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昭陵國寶文物鑑賞-《昭陵六駿碑》

菜單

昭陵國寶文物鑑賞-《昭陵六駿碑》

該碑身高277釐米,下寬106釐米,額篆題《昭陵六駿》背身分為上下兩段,上段為遊師雄題記,正書25行,滿行11字,記述刻石原由。下段為昭陵六駿線刻畫及馬贊、馬名和立功事蹟,刁玠書,蔡安時篆額,武功遊宗道刊,醴泉知縣呂由聖立石。碑陰右側攜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唐景武功李靖裔孫與唐獻公薛收第十四代孫薛嗣昌題記。左側攜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劉仲遊《題唐太宗昭陵》七絕一首。

遊師雄,字景叔,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縣)人,張載弟子,治平元年鄉居進士第一,為儀州司曹參軍。其後二十餘載,均在西北邊帥幕府,以文武才略聞名。元佑七年權陝西轉運副使,九年奉詔赴闕任衛尉少卿。《宋史》有傳。趙崡《石墨攜華》稱遊氏“表章古蹟,自周秦以唐,無不題識,至今尚存焉。”畢沅《關中金石記》雲:“餘集陝西金石目錄,見(遊氏留遺墨跡幾廿(nian)種。其才略風概,瑰偉卓犖(luo),宋時少其儔(chou)匹。採錄之餘,令人企慕久之。”

“昭陵六駿”,是六塊浮雕駿馬石屏,每塊石屏長約200釐米,高約150釐米,厚約35釐米。六匹浮雕駿馬的原型是唐太宗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騎過的六匹駿馬,它們各有名號,各有一段參戰立功的故事。貞觀十年唐太宗安厝文德皇后於昭陵後,令大畫家閻立本繪製圖形,詔令石工鑿於青石屏上,陳列於昭陵北司馬院內,分為東西兩列,馬頭皆朝南,即所謂“朕所乘戎馬,濟朕於難者,刊名攜為真形,置於左右”。當初攜刻六駿石屏時,在每屏石刻上方留有一塊,於周邊相平,上面刻有由唐太宗撰文,歐陽詢書丹的馬名及馬贊。高宗時,又詔令殷仲容用八分隸屬在每屏底座上書丹了馬名及讚語,攜之入石。

宋元佑四年,遊師雄在陝任運判奉儀,因六駿石屏立於昭陵北闕,往來觀瞻不便,乃令醴泉縣令呂由聖於縣城唐太宗廟立《昭陵六駿碑》,把昭陵六駿按比例縮成線描畫,刻於石碑上,又將每駿的名字、毛色、所處位置、馬贊以及立功簡況照錄刻於線刻畫旁,遊氏還親自撰寫了一篇短文,對其此舉進行說明,遊氏刊刻《昭陵六駿碑》時,昭陵六駿石屏上歐陽詢所書的馬名及讚語已經被毀,但高宗詔令殷仲容在石屏底座上書丹的馬名及讚語還在。宋元以後,連殷仲容在六駿屏底座上書丹的馬名及讚語也都因風雨剝蝕二模糊不清。後來,《全唐文》等書及明、清、國民之際有關昭陵六駿的各種記載,無不以《昭陵六駿碑》為藍本。要不是該碑儲存完好,恐怕有關昭陵六駿的許多問題將會成為懸案。據《昭陵六駿碑》記載,遊師雄除了刊刻線刻六駿圖以外,還用泥塑的方式仿製了昭陵六駿。但這一組作品,未能流傳下來。故而,該碑為宋元以後歷朝政府所重視,更被金石學家所青睞,早在1956年,此碑就列入了《陝西省名勝古蹟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名單》。現在為國家一級文物。

《昭陵六駿碑》現在陳列於昭陵博物館第三展室即《昭陵碑林》的“太宗威儀”展覽單元,這裡除了《昭陵六駿碑》還有《十四番酋長石像底座》等一大批國家一級文物。歡迎前來鑑賞。

十四番酋長石像底座清晰可見的“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可汗”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