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菜單

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引言

李訓和鄭注在毒殺王守澄之前,就勢傾朝野,皇帝對他們言無不聽,數位宰相連續被他們一一放逐。王守澄死後,兩人更加傲視一切。緊接著,兩人謀劃對宦官來一場大屠殺,完全清除宦官。熟悉歷史的人應該記得,這種事在東漢就已多次發生,無一不以失敗告終。

甘露之變

李、鄭二人卻以為勝券在握。鄭注當時出任風翔期節度使,他的計策是:他先在風翔選壯士數百人,每人手持白木棒、懷揣利斧,作為他的親兵,準備在十一月戊辰舉行的王守澄葬禮上出現,屆時,令所有宦官送葬。

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在葬禮上,一舉將宦官全部劈殺於長安郊外。而在朝中任宰相的李訓,此時心想的是取勝後怎樣獨享功績,他決定以自己的方案,比鄭注提前五天行動,滅宦官之後,再除掉鄭注。中國歷史上,不乏李訓這樣的人物,在決斷關係國家大局的重大事務上,摻雜個人的私利,導致災難性的結果。

兩個人的行動方案,事先都沒有稟告文宗。十月壬成日,文宗像往常一樣,來到紫宸殿上朝,李訓的行動就在這一日實施。百官按班站定後,值班的金吾將軍要例行向皇帝奏報“左右廂平安”,然後皇帝開始聽政。此日,李訓的黨羽、金吾將軍韓約沒有奏報平安,而是進奏皇帝,說左金吾衛廳事(辦公處)後面的石榴樹上,夜裡生了甘露。古代甘露被視為祥瑞,是“天”賜給皇帝的禮物。李訓帶領百官向皇帝稱賀,勸文宗前去觀看。文宗不知內情,欣然應允。

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金吾衛的廳事位於含元殿前左右兩側,李訓事先已佈置全副武裝計程車兵埋伏於左金吾大廳。左神策軍中尉仇土良和右神策軍中尉魚弘志及近侍宦官,護從文宗來到含元殿。文宗先令宰相和高階官員,到左金吾衛廳事後面驗看甘露是否真有。李訓等人出去許久才回來,按預先的謀劃稟告皇帝:並沒有真甘露。目的是要皇帝帶著所有宦官都去驗看,以辨真偽。果真,皇帝很驚詫,令仇士良和魚弘志帶領宦官們一起去驗看。

皇帝和宦官們都出去後,李訓急召其黨羽郭行餘、王,對他們下令:“接受皇帝的敕旨”,敕旨是李訓事先寫好的。郭行餘是李訓新派任的邠州節度使,王璠是李訓新派任的河東節度使。兩人這一日是上任前入宮辭謝皇帝來的,他們的親兵數百人列隊於皇宮的正南門丹鳳門外,準備隨他們離開長安。郭、王二人此刻極為緊張,王璠嚇得腿顫,郭行餘勉強接過李訓以皇帝名義作出的敕旨。李訓已派人傳召兩節度使的親兵入宮。只有郭行餘的親兵受敕入宮,王璠的親兵竟不肯從命。

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仇士良等宦官隨皇帝一同觀看樹上有無甘露,站在仇士良身邊的金吾將軍韓約忽然面色蒼白,虛汗淋漓,被仇土良發覺。仇士良頓感怪異,問道:“將軍因為何事這個樣子?”韓約無言以對。這時,一陣風吹來,金吾衛廳事廊廡下的帷幕被吹開了,仇土良一眼看見了埋伏的甲兵,聽到了兵器碰擊發出的聲音。仇士良大驚,本能地向院門衝去,守門的宦官要閉門,被仇士良呵斥。宦者懾於仇士良的威勢,竟不敢閉門。

仇士良報告文宗大事不好。李訓見狀,大聲對金吾衛士們號召:“來上殿護衛皇帝者,每人賞錢百緡!”應召而前的金吾衛士緊隨李訓。仇士良和右神策軍中尉魚弘志、大盈庫使宋守義挾持皇帝登上御輦,衝開一道木籬,向內廷逃去。李訓的支持者京兆尹羅立言率領的京師巡邏士卒三百餘人趕來,御史大夫李孝本也率領御史臺從官二百餘人到來,對沒來得及逃跑的宦官大肆殺戮。

