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結婚八年,不甘當家庭主婦,獲得夫家資助事業後,她選擇脫離關係

菜單

結婚八年,不甘當家庭主婦,獲得夫家資助事業後,她選擇脫離關係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豫西八大碗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她出身書香門第,是裹過小腳的深閨女子;她也曾當過官太太,地位名聲坐享其成。可不管是何身份,她一直都不是傳統的舊思想女人。當大部分女性還在家相夫教子時,她便早已從傳統家庭中走出來,選擇為自由吶喊,為革命慨然赴死。

她是封建社會中生出的一個“變數”,是時潮中開出的革命之花,她就是“鑑湖女俠”秋瑾。

結婚八年,不甘當家庭主婦,獲得夫家資助事業後,她選擇脫離關係

圖 | 秋瑾

小荷才露尖尖角

1875年,秋瑾誕生於福建廈門一個以詩禮傳家的官宦世家。她家學淵源,父親秋壽南22歲便成為山陰縣監生;母親單氏,也是出身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受過良好的教育,才情俱佳。

許是上天恩寵,秋瑾自小生活條件就很優越,不用為衣食煩憂,還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秋瑾幼時曾隨著母親讀書識字。等她再長大一些,就開始跟著兄長一起上家塾讀書,她從小天資聰穎,喜好文學歷史,11歲就會作詩。除此之外,秋瑾小時候還特別愛看民族英雄的故事,對花木蘭和秦良玉等女中豪傑很是神往,還經常讚美這些巾幗女英雄。

和養在深閨的女子不同,秋瑾對女工沒有興趣,倒是愛上了習武。當別家15歲的女孩在家學習女工時,秋瑾卻開始跟著表兄學習騎馬擊劍。

一開始,母親以為她只是一時興起,等過一段時間,她的熱情消退了,自然不會再去舞刀弄槍。但秋瑾卻日復一日地堅持了下來,因為自小纏足,每每習武騎馬之後,她的雙腳都疼痛難忍,嚴重時還會流血,但她從不叫苦喊累。

她的不同尋常,在年少時就已初露端倪。

結婚八年,不甘當家庭主婦,獲得夫家資助事業後,她選擇脫離關係

姻緣一線牽

1894年,因為父親官職調動,秋瑾便與自己的哥嫂妹妹隨著父親、生母、庶母一起來到了湖南湘潭。

在那裡,秋瑾開始跟著父親剛交往的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的長孫曾廣鈞學習詩詞、書法。由於這層師徒關係在,在老師的搭橋牽線之下,秋瑾被父親做主許配給了湘潭一富商的兒子王廷鈞。

王家是湘潭著名的富戶,擁有良田萬畝,並設有四處當鋪,有“百萬富翁”之稱。雖然王家如此富有,但是並非驕奢淫逸之流。相反,王家人都好扶貧濟困,積德行善,頗有聲名。

王廷鈞是家中幼子,家裡的長輩對王廷均自然是多有呵護,但好在他並沒有養成跋扈不馴的性子。相反,他的性格很是溫和平順,也熟讀四書五經,通詩詞歌賦。人長的也很秀氣,文質彬彬,很討人喜歡。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這門婚事,當得上門當戶對,強強聯合。

1896年,秋瑾遵從父母之命嫁給了王廷均。這一年,秋瑾21歲,大王廷鈞兩歲。秋瑾嫁入王家之後,公公送了一間當鋪給她,作為新婚禮物,這在當時的湘潭引起轟動。從這件事裡,也可以看出王家對秋瑾這個新兒媳的看重。

雖然秋瑾與王廷均結合,是在父母親友的促成之下的包辦婚姻。但兩人婚後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甜蜜的。結婚之後,王廷鈞一邊經營當鋪,一邊延師課讀;秋瑾則琴詩書畫、練拳習武,夫妻切磋學藝,琴瑟和諧。王家以迎娶秋瑾為榮,王廷鈞也以妻子能詩文為傲,每每聽到有人稱讚妻子的詩文,他便覺得與有榮焉。

