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秦國的昌平君,後來怎麼成為了末代楚王?

菜單

秦國的昌平君,後來怎麼成為了末代楚王?

昌平君熊啟是戰國末期一位神秘的人物,其父、母分別楚、秦兩國的王室,其先是輔佐秦王嬴政順利親政,且長期擔任丞相一職,而後遭到貶謫到郢陳,被楚國大將項燕擁立,成為最後一代楚王。

這樣跌宕起伏的人生,與秦楚兩國之間的淵源有關。縱觀歷史,秦楚兩國的關係可分為三個階段:春秋時期屬於一種相互友好的盟邦關係;戰國早期至中期前段,仍保持較好的關係,卻大大削弱了軍事同盟關係;戰國中期晚段至戰國末期,兩國處於敵對的戰爭狀態。

秦國的昌平君,後來怎麼成為了末代楚王?

戰國七雄疆域圖

為了進一步鞏固和強化盟邦關係,兩國採取了和親,從秦穆公到秦惠文王的四百餘年間,連續十八代沒有間斷,這一點可以從《詛楚文》得到印證,文曰:

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繆力同心,兩邦若壹,絆以婚姻,袗以齋盟。

秦惠文王逝世後,繼位的是“健身達人”秦武王,公元前307年,因與孟說比試舉鼎中失手,導致斷了脛骨,不久身故。圍繞著誰來繼任國君,秦國國內分為了惠王后與羋八子兩派。

羋八子應該出身於一般的楚國公族,因為其有一個異父同母的弟弟魏冉,由此可知其母曾經改嫁,否則若是羋八子母親是楚國國君夫人,是不能改嫁的。魏冉與羋八子,可謂是相互成就,魏冉因姐姐嫁給秦王,進入秦國任職,因其才能出眾,在惠文王、秦武王兩朝任職期間打下根基,反過來又為羋八子之子成為國君,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加上羋八子同父弟弟華陽君羋戎,以及另外兩個兒子贏顯(高陵君)和贏悝(涇陽君),這股政治勢力與國外的趙武靈王、燕昭王合謀,共同推舉當時在燕國當質子的贏稷,成為秦國的新國君,即秦昭襄王。

秦國的昌平君,後來怎麼成為了末代楚王?

相應地,羋八子的身份變成了宣太后,魏冉被任命為將軍,衛戍咸陽,封為穰侯,與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合稱“四貴”,由此開啟了楚系外戚集團,把持秦國國政長達四十年的時期,直至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接受范雎的建議,罷免了舅舅魏冉,宣太后不久後也離世,才宣告結束,但外戚集團的影響仍在:

一則為了延續的政治生命,楚系外戚集團讓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國君嬴柱娶了華陽君羋戎之女,即華陽夫人(應該是此後繼承了華陽君的稱號),而安國君嬴柱之所以成為太子,又與華陽夫人的出身有關,在立儲君上,有一定的話語權;

其次,此後呂不韋千方百計運作,令到華陽夫人將在趙國做質子的異人,認作養子,正是看中了華陽夫人背後楚系外戚集團的影響力,對於異人此後成為儲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秦國的昌平君,後來怎麼成為了末代楚王?

呂不韋

此時的秦、楚關係卻急轉直下,因為楚懷王輕率加入伐秦的合縱隊伍,遭到秦國的報復,楚國不僅在藍田之戰中,接連遭遇大敗,楚懷王還遭到扣押,客死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為修復與秦國之間的裂痕,派太子熊完前往作質子。《史記》記載:

(楚頃襄王)十四年,楚頃襄王與秦昭王好會於宛,結和親。

秦楚兩國選擇再次透過聯姻,緩和緊張的局勢。從對等關係出發,秦昭襄王將自己的女兒許配了熊完,兩人不久生下了昌平君。如此,昌平君有了三層關係:以父系論,其與華陽夫人同出身於楚國王族,以母系論,安國君是昌平君的舅舅,華陽夫人是昌平君的舅媽;同時昌平君與華陽夫人養子的異人(秦始皇父親),還是表兄弟,自異人由邯鄲回到咸陽,兩人的關係變得更密切了。

秦國的昌平君,後來怎麼成為了末代楚王?

公元前250年,安國君(即秦孝文王)繼位僅僅3天便離世,太子異人繼位,是為秦莊襄王;華陽夫人的身份也由秦孝文王的王后,變成了華陽太后。根據《奏讞書》的記載:

故律曰:死口以男為後。毋男以父母,毋父母以妻,毋妻以子女為後。

表明秦國法律所定的繼承順序為:兒子-父母-妻子-女兒,即是父母較妻子優先。這樣一來,華陽太后執政與宣太后時期,有著很大的相似度。宣太后把持朝政,幕後的人物是宣太后,臺前的代表人物是穰侯魏冉;而主政的華陽太后,選擇依仗關係最為親近的昌平君。

這一點可以從秦莊襄王逝世後,,年僅13歲的嬴政代立為秦王第九年,嫪毐作亂時看出。《史記》:

嫪毐作亂於咸陽。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定之。

這可以看做是秦王釋出的“攻毐令”,而按照當時秦國發布最高政令的詔書慣例,通常詔書接受方第一位是丞相,嫪毐作亂之時,丞相為呂不韋,其次是相當於副丞相的御史大夫,很大可能是昌平君。由此可以反推,華陽太后主政之初,昌平君已身居要職。

秦國的昌平君,後來怎麼成為了末代楚王?

平定嫪毐之亂次年,秦王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按照正常的晉升,應由御史大夫升任。《史記索隱》曰:“

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為相,後徙於郢。

”表明昌平君繼呂不韋之後的丞相,同時1982年收集到一把秦銅上,刻有:“

十七年,丞相啟、狀造,郃陽。嘉,丞兼,庫 ,工邪

”,也佐證了這一點

且熊啟排名在隗狀,很可能是右丞相,隗狀是左丞相。

那麼,昌平君又因何“後徙於郢”呢?一則華陽太后在秦王政十七年去世,使得昌平君去世了靠山;其次,嬴政也逐漸長大,掌握了大權,著手統一六國的戰爭,相繼滅掉了韓、趙、魏三國後,秦王政二十一年,開始著手攻打楚國。

秦王就攻楚方略問王翦、李信,並最終選擇了李信作為伐楚的主帥,因為李信只要20萬兵力,王翦則堅持需要60萬兵力,否則不可伐楚,遭到秦王的否決。或許感受到了不受信任,王翦與秦王鬧掰而遭到貶斥出京。從結果看,“徙於郢”的昌平君,有可能是附和了王翦的意見,對伐楚持反對的意見而遭到貶斥,以安撫楚民的名義,被派往郢。

秦國的昌平君,後來怎麼成為了末代楚王?

可以想象,昌平君的心情是非常複雜的。首先,儘管昌平君在秦國的地位大不如前,但又畢竟“生於斯長於斯”,對秦國是充滿了感情;其次,父親熊完在春申君的策劃之下,揹著秦王逃回楚國,繼承王位,是為楚考烈王,從而拋棄了昌平君母子,但楚國畢竟才是祖國。

所以,眼見李信率部攻擊楚國非常順利,昌平君突然倒戈相向,加上楚國的軍隊,令到李信所部腹背受敵,秦軍大敗。嬴政不得不屈尊請回了王翦,給足了60萬兵力;王翦率部攻破楚國國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昌平君在楚國大將項燕擁立下,成為了末代楚王;此後秦國大將蒙武攻陷江南,最終昌平君兵敗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