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仇士良挾持文宗逃進內廷的宣政門裡,緊閉大門。宦官們高呼萬歲,朝中的百官驚駭地逃出宮外。仇士良得知皇帝站在李訓一方,竟當面指責皇帝。文宗畏怯地沉默不語。仇士良命令左、右神策軍各出兵五百人,以討賊的名義,捕殺李訓及其同夥。神策軍士們在宮中堵住各門戶,逢人就殺。李訓等宰相朝官被殺之外,神策軍又株連殺戮了一千餘人,屍橫宮禁,血流成河。史稱這場震驚朝野的宮廷政變為“甘露之變”。

甘露之變的結果是,皇帝李昂被軟禁深宮,而仇士良則一躍而為朝廷的實際主人,他和他的黨羽們牢牢地執掌禁衛軍兵權,以皇帝的名義釋出的詔令也都經他們之手。仇士良在事平以後脅迫文宗升任他為特進、禁衛軍右驍衛大將軍;黨羽魚弘志升遷為禁衛軍右衛上將軍兼中尉;宋守義升遷為禁衛軍右領軍衛上將軍。

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文宗被仇士良置於囚禁狀態,不能獨自發布詔書,終日悶悶不樂,遊幸時都有仇士良的親信宦官跟隨,完全失去了反擊仇士良的能力。這期間,原本立志振興唐王朝的文宗李昂,陷人極大的鬱悶自卑情緒中,認為自己比不上東漢的桓、靈二帝,桓、靈二帝受制於強臣,他則受制於家奴。在悲憤疾病交困下,三十二歲就去世了。

唐末神策軍中尉選立皇帝

公元840年正月,唐文宗病危。文宗先立的太子少年夭折,後立了敬宗之子李成美為太子,病榻上的文宗召令輔臣入宮,想命令大臣輔助太子監國。但是皇帝和宰輔大臣的重大決定卻被禁軍統帥仇士良和神策軍護軍中尉魚弘志否定了。他們怕太子繼位,功不由己,無擁立之功必會大權旁落,便以太子年幼為由主張另立。大臣李珏氣憤地說:“太子位已定,豈得中變!”仇士良置若罔聞。

仇士良帶領左右神策軍及飛龍廄騎士、羽林驍騎數千人號,自信地行進在長安城中。長安城中親王的聚居地稱為十六宅,在禁衛軍隊伍前騎行的宦官,邊走邊喊著:“迎大者!迎大者!”意為迎立皇室成員中年齡居長者。宦官和禁衛軍停在了穎王李炎的宅前,李炎是文宗的弟弟。

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仇士良統領著禁衛軍,就這樣將李炎奉迎入官,立為皇太弟,而太子則退身為陳王。幾天後,文宗去世,皇太弟李炎即皇帝位,為唐武宗,時年26歲。仇土良橫行朝廷二十餘年,殺死過二王、一妃、四宰相。在武宗朝適時地告老還鄉,竟然獲得了善終。死後抄沒其家時,發現藏有兵器數千件。

唐末宦官首領例行擔任神策軍中尉,唐武宗之後,唐朝後五位皇帝,有四位是被宦官選立的,即宣宗、懿宗、僖宗、昭宗。

唐宣宗李忱是武宗的叔父,以叔父的身份繼承侄子的皇位,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李忱之所以能夠獲得宦官的賞識,在於他善於韜光養晦。李忱自幼顯得智力低下,宮中所有人都認為他缺乏頭腦,宦官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會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武宗病危,宦官首領左神策軍護軍中尉馬元贄,與宦官同夥們定策於內廷,以皇帝的名義下詔,冊立李忱為皇太叔,代理軍國事務。兩天後,武宗病亡,李忱即位。

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但是宦官們不期然地看到,宣宗在主持武宗的喪禮上,神色凝重,接待群僚、處理政務十分得體。這才發現,宣宗不是他們所期望的痴呆皇帝。但是為時已晚。宣宗在位的十三年間,宦官沒有找到干政的機會。

唐懿宗李灌是宣宗的長子,但是得不到父皇的賞識,一直沒有被立為太子。宣宗青睞第三子李滋,欲立他為太子,又因李滋不是長子,而遲遲不能做出冊立的決定。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八月,宣宗病危,召輔政大臣入宮,秘密地囑託大臣王歸長等輔助李滋即位。

