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穿鼻海戰的戰況如何?他們不僅僅是朝廷犧牲品,還是它的同謀者!

菜單

穿鼻海戰的戰況如何?他們不僅僅是朝廷犧牲品,還是它的同謀者!

穿鼻海戰,是1839年11月3日(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中英雙方海軍在廣東珠江口外沙角炮臺南面的穿鼻洋所發生的一場海戰。有學者認為這場戰鬥連同之前發生的九龍海戰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開端,也有學者認為這場海戰只是區域性性的戰鬥,並不意味是雙方戰爭的開始。無論怎樣,我認為這場戰鬥,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前哨戰。它同九龍之戰不同的是,這次戰鬥英國方面是完全地戰艦參與戰鬥,而前者,只是武裝商船參與。

這場戰鬥,距離林則徐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6月21日,即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五月十一日)之後五個月,中間經歷了英國商人撤出廣州至澳門又至香港,貿易維持在澳門、九龍村民林維喜被英國水手毆打致死及中英雙方因具結事宜而產生的摩擦(包括九龍海戰及林則徐火燒英國商船)。時間走到此刻,英國一味要朝著武裝解決貿易爭端的路上去,而林則徐則誓要將鴉片在中國絕跡,雙方各不退讓。

穿鼻海戰的戰況如何?他們不僅僅是朝廷犧牲品,還是它的同謀者!

所謂具結,即是外國商人“出具夷字、漢字合同甘結宣告,嗣後來船永遠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字樣。”英國商人因為義律的堅持,遲遲不能如願簽署具結。不能具結,就意味著無法滿足林則徐重開貿易的前提條件,故而英國商人此時已經按耐不住。10月14日(九月初八)英國商船“但麻士葛”號(Thomas Coutts)船長彎喇(Warner)第一個與林則徐簽署了具結,文中稱:“若查驗出有一小點鴉片在遠商船上,遠商即甘願交出夾帶之犯,必依天朝正法治死。連遠商之船貨物亦皆充公。”次日,即進入黃埔進行貿易。針對這個狀況,義律致書林則徐,要求在澳門談判。於是10月17日(九月十一日),林則徐派出廣州知府餘純保同義律在澳門談判。但這次餘純保竟然沒有堅持底線,擅自答應了義律英商船可以不用具結,只需接受檢查就可以開艙貿易。義律就釋出告示,將這一訊息告知英商,並嚴厲地譴責了彎喇船長的行為。但是,10月23日(九月十七日)當林則徐得知談判結果和義律的所做所為以後,重申必須出具具結併發佈告通知在澳門的英商,又命令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駐守沙角炮臺,加強穿鼻洋麵巡查,看看有無船隻犯禁。而此時,其他國家的商人卻紛紛具結,轉而恢復正常貿易。義律面對的是一片倒戈的情形,他就只能用脅迫來阻止英國商人的反水了。10月28日(九月二十二日),他命令兩艘軍艦“窩拉疑”(Volage)號和“海阿新”(Hyacinth)號自澳門起航,赴穿鼻洋麵阻攔欲簽署具結的英國船隻進黃埔。這就是雙方海軍為什麼會在穿鼻相遇的背景。

穿鼻海戰的戰況如何?他們不僅僅是朝廷犧牲品,還是它的同謀者!

由於逆風,兩艘戰艦遲至11月2日(九月二十七日)上午才抵達穿鼻洋麵,或許他們還想繼續前進,但是此時他們發現了中國軍隊,一支由兵船和縱火船組成的軍隊。於是,當時的駐華通事馬禮遜協助“窩拉疑”號艦長士密(H。Smith)以英國最高海軍指揮的名義向關天培發了一封信,並附帶著一份義律致林則徐的要求收回上月23日呈命的函,一起由該艦的一名官佐轉交關天培。關將軍很客氣,答應明天回覆。傍晚,來了一箇中國通事和一個領航員,說關將軍有回信在將軍船上,但要馬禮遜自己去取。馬禮遜拒絕了。兩人說去去就來,但是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坐了艘大船回來,大船又換小船,說回信在大船裡,還是要自己去取。又被拒絕。兩人最後從大船裡取了信回來,交給英國的諸位,卻是原封不動的他們自己的函件。無論中國人是因為什麼原因如此頗費周章,信件自取還是原件發還,總之,戰爭一觸即發。

