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掃漠北,徵遼東,收安南,威震四方:明初塞王及其護衛的高光表現

菜單

掃漠北,徵遼東,收安南,威震四方:明初塞王及其護衛的高光表現

前言:

大明開國之初,明軍之中將星雲集。皇帝朱元璋本人雖年富力強,但皇室力量卻稍嫌不足。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朱元璋決定封建諸王,以起到

“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的作用。很多人指責老朱此舉是開歷史的倒車,史書上西漢“七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的教訓還不深刻麼?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平遙儒學訓導葉伯巨以“星變”上言,直截了當地指出朱元璋

“分封太過”

,日後必然會手足相殘。

孝景,高帝之孫也;七國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子孫也。一削其地,則遽構兵西向。晉之諸王,皆武帝親子孫也,易世之後,迭相攻伐,遂成劉、石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禍患立生。援古證今,昭昭然矣。此臣所以為太過者也。—《明史卷一百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

然而說到底,這些不過是腐儒之見罷了。西漢再折騰,皇帝還是姓劉。西晉雖然玩脫了,但是逃到江南的皇帝還是姓司馬。而宗室力量薄弱的大秦、大隋這樣的大一統王朝全部二世而亡,換了你是朱元璋,你怎麼選?

掃漠北,徵遼東,收安南,威震四方:明初塞王及其護衛的高光表現

朱元璋劇照

實際上,正是明初親王掌握了巨大的實力,朱元璋才有在洪武朝後期接連發動“李善長案”和“藍玉案”的勇氣和底氣。而以皇第三子晉王朱棡和皇第四子燕王朱棣為代表的戍邊藩王,也沒有辜負老父親對他們的期望。今天筆者就來梳理一下明初親王護衛的強大實力,以及他們輝煌的戰績。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先來看一下明初親王們的封國所在。

九大塞王:

皇次子秦王朱樉,西安;皇第三子晉王朱棡,太原;皇第四子燕王朱棣,北平;皇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大同;皇第十四子肅王朱楧,甘州(今甘肅張掖);皇第十五子遼王朱植,廣寧;皇第十六子慶王朱栴,寧夏;皇第十七子寧王朱權,大寧;皇第十九子谷王朱橞,宣府。

北方第二道防線:皇第五子周王朱橚,開封;皇第七子齊王朱榑,青州;皇第十子魯王朱檀。

湖廣一帶:皇第六子楚王朱楨,武昌;皇第八子潭王朱梓,長沙;皇第十二子湘王朱柏,荊州。

西南一帶:皇第十一子蜀王朱椿,成都;皇第十八子岷王朱楩,雲南。

根據《明史》的記載,明初親王們都有三護衛,

“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萬九千人”

。傳說中寧王手下“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晉王、燕王分別節制山西、北平都司軍事之餘,連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都要接受二王的指揮。

掃漠北,徵遼東,收安南,威震四方:明初塞王及其護衛的高光表現

明代親王劇照

北方親王戰績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6年)正月,宋國公馮勝奉旨領軍北伐,討伐盤踞在遼河以北的金山(即勃勃圖山,在今吉林省雙遼市東北、農安縣一帶)一帶的前元太尉納哈出。結果明軍大兵壓境,納哈出不戰而降。次年四月,永昌侯藍玉率軍在捕魚兒海大破北元王廷。隨著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被殺,蒙古部落迅速陷入分裂狀態。

橫掃漠北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晉王奉旨和燕王一起率軍出塞,討伐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人。這一戰朱棡因為

“不見虜而還”

被黑出了天際。而燕王因為迫降了乃兒不花而被吹上了天。

癸亥朔,今上平乃兒不花捷奏至。上喜謂群臣曰:“清沙漠者,燕王也,朕無北顧之憂矣。”—《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一》

其實北元軍隊缺乏和明軍主力對抗的勇氣,長年處於打游擊的狀態,晉王沒有抓到他們主力太正常不過了。不然西漢時多次迷路的李廣又該怎麼評價?