結婚8年之後,兩人第一個孩子出生了。

結婚八年,不甘當家庭主婦,獲得夫家資助事業後,她選擇脫離關係

衝破樊籠

1900年,王家到處奔走,花大錢為王廷鈞在北京捐了個戶部主事的官職,秋瑾也跟著丈夫一起來到了北京。

也正是在這裡,她見到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種種暴行。當時,正是祖國風雨飄搖之際,內有腐敗朝政,外有強敵環伺。民族危機日益深重,表面的和平不過是短暫的假象。她想要參與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反抗封建制度的決心日益強烈。

她在《致某君書》中說:“吾自庚子以來,已置吾生命於不顧……而男子之死於謀光復者……不乏其人,而女子則無聞焉,亦吾女界之羞也。願與諸君共勉之。”

1904年,秋瑾不顧丈夫反對,衝破封建家庭的樊籠,隻身東渡日本求學。

後世有許多人認為婚姻不幸是秋瑾隻身遠渡日本求學的一大原因,但事實上,秋瑾和王廷鈞的關係沒有那樣不堪。

秋瑾在東渡日本求學之前,跟好友談到自己的家庭狀況時,用了“我的家庭太和睦了”來表達。她說:“我對這種和睦總覺得有所不滿,甚至有厭倦的情緒,我希望我丈夫強暴一些,強暴地壓迫我,這樣我才能鼓起勇氣來和男人抗爭。”

但是王廷鈞,這個溫和的男人,卻不可能強暴的壓迫她。他也曾努力地想要追上她的步伐,卻始終趕不上她的腳步。兩人之間的差距不斷地拉大,感情也開始產生了裂縫。在人生選擇上,他們也是截然不同的:一個甘為大義而死,一個只求人生順遂。

自從到北京,秋瑾開始接觸西學之後,她的革命意識開始覺醒。但王廷鈞卻不能理解她革命的理想和她心中的家國大義,他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安穩和睦的家庭,一個相濡以沫的妻子。

秋瑾不喜歡這樣被束縛於家庭的生活,她從來就不甘流俗,她不願“與世浮沉,碌碌而終”。她不甘心,難道身為女子,就該成為男人的附庸嗎?她決心從傳統封建的家庭中走出去,將延續千百年的封建制度衝出一個缺口。

在兩個人的婚姻當中,面對爭執,總有一方要先妥協。性子溫軟的王廷均對上剛強的秋瑾,幾乎一點勝算也沒有,他只好退讓。他殷切地請求秋瑾在北京結識的日本籍好友服部繁子幫助秋瑾去日本學習,他對繁子說:“我妻子非常希望去日本,我阻止不了,如果夫人不答應帶她去的話,我不知她將如何苦我呢。儘管家裡有兩個幼兒,我還是請求你帶她去吧。”

1904年6月22日,秋瑾與服部繁子一行從永定門火車站出發前往天津,王廷均帶著四歲的女兒送行。

結婚八年,不甘當家庭主婦,獲得夫家資助事業後,她選擇脫離關係

無邊家國事

來到日本後,秋瑾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引導學生與日本的不法勢力作鬥爭。

此外,秋瑾結識了不少有理想,追求進步的革命青年。還和當時留日的女同學一同重組了“共愛會”,自己任會長,積極的為婦女的權益作鬥爭。還參加反清秘密團體“三青會”,會晤了孫中山,加入了同盟會,為救國救民而積極奔走。

1905年,秋瑾為籌措學費,從日本回國。在好友許錫麟的介紹下,加入了光復會。同年夏天,秋瑾再次赴日本學習。彼時,留日的中國學生中,愛國風潮四起。為了鎮壓學生的革命活動,日本頒佈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壓迫留日學生,抵制革命運動,秋瑾不得已只能憤然回國。

此後一年,秋瑾的所有心思都花在了女性解放和革命上。為了有力地宣傳婦女解放,發動婦女團結起來參加鬥爭,她決定創辦中國第一份婦女報刊——《中國女報》。在當時,女子的地位還很低下。作為女權運動的先驅者,她號召婦女們“奮然自拔”,參加反清革命鬥爭,在民族解放事業中建“素手”之功。

