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菜單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1

冬至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古人云: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矣。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在這天太陽高度最低,日影最長,日照時間最短。

此時太陽到達南迴歸線,再無法南進一步。

南迴歸線,不是“

行到水窮處

”的絕路與終結,而是“

坐看雲起時

”的天地復甦,萬物新生。

冬至之後,數九寒天,北半球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但是,春天也已經不遠了。

0

1

數九寒天,安人間事

過了冬至,就是數九。

民諺講: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之後,歷經九九八十一天,寒風遠去,春臨大地。

在這兩個多月裡,天寒地坼,萬物休憩。

《禮記》裡講:“土事毋作,慎勿發蓋,毋室屋及起大眾,以固而閉”。

在古代,冬至這天,官衙閉門,商鋪歇業,家家戶戶都在休息。

人們在這一天放下工作,和親朋好友一起聚聚,喝茶閒聊。

冬至的物候之一是“蚯蚓結”,就是蚯蚓此時在地下安安穩穩地蟄伏過冬。

老子講“萬物負陰而抱陽”,天地萬物都是秉持陽氣而生,在陰氣較重的冬季,最應該注意藏養,所以此刻要安身靜心,不要折騰,莫要勞心費神。

遠方的遊子,不要為事業而拼搏不休了,回家看看家人,安安心心地休息休息。

一家人圍在餐桌旁邊,

吃頓餃子、湯圓

,聊聊家常,就是人間最幸福的事。

0

2

一陽來複,見天地心

古人說:冬至一陽始。

這一時節陰氣到了極致,開始衰弱,陽氣開始出現。

麋鹿的角屬陰,此時感受到陽氣生髮出來所以開始脫落。

岩層深處的泉水,感受到陽氣復歸,也開始湧動,並有溫熱的感覺。

人的身體也響應天地,開始有陽氣萌生,陽氣是人體健康的根本,所以飲食當以進補為主,溫養體內的陽氣。

牛肉、雞湯、紅棗、山藥,都是不錯的選擇。

既可以養血補血,還能調理脾胃,補虛益氣。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周易》裡講“剝極必復,復則見天地心”。

剝極必復,意思是剝盡陽能的時候,陽氣一定復歸;所謂見天地心,就是見太陽,重新感受到新生和希望。

吃了冬至面,一日長一線

過了這天之後,太陽直射點北移,白晝時間一日長過一日。

雖然因為地面積溫的緣故,氣溫依然在下降,但是春天已近在眼前了。

0

3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古代農業社會里,太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入冬之後,白天時間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漫長,日子一天比一天難熬。

糧食、取暖、健康都受到很大的考驗。

而一過冬至,白晝的時間又開始延長,寒冬即將過去,人們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一陽生百福,陽氣鼓動起天地間的生機,就好像人體裡心火開始溫暖脾土,也好像春天來臨可以播種萬物,大地開始復甦。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身處絕境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春夏秋冬,輪轉不息;

陰陽變幻,福禍相生。

順境要懂得居安思危,謙遜低調,務必戒驕戒躁。

逆境也不必灰心喪氣,昂揚向上,必然峰迴路轉。

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天道如此,人生亦然。

認清了這一點,不妨笑對人生,保持一份平和與淡然。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是一種通達的智慧,也是一種難得的心境。

2

冬至為啥吃餃子?原來這麼有文化!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圖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你知道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嗎?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各種餃子餡的吉祥寓意

芹菜餡-即勤財之意故為勤財餃

勤:即勤奮、勤勞;經常,勤密(頻繁)源源不斷,謂之勤財。是對源源不斷的物質財富的祈福;更是對勤勞、務實的祝福。

韭菜餡-即久財之意故為久財餃

久:即時間長、久遠,謂之久財。是祈福長久的物質財富;更是對天長地久的祈福,但願人長久——健康、和睦、快樂、幸福。

白菜餡-即百財之意故為百財餃

百:量詞,即百種、百樣之意,謂之百財。對百樣之財的祈福;或為對新婚燕爾白頭偕老的美好祝願。

香菇餡-即鼓財之意故為鼓財餃

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或為股票大盤的勢,向上、飽鼓之意,謂之鼓財;或為對晚輩表達出希望其出人頭地的美好祝願。

