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戰國四大名將,他們的結局如何?為何只有王翦得以善終?

菜單

戰國四大名將,他們的結局如何?為何只有王翦得以善終?

《千字文》中記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戰國四大名將由此得名,他們分別是:秦國白起、王翦,趙國廉頗、李牧。他們都是從基層軍官開始做起,一步步成長為國之棟樑。

然而,即使他們曾經為國家衝鋒陷陣,攻城拔寨,立下赫赫戰功,可是,他們迎來的不止是封侯拜將,還伴隨著同僚的覬覦和君王的猜忌。

戰國四大名將,他們的結局如何?為何只有王翦得以善終?

白起輔佐秦昭襄王,屢立戰功,伊闕之戰,大敗韓魏24萬聯軍,為秦國蕩平東出之路;鄢郢之戰,攻陷楚國都城,楚王被迫遷都,楚國從此偏安一隅;長平之戰,全殲45萬趙軍主力,重創趙國。白起擔任秦軍主將的三十餘年內,攻陷城池七十餘座,為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長平之戰後,白起意圖一鼓作氣,攻破邯鄲,滅亡趙國,然而秦昭襄王卻採納了應侯范雎的建議,下令撤軍,因此白起與范雎有隙。而後,秦昭襄王又想繼續攻打邯鄲,白起苦言相勸,秦昭襄王一意孤行,白起只好稱病,拒絕出征。秦軍一敗再敗,白起被一貶再貶,最終,秦昭襄王聽信范雎讒言,白起被賜死杜郵亭。

戰國四大名將,他們的結局如何?為何只有王翦得以善終?

廉頗為我們留下了“將相和、負荊請罪、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等知名典故,是一位“明星將領”。廉頗因為伐齊大勝而被拜為上卿,秦趙長平之戰時,初期廉頗為趙國主將,廉頗抓住秦軍遠途作戰的缺點,採用深溝高壘的計謀,拒絕和秦軍正面對戰,抵禦秦軍三年之久。然而趙惠文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替代了廉頗,最終導致趙國的慘敗。燕國認為長平之戰後趙國主力死亡殆盡,國內空虛,便趁火打劫,廉頗臨危受命,大敗燕軍,擒殺燕軍主將慄腹,並長驅直入,兵圍燕國都城,迫使燕國割地求和。此戰過後,廉頗被封為信平君,並出任假相。

趙悼襄王繼位後,任命樂乘為主將替代廉頗,廉頗不忿,率眾攻打樂乘,而後便出走魏國。後來,秦國入侵趙國,趙軍節節敗退,趙悼襄王又想起了這位老將軍,可是佞臣郭開從中作梗,收買使者向趙悼襄王報告說廉頗老矣,使得趙悼襄王打消了召回廉頗的念頭,最終,廉頗這位輔佐三代趙王的老將鬱鬱而終,客死他鄉。

戰國四大名將,他們的結局如何?為何只有王翦得以善終?

李牧早期為趙國駐守邊疆,滅襤國、破東胡、降林胡,蕩清趙國北境的威脅,殲滅匈奴十萬騎兵,使得匈奴十餘年間不敢再進犯趙國邊境。後來,秦軍來犯,趙國危急,李牧奉命率師回援,在李牧的領導下,趙軍先後在肥之戰、番吾之戰中大敗秦軍,挽救趙國於水火。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兵攻打趙國,王翦深知有李牧在,戰場之上勝負難料,於是,使出反間計,重金賄賂曾經構陷廉頗老矣的趙相郭開,讓郭開誣告李牧謀反,趙王遷不加證實,立即派趙蔥去往前線替代李牧。李牧為社稷和軍民計,拒絕受命,趙王遷便派人暗中逮捕並斬殺了李牧。

戰國四大名將,他們的結局如何?為何只有王翦得以善終?

王翦是秦始皇掃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最大功臣,除了最先滅掉的韓國,其餘五國要麼是王翦所滅,要麼是其子王賁所滅。因為功勳卓著,王翦被封為武成侯,拜為太師。

王翦智而不暴,勇而多謀,不僅懂得如何制敵,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在王翦率領六十萬秦軍攻打楚國之時,王翦便三番五次地找到秦王政索要田地宅院,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知道,如今秦軍盡在他手,秦王政又生性多疑,肯定會猜忌於他。他只有表現出貪圖封賞,向秦王政傳達出:如果我想擁兵自立,天下都是我的,我又怎麼會討要封地呢?如此才會消除秦王政對他的猜疑。

在秦國一統天下之後,王翦沒有繼續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而是選擇急流勇退,告老還鄉,最終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中唯一得以善終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