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江蘇文脈:不肯過江東,江東在哪裡?

菜單

江蘇文脈:不肯過江東,江東在哪裡?

趙建中|文

長江流經安徽皖南至江蘇南京的這一段,呈西南——東北走勢,從古代中原和華北地區來的人們,就把這段長江東南岸的廣闊地區稱之為“江東”。這是古代“江東”的最初含義。隨著古代江東的開發和“江東”這個詞彙使用的流行與濫觴,“江東”地區的概念,逐漸涵蓋了長江下游今天江西省以東的整個江南地區,大致包括今天的蘇南、皖南、上海、浙江和贛北地區,甚至在許多時代的具體語境中,其外延範圍更為寬泛。

江蘇文脈:不肯過江東,江東在哪裡?

例如許多與三國時代孫吳政權有關的語境裡,“江東”可以代指孫吳政權統治的地區,其範圍西自長江中游的兩湖地區,北起長江下游北岸,東至大海,南達嶺南兩廣。比如稱孫策率領兵馬經略江東,人稱“江東小霸王”;孫權“坐領江東”;孫吳政權為“江東政權”等等。《三國志·諸葛亮傳》有名句:“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這裡諸葛亮與劉備“隆中對策”所說的江東,就是指孫吳政權統治的地區。這個時代、這個“江東”,就是英雄豪傑運籌帷幄、金戈鐵馬、縱橫馳騁的時空。

古代“江東”地區概念名稱的第二個引申就更有意思了。由於司馬遷《史記》的流傳及其崇高的歷史地位,更由於《史記·項羽本紀》所敘寫的項羽自覺愧對江東家鄉父老、自刎烏江的故事深入人心,“江東父老”就逐漸成了(外出者對)家鄉父老、父老鄉親的代名詞。這裡,“江東”從具體地域概念名稱引申成為一般的“家鄉”概念名稱,從單獨針對項羽而言的家鄉,變成了相對一般外出者而言的家鄉。

古代“江東”作為內涵較多、地域寬廣的巨大區域的概念名稱,使用一度極其興盛,後來逐漸減少,乃至接近消失。

如果上文說的“大江東”具有唯一性,誰都不會搞錯;“小江東”就必須點出是南京的“江東”,因為我國許多江河流域都有“江東”地區,如寧波市有江東區,黑龍江歷史上江東六十四屯等。

南京的“江東”,是指南京城外的西部(古代可以包括城外西南部)的瀕臨長江的地區,這是具體的長江東岸。長江在這一段幾乎呈南北走勢,比從皖南一路奔湧流來的西南——東北走勢更加取直,也更加凸顯南京“江東”的名副其實。筆者還認為,南京(建業)為孫吳都城,影響力巨大,南京在“江東”的名副其實,對“大江東”名稱和概念的形成與傳播,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因為都城而指代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古今中外都有這種情況。

然而,古時代的南京的“江東”,即當年南京城外的西部(及西南部)的瀕臨長江的地區,完全不是今天的模樣。史前時期,整個南京市區內外,除小山丘陵、部分崗地之外,多為河湖沼澤。後來隨著長江水道西移和秦淮河入江口的變化,各種水面才不斷縮小。當時南京的水患也遠比今天嚴重。《建康實錄》卷二記載:東吳太元元年(251),“八月朔,大風,江海溢,平地水一丈。右將軍呂據取大船以備宮內,帝聞之喜。”由於當時長江入海口在今天鎮江一帶,颱風海嘯,海水沿長江倒灌,被洪水困在高崗處宮城中的皇帝知道將軍呂據帶來船備用,很是高興。

孫吳時期,石頭城下就是長江,今天的河西建鄴地區大都在長江水下或是露出水面的沙洲(白鷺洲等),秦淮河已由今莫愁湖(古名橫塘)一帶流入長江。

從古代地影象手繪的山水畫,可以看出南京當年的大概的地理形勢及其昔日“小江東”面貌。當時大江中的沙洲白鷺洲,位於石頭(城)的南面略微偏西的位置,正是今日河西建鄴區的中部和北部地區的組成部分。圖中的冶城即今日的朝天宮一帶,當年西邊不遠就是長江。

隨著歲月變遷,南京西部這段長江航道慢慢西移,從岸線上說,就是西岸塌,江東漲,大江中的白鷺洲,不斷“日長夜大”,與長江東岸的“漲岸”同步發展,終於從古代的江水沙洲到連片成陸,形成今天南京江東——河西建鄴地區。

(來源:交匯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