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李自成大兵壓境,一城池豪言食大明餉三百年,誓不投降,全城戰死

菜單

李自成大兵壓境,一城池豪言食大明餉三百年,誓不投降,全城戰死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公元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十一月,已經建立了大順政權的李自成,在攻佔了西安後,為完整的佔領整個陝西,隔絕草原方向的敵人對陝西的危害,派遣謀士舒君睿攜帶白銀五萬兩去招降還沒有歸降大順政權的榆林。

李自成大兵壓境,一城池豪言食大明餉三百年,誓不投降,全城戰死

榆林在明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它屬於明朝長城防線上設立的九邊軍鎮之一,主要的防禦物件是蒙古,既然是軍鎮,生活在這裡的人自然以軍人世家為多,男男女女全是聽到號角,就能提刀上陣殺敵的角色。李自成也是陝西人,所以知道榆林這種全民皆兵,且常年處於戰爭狀態下的地方,用武力強攻的話很難搞,如果能用錢搞定是最好不過,當然,李自成也做了最壞的打算,還派遣了李過、劉芳亮率領七萬大軍跟在舒君睿後面。

李自成大兵壓境,一城池豪言食大明餉三百年,誓不投降,全城戰死

果不其然,在榆林總兵王定棄城而逃的情況下,榆林的老百姓依舊不投降,當時榆林城中最高官員是一位文官,時任關南兵備僉事、督餉員外郎王家祿,武將還剩下榆林副將惠顯和榆林參將劉延傑。他們幾人名不見經傳,顯然在作戰之事上無法跟李過、劉芳亮匹敵,何況,大順軍還有七萬精銳。好在,榆林的特殊性使得當地從不缺少戰將和敢戰之士,其時,在榆林養老的明朝高階將領就有十多位。這些人包括原宣府總兵侯世祿和其子原山海關總兵侯拱極,原昌鎮總兵尤世威和其弟原寧夏總兵尤世祿,原山海左部總兵官王世欽,原孤山副總兵王永祚,原定邊副總兵張發,山海關副總兵楊明等老將及家族。

李自成大兵壓境,一城池豪言食大明餉三百年,誓不投降,全城戰死

他們或因年紀大了主動辭職,如王世欽,或因此前在各種戰事中為失敗背鍋而被明朝棄用,如侯世祿父子,尤世威兄弟等。他們全是榆林人,古人退休後都是回老家居住,他們也不例外,重要的是,他們全是久經沙場的悍將。這些退休老將的家族中的子弟、家丁也都是隨著他們征戰多年的老兵,隨便一個挑出來就能當上中低階軍官,加上榆林百姓的善戰和覺悟,榆林不缺將領,也不缺兵員,而唯一能主事的文官王家祿也很自然地找到他們,希望他們幫助守城。

李自成大兵壓境,一城池豪言食大明餉三百年,誓不投降,全城戰死

李自成勢大,但榆林城中所有的老百姓,包括他們的家族都為明朝效力超過兩百年,忠心程度相當有保證,且因為榆林經常有戰事,這裡的百姓大多互相之間都是熟悉的袍澤,剋扣軍餉、欺壓軍士的事件也遠遠少於其餘地方,對明朝的不滿程度相對較低,他們寧願死戰也不願意投降。

李自成大兵壓境,一城池豪言食大明餉三百年,誓不投降,全城戰死

有了退役老將們的組織,城中為國而戰計程車氣也不缺少,李自成試圖用金錢招降榆林的計劃落空了,而李過在榆林城下最後的勸降努力,也在榆林城中毫不猶豫的回覆“我榆之人男不耕,女不織,賴轉餉以食,受朝廷之恩者三百年矣,忠義俠節著於九邊,肯為賊降耶”中破滅。戰爭開始後,榆林舉城皆兵,全力抗戰,七萬精銳順軍強攻十二日都無法破城,後採用了以洞屋車為掩護挖掘城牆,並用火藥炸開城牆的方法,才攻入榆林,此後,榆林全體男女老幼又堅持和順軍打了一天巷戰,直到全部戰死或傷重被俘,榆林才正式陷落。而組織榆林保衛戰的明朝退役老將們,除直接戰死的以外,被俘的侯世祿、侯拱極父子,尤世威、尤世祿兄弟,王世欽、惠顯等,均在順軍再次勸降未果後被殺或尋機自殺,榆林城中主事的文官王家祿早在城破後蘸頸血大書“忠義”二字數百後自縊殉國。

李自成大兵壓境,一城池豪言食大明餉三百年,誓不投降,全城戰死

崇禎十六年末發生在榆林的這場戰鬥,在整個明末的城池攻防戰中,雖然很悲壯,但不算是太顯眼,堅守十多天也不是很值得驕傲的戰績,和未來在南方進行的江陰保衛戰比起來,榆林保衛戰還是要差上一籌。但要是考慮到,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從西安誓師,只用了兩個月就穿過山西,勢如破竹的殺到北京城下,沿途攻克或投降了無數城市的這個大環境下,崇禎十六年末抵抗了順軍十三天的榆林保衛戰就顯得很難得了。

李自成大兵壓境,一城池豪言食大明餉三百年,誓不投降,全城戰死

榆林城中的那幫老將們,大多都是因朝中無人被棄用,少數是退休,他們即使逃跑也不會有什麼責任,但他們在李自成大軍到來時,沒有埋怨,沒有屈服,也不害怕,依舊保持著軍人應該保家衛國的本色,在崇禎十六年後北方大多望風而降的背景下,他們的悲壯和執著值得敬佩,晚明之時,這樣的軍人太少了。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