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從“六卿專權”,四卿專政到“三家分晉”的博弈

菜單

從“六卿專權”,四卿專政到“三家分晉”的博弈

春秋中後期,晉國君權下移,國政為智氏、範氏、中行氏以及韓、趙、魏六家所把持,史稱“六卿專權”。既然是“六卿專權”,那又是如何變成“三家分晉”的呢?

一、六卿專權的形成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周天子權威下降,許多小的諸侯國被大國併吞,出現了大國諸侯專天子之權。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在這些諸侯國不斷壯大的過程中,他們國內的卿族勢力也再不斷增強,又出現了大夫專諸侯之權,晉國的六卿專權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形成的。

春秋初期,晉國宗族之一的曲沃武公憑藉權勢奪取了晉國的政權,史稱“曲沃代翼”。武公去世後,其子晉獻公繼位,那時武公奪位所依仗的貴族勢力強大。據《春秋左傳注》說:“晉桓、莊之族逼,獻公患之”。獻公認為能真正直接威脅君權的只有公族,為避免重蹈覆轍,他誅殺了公族中桓叔、莊伯的大部份公子,史稱“滅桓莊之族”。獻公晚年“驪姬之亂”的發生了,又使得群公子被盡逐出國。自此之後晉國曆代國君為防止公子干政,往往把除嗣子以外的諸子送居國外,史稱“國無公族”。如此一來晉國公室,所能依仗的近支公族勢力大減,給異姓氏族提供了出將入相的機會。

從“六卿專權”,四卿專政到“三家分晉”的博弈

晉文公時期,出於和爭霸的需要擴大了軍隊的建制,並把軍隊的統率權下放給六卿,使異姓氏族開始逐漸掌握國家的大權。晉成公是在大臣趙盾幫助下繼位的,為籠絡異姓卿族,他就把異姓卿族代為公族。此後異姓卿族權勢不斷膨脹,他們之間既有明爭暗鬥、相互攻伐,又不時的聯合剪除傾向於晉國公室的政治力量。在長期的鬥爭之中,實力較弱的逐漸被淘汰出局,剩下的智氏、範氏、中行氏以及韓、趙、魏六家,一時都不具備消滅其餘五家的實力。於是大家相互制約,輪流把持晉國政權,形成了一段長達六十餘年的“六卿專權”的和平競爭局面。

二、六卿專權到四卿專政

“六卿專權”是在晉國公室的力量被徹底削弱之後,六家卿族基本處於均勢狀態下暫時性的和平,因此這種表面上的和平是不可能持久的,只要各方利益出現大的變化,新一輪的新一輪的淘汰競爭就無可避免了。

公元前497年,趙氏發生內亂,趙鞅(趙氏宗主)殺邯鄲大夫趙午,趙午之子趙稷就以邯鄲為據點反叛趙鞅,於是趙鞅出兵攻打邯鄲。中行寅(中行氏宗主)與趙午還有範吉射(範氏宗主)都是姻親關係,於是他們就聯合攻擊趙鞅。

從“六卿專權”,四卿專政到“三家分晉”的博弈

趙鞅不敵,退守晉陽,中行氏和範氏進而兵圍晉陽。智氏、韓氏、魏氏三家又多與中行氏不和,便奉晉定公之命攻打他們。中行氏和範氏因此惱羞成怒,於是就調過頭來攻打晉定公。受內亂波及的晉國民眾,協助智氏、韓氏、魏氏三家的軍隊,幫助晉定公驅逐了範氏和中行氏。範氏和中行氏被驅逐後,他們的封地就被剩下的智、韓、魏、趙四家所瓜分,至此六卿專政的局面演變為四卿專政的格局。

三、四卿專政到三家分晉

晉出公認為範氏和中行氏被驅逐後,他們的封地應該收歸公室。四卿聯合將其瓜分的行為就激起了晉出公的不滿,於是晉出公就向齊國、魯國尋求幫助來討伐四卿。四卿聯合擊敗了晉出公,晉出公逃出晉國,死在了逃亡的路上。

晉出公死後,智伯瑤(智氏宗主)立了晉哀公,並趁機總攬了晉國一切政務,形成了“晉國政皆決於智伯”的局面。智伯大權在握,智伯的實力又為四家中最強的,因此他就驕橫了起來,對韓、魏、趙三家傲慢無禮,因此導致了三家與知氏的關係日趨緊張。

從“六卿專權”,四卿專政到“三家分晉”的博弈

為了進一步削弱韓、魏、趙三家,逐漸實現自己獨霸晉國的目的,智伯瑤就向三家索要土地。韓、魏兩家迫於自家實力不及智伯,也都不想率先和智伯交戰,於是就勉強答應了。趙襄子(趙氏宗主)與智伯矛盾較大,就拒絕割地給他。

智伯向趙氏索地未成,於是便脅迫魏、韓兩家協從他出兵討伐趙氏。趙襄子不敵智伯,退守晉陽避其鋒芒,三家聯軍便圍攻晉陽。趙氏據城以守雙方戰事持續了3年,最後智伯引汾水灌晉陽城。趙氏危亡之際,智伯也越發驕縱,韓、魏兩家懼怕自己會成為智伯下一個消滅的目標。在趙氏向他們提出反攻智伯時,兩家為了自己的利益便和趙氏聯合消滅了智氏,並瓜分了智氏的封地。

從“六卿專權”,四卿專政到“三家分晉”的博弈

至此,韓、趙、魏三家佔據了,除晉公室所有的絳和曲沃兩城之外的全部土地。三家各自為政,進行各種政治活動時,都不再借用晉君的名義。晉君反到要朝見於三家,晉國公室已是名存實亡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三家為諸侯,這樣韓、趙、魏三家就發展成為了三個新的獨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