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秦武王死後,為什麼有人反對公子稷即位?是因為擔心其母年少嗎??

菜單

秦武王死後,為什麼有人反對公子稷即位?是因為擔心其母年少嗎??

秦武王四年,秦武王赴周都太廟觀鼎,竟因舉鼎“絕臏而死”。由於秦武王膝下尚無子嗣可以即位為君,秦國面臨最嚴重的的問題即是,國君即位人選的問題,《資治通鑑·周紀

三》記載:“武王薨,諸弟爭立”。

當初,秦武王突然去世,秦國上下討論即位人選的時候,有人對秦武王異母弟公子稷即位持反對意見。至於為什麼反對公子稷即位,無非是擔心公子稷年少,其母羋八子專政,或其舅魏冉擅權。

首先,《史記·穰侯列傳》記載,魏冉“自惠王、武王時任職用事”,在秦國軍隊中應該有一定的人望,僅從《資治通鑑·周紀

三》“唯魏冉力能立昭王”即可獲知。

其次,公子稷的母親羋氏,是楚人,稱羋八子,是秦惠文王的姬妾,且富有妖姿。秦惠文王去世的時候,羋氏年齡在三十歲左右,“子少母壯”,秦國上下對由公子稷即位表示反對不無道理。

宋代陳師道《後山集·卷二二》寫到:“母后臨政,自秦宣太后始也。”當初秦國上下的擔憂,自秦昭襄王即位之始即成為現實,《史記·穰侯列傳》記載:“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為政”。在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專政問題上,史書僅留下這段記載。

秦武王死後,為什麼有人反對公子稷即位?是因為擔心其母年少嗎??

宣太后

讀史至此,“歷史倪說”認為,秦國宣太后經歷坎坷,不但有攜秦公子稷質燕經歷,而且回國即遭遇“季君之亂”,在她的意識中當下的秦國毫無安全感。宣太后身為楚人,具有根深蒂固的實用主義處事思維,必定不遺餘力穩定政權,甚至為保證自身安全無憂,而代其子行政。

以下四點是秦昭襄王能夠即位,穩定政權的保證:

1、倚重秦國王族重臣樗裡子;

2、魏冉的強有力支援;

3、趙武靈王的外部支援;

4、受益於“商鞅變法”。

一、樗裡子支援

樗裡子,是秦惠文王的異母弟,能說會道,足智多謀,綽號“智囊”,擅長外交、軍事,曾輔助秦惠文王建立豐功偉業,賜號嚴君。秦武王即位,任命戰功卓著的樗裡子為右丞相,精通韜略的甘茂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推動大規模對外戰爭,擴張秦國版圖,為後來秦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根基。

秦武王死後,為什麼有人反對公子稷即位?是因為擔心其母年少嗎??

樗裡子

《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記載:“秦人諺曰:‘力則任鄙,智則樗裡‘”。

綜合以上資訊,樗裡子在秦國的地位與影響力可見一斑。秦昭襄王得立,以及後來的“季君之亂”若無此人支援,難以成功。

再者,根據《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記載,更加印證了秦昭襄王得到了樗裡子強有力支援,即“秦武王卒,昭王立,樗裡子又益尊重”,被任命為相國。

二、魏冉有力輔佐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昭襄王二年,“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為逆,皆誅,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歸

魏。三年,王冠”。

秦武王死後,為什麼有人反對公子稷即位?是因為擔心其母年少嗎??

魏冉策劃擁立秦公子稷

秦武王因舉鼎這斷脛骨而死,因其無兒子,諸弟起而爭奪王位,朝廷大臣、惠文後、武王后等擁立公子壯即位,稱為“季君”。而羋八子與其異父長弟魏冉則擁立被趙、燕兩國護送回來的公子稷即位,史稱秦昭襄王。

秦武王死後,為什麼有人反對公子稷即位?是因為擔心其母年少嗎??

魏冉

這場爭奪君位的內亂持續有三年之久,由於魏然擁有兵權,所謂的“季君之亂”,被他鎮壓下去,殺死了公子壯、惠文後和秦昭襄王的諸異母兄弟,以及一些大臣,並把武王后驅逐到魏國,終於把秦昭襄王擁立起來。

宣太后面對秦國即將爆發內亂,果斷出手,避免了一次大規模內亂,為秦國長遠發展創造了一個安全、穩定的國內環境。同時,宣太后也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得以在秦昭襄王五十六年的君王生涯中執掌朝政至秦昭襄王四十一年。

秦武王死後,為什麼有人反對公子稷即位?是因為擔心其母年少嗎??