結婚八年,不甘當家庭主婦,獲得夫家資助事業後,她選擇脫離關係

圖 | 秋瑾創辦的《中國女報》

為了做好同盟會在浙江起義的準備工作,秋瑾又到了紹興,開始主持大通學堂的工作。在大通學堂,秋瑾為了進一步訓練革命力量,成立了“體育會”,招納會黨群眾和革命青年,進行軍事操練。

現實和理想總是有著莫大的差距,想法和計劃都有了,但手頭的資金卻不足以支撐她的行動。為了籌款,秋瑾曾在湘潭一帶募捐,她順道回到婆家看望了孩子。當時,王廷均還在北京,沒有歸家。

王家父母見到兒媳回來了,以為她終於回心轉意,想要回歸家庭了。可誰知,秋瑾這回卻不是歸家,而是籌錢來了。要說王父王母對秋瑾拋家別子、出走日本留學的行為一點怨言也沒有,那是不太可能的,但她們始終對秋瑾迴歸家庭抱有期待。其次,儘管秋瑾的許多行為有違當時的社會道德,但他們內心深處對秋瑾這個兒媳還是非常認同的,他們最終還是決定拿出兩千金資助資助秋瑾。

秋瑾的弟弟秋宗章曾在《六六私乘》中談到這件事:“迨光復會組織成立,籌餉購械,難以為繼。……先大姊目擊心傷。……專赴湘潭,孓身至王宅,時子芳宦京未返,君舅健在,談及,悉姊近況,即畀數千金。”

在當時,數千金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用途又是反抗朝廷,如果不是王家厚待秋瑾,怎麼會願意拿出大筆家財資助她。由此也可看出,王家對秋瑾革命的支援。

在夫家籌措到一筆經費之後,秋瑾就一心投入主持大通學堂的工作中。此後,秋瑾還曾回到婆家,決意要和家人訣別,並公開宣告脫離家庭關係。當時,許多人都覺得秋瑾無情無義,大肆唾罵她。但這看似冷漠、不近人情的背後,卻有著她自己的苦心:自從參加革命之後,她便做好了隨時為革命流血犧牲的準備,為了不牽連家人,她只好同家人斷絕關係。

結婚八年,不甘當家庭主婦,獲得夫家資助事業後,她選擇脫離關係

圖 | 秋瑾(最後排左二)在紹興明道女校任體育老師

熱血化碧濤

1907年,徐錫麟準備在安慶起義,秋瑾在浙江等地響應。由於準備不充足,起義很快就失敗了,徐錫麟被捕入獄。這一次起義的失敗,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區起義計劃完全洩露,形勢十分危急。

當時,秋瑾本可以提前逃走,同志們勸她暫避一時,留待以後,但都被她拒絕了。革命總是要流血的,古往今來,為革命流血犧牲的人中,還沒有女子的身影。而她決心做中國婦女界為革命犧牲的第一人,希望能夠以此喚醒麻木的民眾。

7月13日下午,大通學堂被清軍包圍。她臨危不懼,一面焚燬名冊,組織同志疏散,一面帶領數十名學生同清軍周旋。但寡不敵眾,這二十多名學生同秋瑾都被捕了。在審訊時,面對嚴刑逼供,秋瑾始終堅貞不屈,不肯吐露一個字,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作為絕筆。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在紹興亭口英勇就義,時年32歲,她風雲激盪的一生就此終止。秋瑾之死,如一道劃破黑夜的閃電,為後來者照亮了前路。

秋瑾就義後的第三年,王廷鈞因思念過度,悲痛欲絕,不幸早逝了。

結婚八年,不甘當家庭主婦,獲得夫家資助事業後,她選擇脫離關係

秋瑾和王廷均之間,或許是有過愛情的。對王廷均來說,一個安穩和睦的家庭是他對生活的期許;但對秋瑾來說,家國大義遠勝兒女情長。我們無法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判他們的選擇,大義或者小愛並無貴賤之分。但在那動盪的時代,總要有人站出來,為前行的人群亮起一束光。而秋瑾,選擇了犧牲愛情和家庭,成為一個開路者。

秋瑾的一生很短暫,但卻驚豔了那個時代。32載春秋年華,她以短暫的人生,書寫了一個人的如夢江湖。

文 | 麥苗

圖片參考來自網路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