酸菜餡-即算財之意故為算財餃

算:即核計,清算。如果錢多到要算一個晚上,那是多少呢?謂之算財;或為對選擇的祝福,選擇大於努力,願親戚朋友都能有個好的選擇,選擇好。

油菜餡-即有財之意故為有財餃

有:即存在,凡是看過趙本山的小品人,誰會忘記“有才,太有才了!”這句名言呢?。謂之有財;祝福你有財,更祝福你有才。

魚肉餡-即餘財之意故為餘財餃

餘:即剩餘,多出來的,祝福您年年有餘,謂之餘財。付出的是辛勞,得到的就是財富,餘留下來的是健康。

牛肉餡-即牛財之意故為牛財餃

牛:即牛氣之意,炒股朋友們的最愛,天天逢牛市,牛謂之牛財;更祝願朋友身體健康,牛氣十足。

羊肉餡-即洋財之意故為洋財餃

洋:即廣大,眾多;比海還廣闊,祝您發洋財,謂之洋財。

大棗餡-即招財之意故為招財餃

招:即招喚,有如財神,天下間的財富,由你調遣,謂之招財。傳統是喜歡在餃子裡面包上錢幣,吃到的就是運氣最好的,可又不是很安全、衛生,所以包上大紅棗,祝願吃到的就會在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招氣十足。

野菜餡-即野財之意故為野財餃

野:即野外,或為意外。試問,綠色、健康的意外之財,誰不喜歡呢?謂之野財。

蔬菜餡-即財到之意故為財到餃

財到:即財到了、財神到、既有接財納富之意。蔬菜餡,即為素餡、菜餡,謂之財到。

甜餡-即添財之意故為添財餃

添財:即增加、增添之意。即為甜食或為湯圓、月餅等;更與天才諧音,謂之添財。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冬至還吃什麼?各地習俗大不同

蘇州人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而吳國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

在冬至,蘇州人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後來,為了紀念西施創造的這種美食,蘇州人便把餛飩定為冬至節的食物。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潮汕地區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區,冬至又稱“小過年”,是民間一個大節日。在這一天老百姓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在沿海地區,則要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祭拜祖先,為漁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歸來。

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在潮汕地區又叫甜丸,在冬至這一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在很久以前,這些甜丸不僅是用來吃,人們還將甜丸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之上,一來是這甜丸圓圓的,預示明年豐收、全家團圓,二來是為了答謝老鼠給農民送來五穀種子。如今人們也不在貼甜丸,不過冬至節吃湯圓的習俗依舊流傳至今。

江南水鄉冬至節吃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上海冬至家家吃湯圓

舊時上海,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這一天習慣吃湯圓,來慶祝冬至的到來。用糯米粉做成麵糰,裡面包上各種餡料,做好的湯圓用來祭祖以及互贈親朋。

杭州人一天三頓吃年糕

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每逢冬至,都會制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在飲食上,三餐都會做不同風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絲炒年糕等等種類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圖吉利,寓意年年長高。

中華大地上的各種冬至飲食風俗至今依然廣為流傳,足以見這一天對於百姓農耕勞作以及生活作息帶來的重要影響。的確,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至,在此之後又有小寒、大寒和數九接踵而至,預示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將到來。因此從冬至之後冬季要多注意保暖,在飲食上也要多食溫熱食物,增強禦寒能力。

臺灣:九層糕祭祖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在冬至這天,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3

今日冬至,大吉,宜悟天地人

一候蚯蚓結

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動

--冬至三候

冬至,中國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國人的重要傳統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自古就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冬至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一天從天、地、人三個層面,都到了天道迴圈的重要轉折點,其中蘊含著天地人生的三大真諦。

當惜此天時,當悟其天道。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天道主“圓”

