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最冷門的兵器,殺人不見血,殺人不見血,但有一種殺人不見血!

菜單

古代最冷門的兵器,殺人不見血,殺人不見血,但有一種殺人不見血!

古代戰爭,多以冷兵器搏殺為主,我國自古就有“十八般兵器”一說,不過大多數人知道“十八般兵器”都是從評書或故事裡聽來,即: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抓、柺子流星,這就是所謂的十八般兵器。自古武藝高超者的象徵,便是能精通十八般兵器。但是真能做到全都精通的人寥寥無幾,很多名將只精通一種便可橫行天下。

古代最冷門的兵器,殺人不見血,殺人不見血,但有一種殺人不見血!

項羽有霸王槍、曹操有倚天劍、關二爺的青龍偃月刀更是威震華夏!槍、劍、刀等武器都比較常見,它們或尖銳或鋒利,殺傷力極強。但是古代還有一種冷門兵器,雖短而無刃,殺傷力卻比刀劍還要強悍,非名將不能用!它就是“鐧”,按兵書記載,鐧一般只是長約四尺,即一米二左右,四稜無刃,屬於重型短兵器,一般用於馬戰。

鐧為銅或鐵製,粗約二寸,其後粗,愈向其端愈細,逐步呈方錐形,每距六、七寸有節。使鐧者多用雙鐧,其主要用法有擊、梟、刺、點、攔、格、劈、架、截、吹、掃、撩、蓋、滾、壓等。宋《武經總要》有記,“其形大小長短,隨人力所勝用之。有人作四稜者,謂之鐵鐧,謂方稜似形,皆鞭類也。”

古代最冷門的兵器,殺人不見血,殺人不見血,但有一種殺人不見血!

囉囉唆唆引用了一大堆,其實通俗的講來,無非是個四稜或多稜的,好看又沉重的“鐵棍子”!但是這個“鐵棍子”即便是沒有刃,在實戰中的殺傷力卻非常恐怖。鐧沒有開刃,但有四稜,是重型半鈍器,打在身上造成的傷口是爆炸性、開裂性、粉碎性的,極難癒合,往往落下殘疾。

在《說唐》一書中,唐朝著名大將秦瓊所用兵器,除了槍之外,還有祖上傳下來的“鍍金熟銅鐧”,選用精銅打造,外表鎏金,有一百三十斤重。秦瓊用它“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秦家有一套祖傳鐧法,最後一招為“撒手鐧”,後有“殺手鐧”之稱,在與敵人交戰時候,回身出鐧,然後手致命一擊,威力巨大。

古代最冷門的兵器,殺人不見血,殺人不見血,但有一種殺人不見血!

秦瓊經常祭出此招對付強敵,《說唐》第九回中,伍魁“虛幌一刀,思量要走,早被叔寶的鐧在前胸一打,護心鏡震得粉碎。”二十七回秦瓊出馬戰華公義,二人“馬頭相撞馬尾,(華公義)舉戟望叔寶後心便刺,叔寶右手把槍在後背上一架,扭回身一鐧打去,把公義的頭都打得不見了,跌下馬來。“

在《隋唐演義》中描寫山西劉武周用尉遲恭為先鋒攻唐,尉遲日搶三關,夜奪八寨。李世民引兵抵禦,與程咬金輕騎暗探白璧關,被尉遲恭發現,李世民大敗落荒而走,尉遲窮追不捨。正危急間,秦瓊得報,飛馬跳鐧來救。與尉遲比試膂力,尉遲打了秦瓊三鞭,秦瓊忍受住了,反打尉遲兩鐧時,尉遲吐血而逃。雖是演義,但“鐧”的威力,可見一斑。

古代最冷門的兵器,殺人不見血,殺人不見血,但有一種殺人不見血!

在古代戰場上,士兵穿戴甲冑是很常見的事情,普通的刀劍根本無法撼動,而鐧卻不一樣,鐧沉重有稜,以力制敵,掄圓了砸出去,只要命中,巨大的衝擊力就能將甲冑包裹的敵人震傷乃至殘廢,如果命中的是頭部,哪怕再嚴密的頭盔也無法抵抗這一擊之力,就算不開花,腦震盪也是妥妥的。

不過鐧也有很大的缺點,從戰鬥實用性上來說,這類打擊類兵器明顯不如刺砍類武器。如果是兩名武將在無甲情況下單挑的話,估計沒人選擇打擊類兵器,所以很多武將都是把鐧作為必備的副兵器使用,出其不意,一擊即收。

參考資料:《宋史》、《武經總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