隨著太尉納哈出和北元王廷的相繼覆滅,生活在大興安嶺以東的前元遼王所部蒙古人向歸順了明朝,朱元璋設立泰寧、朵顏、福餘三衛指揮使司來安置他們。這些人就是傳說中赫赫有名,實際戰鬥力極其弱雞的朵顏三衛。

掃漠北,徵遼東,收安南,威震四方:明初塞王及其護衛的高光表現

朱棣劇照

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殺掉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之後自立為汗,首鼠兩端的朵顏三衛迅速倒向其蒙古本族。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燕王朱棣率穎國公傅友德出塞,對朵顏三衛的首領,前元遼王阿扎失裡進行抓捕。結果剛一交手,朵顏三衛就被打了個落花流水。

(傅友德)復從燕王徵哈者舍利,追元遼王。軍甫行,遽令班師。敵不裝置,因潛師深入至黑嶺,大破敵眾而還。—《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十七》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三月,北平都指揮使周興率北平都司及燕王護衛精銳騎兵出居庸關北征,對朵顏三衛殘部展開新一輪打擊。結果在大寧城北的徹徹兒山,朵顏三衛再一次被殺得狼狽逃竄。

與戰,敗之,追奔八十餘里,胡兵棄輜重潰去。興乃遣燕山左護衛指揮謝禮率輕騎疾追之。至徹徹兒山,又大敗之,生擒五百餘人。獲馬、駝、牛、羊及銀印、圖書、銀字、鐵牌等物,悉送京師。上令擇胡兵有可用者卯罕阿、魯溫沙二人齎櫓北還,招諭虜將阿札失裡等。—《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二十》

掃漠北,徵遼東,收安南,威震四方:明初塞王及其護衛的高光表現

朵顏三衛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晉王奉旨率宋國公馮勝出塞。由於藍玉案的發生,明軍迅速班師,晉王則在山西大肆屠戮藍玉案涉案勳貴。朱元璋之所以把這個重任交給晉王而非燕王,側面證明當時晉王才是實力最強、最受老朱信賴的親王。此案過後,朱元璋給了晉王和燕王節制本省軍事的特權。

丙辰,命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等往北平等處備邊。其山西屬衛將校,悉聽晉王節制。北平屬衛將校,悉聽今上節制。凡軍中應有機務,一奏朝廷,一啟王知,永著於令。—《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二十六》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三月,燕王朱棣再度率軍殺到徹徹兒擊敗元軍,隨即一路追殺至兀良哈禿城,這才凱旋而歸。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時候,晉王和燕王兄弟二人親率大軍出塞,史稱

“出開平數百里”

。二人輕舉妄動,遭到了朱元璋的嚴厲指責。其實二王久居邊境,深諳蒙古人的底細,想來此舉也是為震懾蒙古各部。但是對於遠在南京的朱元璋來說,倘若晉王和燕王出事,那他老人家可難以承受。

今爾等率數千馬離開平三四百里駐曠塞中,況無輕騎遠偵以知敵情。設使胡兵數萬晝潛夜行,隱柳藏荻,猝然相遇。彼以數萬,我以數千,何以當之?若欲縱轡馳行,其將何以全軍士哉?—《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五十三》

討伐女真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正月,北平都指揮使周興再度奉旨出征,這次的目標是遼東女真野人。這次北平都司、行都司以及遼東都司共出動精銳騎兵七千人、步兵一萬人。日後的靖難元勳,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張玉也參與了本次圍剿女真的軍事行動。