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三位輔政大臣與神策軍右軍中尉王茂玄之間,保持著不錯的關係;但神策軍左軍中尉王宗實,與他們素不同心。三位輔政大臣擔心王宗實有所異圖,便將王宗實調往準南監軍。王宗實接下敕書,準備啟程前往淮南。這時,神策軍左軍副使亓元實建議他到皇帝的寢殿,面見皇帝,以辦明是否是皇帝發下的敕書。王宗實與亓元實一同進入內廷,到了皇帝的寢殿,得知皇帝已死,大臣們正在宣宗的床前哭泣。王宗實呵斥輔臣王歸長等,指責他們矯詔。王宗實的威風,竟鎮住了所有在場的人沒有人敢於站出來與王宗實作對。

左神策軍中尉王宗實下令,派使到李漄府第,迎立李灌入宮。王宗實以死去的宣宗名義制定詔書,立李灌為皇太子,然後即位。逮捕王歸長等人,加以殺害。唐懿宗即位後,任命王宗實為驃騎將軍。

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成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七月,懿宗面臨告別人世。懿宗也沒有預定太子的人選,神策軍左軍中尉劉行深、右軍中尉韓文約乘皇帝病危,擅自作主,定立懿宗的第五子、十二歲的李儇為皇太子。次日,懿宗病故,僖宗李儇即位。

僖宗在皇位上度過了十五年的以遊樂為主的時光。他在位期間,宦官首領、神策軍中尉田令孜包攬政務,國內動亂四起,黃巢的造反大軍一度攻克長安,僖宗在五百名禁衛軍將士的護衛下,倉皇出逃,奔往成都避難,創下了唐朝皇帝第四次出逃避難的記錄。文徳元年(公元888年)三月,年僅二十七歲的僖宗因病去世。

僖宗病危時,大臣們一致認為皇帝的弟弟李保年齡居長而且有賢德,應該成為皇位繼承人。但是官任禁衛軍統帥的宦官楊復恭,卻要另立僖宗的另一個弟弟李曄。楊復恭是繼田今孜之後的又一任勢傾天下的宦官禁衛軍統帥,黃巢造反被撲滅後,僖宗回到長安,任命楊復恭取代田今孜的職務,為左神策軍中尉、六軍十二衛觀軍容使。這是宦官被授予的全面統領禁衛軍的職務,是宦官首領在唐朝接近敗亡之時,所獲得的空前絕後的軍事重職。楊復恭的主張得到了貫徹,神策軍右軍中財劉季述帶兵到長安的親王宅中,迎接李曄入宮。

昭宗李曄即位後,任命楊復恭為金吾上將軍,專典禁兵。楊復恭無例外地干預朝政,橫行肆虐。他收養六百名尊他為父的宦官,派他們到各地監軍,又在禁衛軍將士中,發展養子。楊復恭每次前往太極殿,都要乘坐肩輿,令宰相為之側目。昭宗企圖抑制這位跋扈宦官的權勢,但又怕刺激他作亂。楊復恭的養子胡守立在禁衛軍中勇冠六軍,如果輔助楊復恭作亂,必難制服。

唐末宦官弄權,致甘露之變發生,後五位皇帝中總有四位由宦官選立!

一天。昭宗親切地對楊復恭說:“卿家姓胡的養子在哪裡?我想讓他做內廷衛士的頭。”楊復恭叫來養子胡守立,昭宗賜他姓李,命名為李順節,令他掌管禁衛軍軍務。此後,李順節積極與楊復恭爭奪權勢,向皇帝揭發楊復恭的不軌情事。昭宗開始信賴李順節。

大順二年(891年),昭宗解除了楊復恭在朝中的統兵權,調任他為風翔監軍。楊復恭假意請求致仕,皇帝同意。不甘心從此寂寞的楊復恭,遁居於商山,與其養子守信、守亮舉兵叛亂。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大將李茂貞討平楊復恭之叛。楊復恭在與同夥的書信中,說到他叛亂的起因,乃是由於皇帝同意他致仕,他說:“吾於荊榛中立壽王(昭宗即位前為壽王),才得即位,廢定策國老,有如此負心門生天子!”楊復恭內心一直將昭宗視為他的門生,可見其狂妄至極。

結語

李順節代替了楊復恭的位置後,照例橫行無法。他出入都帶著衛兵。左、右神策軍中尉劉景宣和西門重遂決意扶助皇帝幹掉李順節。皇帝召見李順節,李順節帶著全副武裝的衛兵三百人來到銀臺門,被攔住。李順節只得一人跟隨劉景宣入內。進人殿廡時,劉景宣的一位部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李順節斬殺。效忠李順節的衛兵聞信,頓時叫喊著衝出皇宮,到長安城中瘋狂殺人劫貨。長安永寧裡的民眾度過了恐怖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