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分量,首先來自它在天時上的關鍵。

在冬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達到最短,黑夜的時間達到最長;天地間的陰氣達到最盛,陽氣達到最弱。而盛極則衰、物極必反,這天之後白晝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黑夜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陽氣會越來越盛,陰氣會越來越弱。

“冬至”的名字也正源於此。古人云: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所以冬至又名“一陽生”,陰氣盛極,一陽始生。古人認為這是天道執行一個新迴圈的開始,而陰氣向死、陽氣向生,前路因此充滿可能性和希望,所以大吉。

盛衰往復,便是天道。最能體現此天道的節氣,首推夏至和冬至。而只有冬至是向著希望。它給我們的啟示,除了告訴我們要避開盛衰之局——事情不可做絕,凡事留有餘地;更告訴我們要通達圓融之理——凡事總有轉機,永遠懷抱希望。

合天之圓道,才能得人生之圓滿。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地道主“強”

有個成語叫“數九寒天”,從什麼時候開始數九?正是冬至。冬至之後,開始“入九”,進入冬季最寒冷的階段。

大地上的萬物,也開始經受最嚴峻的考驗。能否經受住考驗,則決定著生還是死,角逐出強還是弱。冰河凜凜標示著分界,界線之上是四個字:堅韌,耐力。

自然界有風調雨順也有嚴寒酷暑,人世間何嘗不是既有春風得意也有坎坷曲折。而決定能否生存,能夠走多遠的,都是堅韌與耐力。

所以地道主“強”,自然和人世一樣,尊崇的都是強者。而這強,首先是一種精神和意志,所實現的則不僅是生存,更是超乎生存之上的尊嚴和價值。一切的嚴酷皆是磨礪,一切的磨礪則都會指向一點——心性的強大堅實。

冬至始數九,數上9天是“一九”,再數9天是“二九”……數到“九九”,嚴冬就算到頭了。“九盡楊花開”,那時天就暖了,春天就到來了,處處鶯歌燕語、欣欣向榮。

人生,也是這樣。需要韌性和忍耐,需要熬。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人道主“靜”

漢代的時候,稱冬至為“冬節”,有“賀冬”的儀式,“拜冬”的禮俗。

《後漢書》中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意思是冬至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安身靜體”四個字,道盡了冬至的人道真諦--靜。靜之真諦,則包含兩層。

靜是合乎天時。冬至日,陰氣至於極,陰主靜,陽主動。雖然一陽始生,但畢竟只是剛剛萌芽,人循天道,還是要以陰為主。所以要靜。越陰,越要靜;陰到極致,就要靜到極致。

靜是修養蓄積。冬至古代又叫“小年”,因為離春節已經不遠,離春天越來越近。陰氣極盛的背後,是天地萬物正在慢慢蓄積生髮之力,只待時機到來時的噴薄繁榮。冬至日起,人道主靜,實質也正是休養蓄積之理。

所以冬至一陽生之天道內涵,除了盛衰往復,還有陰足夠深厚才能生陽,大靜之心才能駕馭大動。休息不好,沒有精力做事;內力不夠,練不成上乘武功。

這便是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皆通達的蟄伏之道。對自己,這是養精蓄銳;對外界,這是等待時機。《周易》雲:“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

所謂成敗。一切的成,不過是成在這兩點;一切的敗,不過是敗在這兩點。

天道主圓,地道主強,人道主靜,指向的是人生的境界、策略和底氣,關係的是人生的命運、路徑和質地。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人能悟此,心自能安頓,事自能成就,人生自能平順。

如此,才是大吉。如此,才不負吉日。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

4

冬 至 · 福 至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2019。12。22 冬至

二十四節氣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陰極之至

陽氣始生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冬至為農曆十一月中,“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它包含三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始至,上升才逼天氣寒徹;太陽行至最南處,所以晝最短,夜最長。

冬至首先要送鞋,它是藏之終,生之始,故也稱“亞歲”,重要性僅次於除夕。歲月要走過,所以,亞歲迎祥,履長納慶,送鞋是為納更多的吉祥。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冬 • 至 • 夜