為了進一步集中優勢兵力,當年三月,都督僉事宋晟領遼王府中護衛、都督劉真領寧王府中護衛官軍配合周興一同出兵。

掃漠北,徵遼東,收安南,威震四方:明初塞王及其護衛的高光表現

女真人畫像

當年六月,大軍抵達遼東開原。在獲知女真首領西陽哈位於黑松林(今巴彥縣北境黑山)之後,明軍水師由大將莊德率領,從腦溫江(即嫩江)直下忽剌溫戳盧口(即少陵河口)。陸路明軍直逼忽剌江(呼蘭河)後兵分三路。宋晟率指揮錢忠、張玉、盧震軍由西北同河(通河縣西伯河)至阿陽哈寨,劉真率指揮房寬軍,由松花江北岸東南戳盧口至蒙古山寨(今木蘭縣蒙古爾山),指揮景誠、朱勝軍由中道忽剌溫江東北出銅佛寨、者迷河(依吉密河)、黑松林等處。

開國之時明朝邊軍和親王護衛戰鬥力爆棚,想一路打幾路是不現實的。這個時候也不提什麼

“女真滿萬不可敵”

了,逃命要緊。最終明軍未能圍殲女真主力,只是抓了六百餘名俘虜之後班師回朝。

周興等自開原追敵至甫答迷城,不及而還。—《明史卷三·本紀第三》

永樂北伐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八月,靖難元勳淇國公丘福北伐失利,多位勳貴為國捐軀。訊息傳回北京,永樂皇帝龍顏大怒,立即發出全國總動員令,準備在明年春天御駕親征。不報此仇,誓不回師。

而在永樂初年實力尚存的各大王府,自然是徵兵的主角。我們來梳理一下,看看大概有多少王府護衛參與了這次北伐。

秦王府、慶王府:共出動步兵、騎兵一萬九千人,由寧陽伯陳懋統領。

晉王府:出動步兵、騎兵一萬五千人,由江陰侯吳高統領。

周王府、楚王府:連同中都留守司、河南、湖廣、山東三都司,共出動步兵、騎兵四萬五千人。

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二月十日,朱棣親率大軍北伐。五月,明軍在斡難河大敗韃靼可汗本雅失裡。隨即又擊敗阿魯臺部韃靼,逼得對方向自己稱臣。這一戰打出了明軍計程車氣,也可以說是大明親王護衛最後的絕唱。

掃漠北,徵遼東,收安南,威震四方:明初塞王及其護衛的高光表現

本雅失裡畫像

南方親王戰績

穩定西南、湖廣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湖廣境內發生了思州洞蠻之亂。當年四月,楚王掛帥出征,兩位開國元勳信國公湯和和江夏侯周德興給朱楨打下手。此戰楚王提出“擒賊先擒王”的策略,一舉抓獲蠻民\“渠魁\”,合計俘虜四萬餘人。

此後幾年之內,道州、全州、桂陽諸叛虜,盧溪、黔陽諸洞蠻夷,楚王均奉命將其平定。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雲南阿魯禿叛亂,楚王奉旨調武昌三護衛官兵六千人入滇協助平叛。

甲子,調楚府護衛兵六千赴雲南聽徵。—《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八十六》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西番蠻人作亂,燒燬黑崖關。蜀王朱椿調四川都指揮使翟能和同知徐凱統兵將其平定。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蜀王的岳父涼國公藍玉率軍西征,蜀王府成都三護衛配合出動的兵力高達一萬五千人。

掃漠北,徵遼東,收安南,威震四方:明初塞王及其護衛的高光表現

蜀王朱椿畫像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時候,古州洞蠻再次作亂。楚王朱楨和湘王朱柏奉旨出征。可惜此時的楚王早已不復當年的銳氣,他和湘王兩人變著法兒跟皇帝老子拖延進兵日期。在老爹朱元璋寫敕怒罵的背景下,依然不動如山。可能是岳父定遠侯王弼無罪被殺,給楚王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丙戌,楚王楨遣千戶周遜請軍餉。上敕報之曰:往者諸將東征西討,朝廷何嘗運糧隨軍?今爾率兵止在一隅,欲請糧三十萬石,豈不可愧?…爾兄弟計所統軍已不下十萬,尚未能剿除蠻寇。—《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五十四》

