但實際上動物是沒有好惡的,狼生性殘忍暴虐,常會攻擊羊群、野兔、野雞,沒有狼的話兔群規模會迅速擴張,導致草原荒漠化出現。站在這個角度看,狼吃野兔和野雞,反倒是好的行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壞,動物如此,人同樣如此,要能站在不同角度看問題。

假設人類未曾站在食物鏈頂端,沒有擁有智慧,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是老虎,想必老虎會用同樣的手法對待人類,或許人類就該變成珍稀野生動物動物。你對俗語“寧惹黃大仙,不惹邪性獾”如何看待?

農村俗語:寧惹黃大仙,不招邪性獾,獾是什麼動物,常在墳地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