按古人說法,冬至是一個安靜之節。

這是為順應陽氣剛萌動的天時地理——它初萌微弱,需大家一起呵護之,以天下靜扶助微氣以成萬物,共同成就一個健康、明媚的春天。

由此,這一日要關閉城門,關閉市場,停息戰事,禁止喧鬧,所以,冬至夜是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冬 • 至 • 問 • 候

按照南方習俗,冬至節與清明節一樣重要,都要祭奠亡靈。這樣,一年中,除夕、清明、七月十五與冬至,一共四次。懷念已經故去的親人、追思深深銘刻於心的過去的溫馨,越來越變成我們心靈的一種寄託。

下班回家後,晚上參與一下祭奠,向已經隔了一個世界的親人致以冬至的問候,讓他們也有一個溫暖的冬夜。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冬 • 至 • 三 • 候

一候蚯蚓結

|冬至之日“蚯蚓結”,蚯蚓感陰氣蜷曲,感陽氣舒展,六陰寒極時,糾如繩結。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二候麋角解

|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三候水泉動

|再五日“水泉動”,水乃天一之陽所生,現在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以上節選自《微讀節氣》/朱偉著

冬 • 至 • 習 • 俗

冬至祭天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的一種方法,是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國泰民安。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

《清嘉錄》則直言:“冬至大如年。”

漢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國內只有潮汕地區延續此習。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南吃糰子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江南地區的傳統習俗。

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每逢冬至日清晨,南方各家各戶都會開始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更豆、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亦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講究吃湯圓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嚐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北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每年農曆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亦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之事。

東漢時,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向民眾施捨“祛寒嬌耳湯”。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大家每人兩隻“嬌耳”和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因而,冬至吃餃子防凍耳朵的習俗就被沿襲下來。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消寒會

《天寶遺事》載,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則掃雪通路,延請賓客到居處宴飲,稱之為暖寒會。

後人在冬至之後,招集朋友,輪番聚飲,稱為消寒會。

《金陵歲時記》記載:“吾鄉當冬至節後,九人相約謙飲,自頭九以至九九,各主東道一次,名日消寒會,文人墨客飲酒之餘,兼及韻事。”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獻襪履

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鞋襪。

三國時魏國曹植在《冬至獻襪履表》中言:“亞歲迎祥,履長納慶。”

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載:“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靴。”

後唐《中華古今注》稱:“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後婦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襪履,便相沿成習。

舊俗中無論南北,都流行這一風俗,寓意“陽生於下,日永於天,長履景福,至於億年。”

因此,在過去,冬至也稱為履長節。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數九九

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首歌謠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時間的季節變化。也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冬 • 至 • 詩 • 詞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杜甫這首詩,思緒是安之若素的,沒有大起大落的孤痛悽傷,只有浮生難得的閒適清歡。這一回,他放下以往寫蕭涼冬景時心中孤寂悲愴的愁,添了些極為歡妙明媚的因素,在詩中,字裡行間都能讀到詩人期冀春日趕快到來的迫切心情。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白居易當時正宦遊在外,夜宿於邯鄲驛舍中,有感而作此詩。全詩語言質樸無華而韻味含蓄,構思精巧別緻,詩人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躍然紙上。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

唐•杜牧

遠信初逢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樽前豈解愁家國,輦下唯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

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松窗雪打聲。

詩人以本身的感觸來揣測親人的處境:天冷了,弟弟是否安好?是否及時添衣加被?尾聯更加顯示了兄長的心境之繁重。颯颯的寒風已讓人深感不安,更何況是冷雪呢?思念關切之情演化為更深的惆悵焦急,層層推動,逐步增強對親人的關心之情。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冬至後》

宋•張文潛

水國過冬至,風光春已生。

梅知相見喜,雁有欲歸聲。

老去書全懶,閒中酒愈傾。

窮通付吾道,不復問君平。

此詩先寫景,之後接著言情,後表明自己的志向,全詩自然,簡潔,一氣呵成。

2019,不一樣的冬至給了我們希望與溫暖

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圖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