郡縣安南

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三月,由廣西明軍護送回國的安南陳朝僅剩的宗室陳天平,被早已設下埋伏的安南篡位奸臣胡奃手下的軍隊殺害。對於安南人肆意挑戰大明底線的行為,朱棣極其憤怒,他決心給這個東南亞小霸王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

四月二十三日早朝結束之後,朱棣在在右順門召見成國公朱能和新城侯張輔,讓二人率軍從廣西進兵,另外讓鎮守雲南的西平侯沐晟從雲南進兵。兩路並進,誓要一舉解決安南問題。這一戰由於事關重大,朱棣對於呼叫親王護衛顯得極其謹慎。最終只有作戰經驗最為豐富的蜀王府,出動了五千人隨同西平侯沐晟出征。

敕蜀王椿於三護衛選馬、步軍五千,雲南、貴州、四川都指揮使司選馬步軍七萬,俱隸西平侯沐晟,就雲南操練聽徵。—《明太宗實錄卷五十三》

掃漠北,徵遼東,收安南,威震四方:明初塞王及其護衛的高光表現

朱棣劇照

明軍這次推進極為順利,很快就打垮了胡奃的安南政權,朱棣隨即宣佈設立交阯布政司,數百年之後將安南重新收歸中華版圖。但是不得不說安南人確實很頑強,他們此後發動了多次叛亂。朝廷在平叛時由於兵力不足,多批次地呼叫了王府護衛。

比如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黔國公沐晟(因郡縣安南之功進封)率軍平定簡定之亂時,率領雲南、貴州、四川都司及成都護衛官軍合計四萬人。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正月,由於沐晟平叛不力,楚王府、遼王府和寧王府共出動七千人的護衛官軍,跟隨英國公張輔(因郡縣安南之功進封)一起征剿交阯叛寇。

哪怕到了宣德年間,在交阯戰事極端不利的情況下,蜀王、楚王二府的護衛依然多次奉旨進入安南作戰。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三月,楚王府、蜀王府護衛官軍兩千人奉命赴交阯討叛寇。十二月,武昌護衛及南、北二京諸衛,中都留守司,湖廣、江西、福建、浙江、山東、河南、廣東、廣西、貴州都司,福建行都司及南直隸諸衛官軍,由安遠侯柳升等統領。成都護衛及四川、雲南都司,四川行都司官軍,由黔國公沐晟等統領。合計七萬人人,兩路並進往徵交阯。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三月,又增調楚王府護衛一千人、蜀王府護衛一千兩百人增援交阯。

雖然明宣宗調王府護衛入安南作戰,有藉機削弱藩王實力的意圖。但是成都護衛和武昌護衛的官軍在安南拋頭顱灑熱血,為保衛中華領土獻出了他們的忠誠。後世之人空口詆譭明代親王之時,請不要將明初王府護衛軍包括進去,這是對先烈最大的侮辱。

掃漠北,徵遼東,收安南,威震四方:明初塞王及其護衛的高光表現

明宣宗劇照

結語:

“親王戍邊”是明初行之有效的國策,無論是在大漠還是遼東,西川還是雲南,湖廣還是交阯,大明親王的護衛軍們旌旗所指,所向披靡。由於親王們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他們的歲祿來自朝廷,軍餉也來自朝廷,實際上就是大號的武將。但是由於他們和皇帝之間的血緣以及地位的超脫,由親王領兵,文官根本無法掣肘。文官們連武勳坐大都不能容忍,更何況是宗室親王?建文帝上臺後大力削藩,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隨後造反成功的燕王朱棣雖然口口聲聲恢復太祖祖制,但是對親王們的防範也只是由明轉暗而已。你想想永樂年間有哪位親王還曾經親自領兵出征麼?除了朱棣自己的兒子,一個都沒有。朱元璋的一片苦心,終於還是付諸流水。親王們也從支撐大明的柱石,慢慢地變成了掏空大明的蛀蟲。惜哉。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