中英雙方各自起錨,但彼此都不知道對方下一步會怎麼樣。而中國軍隊保持了相當的警惕,十三艘沙船和十六艘火船嚴陣以待。我想,之所以保持警惕而不發動攻擊,恐懼怕是多少有的,英國的軍艦要大中國船隻好多,“窩拉疑”號配了28門火炮,而“海阿新”號也有20門。這個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11月3日午時,10月29日(九月二十三日)已在澳門具結的英國商船“皇家撒克遜”(Royal Saxon)號正在向他們駛來,他的目的地是黃埔。“窩拉疑”號向它開了一炮,炮彈越過船帆落到海里,企圖阻止其前進。而關天培此時尚不知英軍是何用意,為進一步瞭解情況,關提督的船加速向“窩拉疑”號駛來。“窩拉疑”將此舉視作為是敵對舉動,率先向他的座船開了炮。自此戰鬥打響。

穿鼻海戰的戰況如何?他們不僅僅是朝廷犧牲品,還是它的同謀者!

此時,戰場上的情況是29:2,中國軍隊有絕對數量上的優勢。但是中國能戰鬥的沙船隻有十三艘,火船是由米艇改裝,戰鬥力極為有限。中國船隻發個幾炮就變換攻擊位置。而英國方面,兩艘軍艦由南向北發動攻擊,“窩拉疑”在前,離關天培的船稍近。但之後“海阿新”號越過前艦,去面對關提督的船。提督沒有退卻,奮力禦敵。“海阿新”號主橫帆中彈,船桅中彈。

戰鬥歷時四十五分鐘至一個小時。戰果各執一詞,基本可以確定的是,中國軍隊損失四艘船,死十五人,其中六人為米艇被火炮擊中著火所致,傷十多人;英國軍隊除上述“海阿新”號區域性損壞外,“窩拉疑”號船帆也中彈,似有二十一人落水或者傷亡,但英國方面稱沒有傷亡。

之後如何結束的戰鬥,也是意見相左。但是,中國以優勢的數量對英國的龐然大物,沒有取勝,也是暴露了中國海軍的實力。我相信是中國軍隊是先行退卻的,不到一個小時,損失四艘船,英國軍艦的威力已經得到了展現。再戰無異於以卵擊石。於是,中國首先退出戰場,而英國軍艦也回澳門,至於“皇家撒克遜”號,因為穿鼻海戰的影響,到12月29日才到黃埔。

穿鼻海戰的戰況如何?他們不僅僅是朝廷犧牲品,還是它的同謀者!

以上就是穿鼻海戰的基本經過。林則徐在之後給皇帝的奏摺中,敘述了水師如何奮力禦敵,刻意強調了關天培的英勇,他的敘述猶如古代的演義小說一般,但卻並非親歷。道光賜他“法福靈阿巴圖魯”的名號。但就其孤身面對英艦而不退卻,就足可以表彰。有評價說林則徐在此事上誇大了戰果,導致了清政府的盲目自信。我的意見是,我們看待歷史,總不能站在我們這個時代,這個位置,去苛責前人如何如何。林欽差無論如何都是那個朝廷的一份子,若他不知進退,就不可能官運亨通。誠然他在廣州,政策與手腕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他不是那專制政權的護航者麼?正如哈維爾所說:“我們所有的人——當然是在不同程度上——得為這個極權主義機器的執行承擔責任;我們當中沒有人僅僅是犧牲品,我們也都是它的共謀者。”林則徐不僅僅是犧牲品,同樣也是朝廷的共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