魏冉為政

三、趙武靈王外部支援

當秦武王舉鼎而死時,公子稷尚在燕國為質。秦國的驚天變動也引起了鄰國趙國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趙國國君趙武靈王。經過對秦國國內情況的分析,趙武靈王認為,擁立年幼的秦公子稷即位,於趙國或許有利。於是,趙武靈王主動表示,趙國願意幫助秦國迎回公子稷。趙武靈王的表態,令秦國國內傾向於公子稷即位的勢力聲勢大振。

《史記·趙世家》記載:“趙王使代相趙固迎公子稷於燕,送歸,立為秦王,是為昭王。”即在趙武靈王的安排下,公子稷母子將由代相趙固,將他們從燕國先迎入趙國,再由趙國送回秦國。

秦武王死後,為什麼有人反對公子稷即位?是因為擔心其母年少嗎??

趙送秦公子稷、羋八子回秦

趙武靈王費盡心機助質燕的秦公子稷回國即位,是有其謀秦的戰略考量的。

秦昭襄王二年,當秦國爆發“季君之亂”的時候,趙武靈王“使樓緩之秦”。趙國重臣樓緩此時入秦,應該是趙武靈王為避免前功盡棄,幫助秦國平定內亂。

秦國在宣太后主政下,逐漸對當初趙武靈王迎立之功報以應付。為此,趙武靈王耿耿於懷。趙武靈王“傳國於何”,“令子主治國”,即刻西赴秦國,一探究竟。

據《史記·趙世家》記載,“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趙武靈王冒險進入秦國,其目的在於實地探查秦國的地形地貌,順便看一下“秦王之為人”。趙主父此舉完全超出了世人的想象,秦國上下自然不知,只是“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已脫關矣。審問之,乃主父也”,以至於“秦人大驚”。

四、受益於“商鞅變法”

自古以來,凡改革必定要“侵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在秦國國內,舊有貴族、宗親、貴戚因商鞅變法而利益損失者形成了一股勢力堅決反對商鞅變法。

秦武王死後,為什麼有人反對公子稷即位?是因為擔心其母年少嗎??

“商鞅變法”反對勢力

商鞅用法嚴酷,《資治通鑑·周紀二》記載:“商君相秦,用法嚴酷,嘗臨渭論囚,渭水盡赤”。“歷史倪說”甚至認為,“宗室貴戚”之所以“多怨望者”,“商君之法”不但侵犯了他們的既得利益,商君嚴酷執法,也令他們“深受其害”。由此可見,“商鞅變法”不但打壓了秦國宗室貴戚的囂張氣焰,還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秦孝公去世後,“宗室貴戚”立即抬頭將矛頭直指商鞅。秦惠文王以高超的政治手段應“宗室貴戚”的要求,除掉眾矢之的商鞅,不但“車裂商君以徇”,還“遂滅商君之家”,但卻並未廢除“宗室貴戚”恨之入骨的“商君之法”。

“商鞅變法”在打壓“宗室貴戚”,擠壓其生存空間的同時,還透過“軍功授爵”、“獎勵農耕”,令秦人擺脫了自古以來對“宗室貴戚”的依附,在秦國形成了一個與“宗室貴戚”鮮明對立的勢力,並令“宗室貴戚”勢力大大削弱。商鞅去世後,秦國曆經秦惠文王二十四年、秦武王四年的統治與連年征戰,“宗室貴戚”勢力進一步削弱,與此同時,“商鞅變法”打造的“軍功授爵”勢力進一步壯大。

秦國“宗室貴戚”之強大,衛鞅初入秦國深有體會,所以,衛鞅“徙都咸陽”即有避“宗室貴戚”鋒芒的意思。而今宣太后為了穩固執政權,平“庶長壯及大臣、諸公子謀作亂”,處理惠文後“不得良死”,又將悼武王后“出居於魏”,可以說,其在專政之路上遇到的阻力超乎想象的小。

宣太后雖然以太后之位代秦昭襄王主政長達四十一年,但《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義渠國的滅亡,使秦國可以一心向東,再無後顧之憂,其功勞絕不亞於當年司馬錯、張儀平定巴蜀。

秦武王死後,為什麼有人反對公子稷即位?是因為擔心其母年少嗎??

義渠王

關注“歷史倪說”,分享歷史精彩!

本文由“歷史倪說在參考以下資料:

1、《史記·秦本紀》

2、《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

3、《史記·匈奴列傳》

4、《史記·穰侯列傳》

5、《資治通鑑》

6、《綱鑑易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