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換一個角度看“市場成交參考價”

菜單

換一個角度看“市場成交參考價”

換一個角度看“市場成交參考價”

如我們上一篇文章《深圳二手房“參考價”各群體利弊解讀》所言,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逐漸浮現。已經有建行、農行、光大銀行先後站出來表態:

將把二手房成交參考價作為按揭貸款發放的參考依據

我們可以預期,未來所有的在深銀行都會執行這一“指引”,包括外資銀行。而且,我們更需要進一步預期:接下來監管方會加大力度查處經營貸流入房地產。

也即是說,

這一輪房地產短期調控,正在轉向金融政策為主要抓手

,透過控制買家的槓桿,實現市場的穩定。銀行按照參考價去放貸,實際上是變相提高買房首付,監管層查處經營貸流入房地產,實際上是斬斷實力派買家透過經營貸實現“槓桿接續”。在深圳,是如此,在京滬穗杭等超大城市,也都將是如此。

短期控制好房地產金融,對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去泡沫化,從來都是最正確,也是最有效的

。這也是我屢次在討論會上提出的:幾乎每一輪房價異常大漲的週期,都與貨幣政策顯著放寬有關,因此,打擊房地產炒作,實現房價的短期穩定,也一定要從房地產信貸政策入手。這些政策包括但不限於:提高首付、定向提高房貸利率、叫停抵押經營及裝修貸款等,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最典型者,是2007年房價暴漲之後,當年9月的提高首付以及加息(彼時房貸利息最高加到了7。83%)。

使用金融政策,要比使用行政政策,更加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也更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執行。因此,眼下收縮房地產金融政策的決策,無疑是正確的,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要做好這個準備,尤其那些高槓杆玩家。

這是我們對“深圳二手房成交參考價”的一個本質上的理解。基於此,我們來看看,接下來的市場會如何。

我認為,從“利空”的方面講,它會讓短期的二手房交易顯著下滑,有些買家會被“拒之門外”。但從“正面”的角度看,這個政策最大的好處,是會讓深圳房地產的泡m度更低、安全性更好。

從“利空”的角度看,假定各商業銀行嚴格執行以此為依據,則參考價的本質就是變相提高購房首付。這會對改善性買家的影響較小,而對首套買家的影響尤大。因為我們現在的二套購房首付已然極高——7-8成,與首套首付之間的差距達到一倍。由此,很多首套買家有可能會被迫退出市場,實力最強的那一批買家留下來。市場各方的預期會因此轉淡,市場交易短期會下來。但在最近這些日子,會出現搶閘現象,尤其是首套購房者,這個時候更會選擇去搶房子,趁銀行沒有改變按揭政策之前。這一點,很多觀點都已經談過了,具體會否如此,還要繼續觀察這個政策的落地情況。

但從“正面”的角度,它會讓深圳房地產的安全價值更加突出。老粉們知道,我從來不贊成大家在市場亢奮的時候入場,相反,我更願意像2018年底-2019年中做的那樣,對市場給出積極的看法。歷史以來,我們遇到過非常多的調控政策,但不管有沒有這些政策,它們都不是我們買入/賣出一個城市房地產的核心考慮。以前不是,現在也不是。深圳這一波的價格飛漲,原因我們之前已經剖析過了,只看結果,漲幅已經夠大,週期已經完成。只是因為新房限價,這個搶房熱潮一直得以延續罷了。市場上的貪婪、炒作之風,不可謂不濃,但這也沒什麼,每一次都是如此,參與者越是表現得貪婪,市場越是逼近尾聲。從泡m角度講,不健康的成分在增加。

過去的2020年,深圳的住戶部門槓桿率創下了6年新高——第一次超過了90%

(住戶負債增速遠超GDP增速),儘管不能以此一項資料蓋棺定論,但是值得警惕。

這個時候針對房地產部門,顯著收縮金融槓桿。假定執行1年,那麼,一定能夠有效降低深圳房地產2021年的槓桿水平——回到2017-2019年的均值水平是有希望的。健康的槓桿率,這是房地產市場上下游所共同希望看到的。

因此,我們說,從短期看,去槓桿的房貸政策會衝擊短期的住房交易,但是從長期看,它會讓深圳這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持續性更好。如果一個城市的競爭力依然卓越,但它的房價泡m程度因為調控變得更低了,那麼你買入的安全邊際無疑也就更高了。

但,值得指出的是,

市場健康程度的升落,實質上和房價跌漲不一定要有關係

。這一點,大部分人都弄混了,一直混。長期以來,人們經常性陷入一個誤區,認為市場不健康了,那麼就一定要透過價格下跌來複位。但調控是調控,價格是價格,價格是市場參與各方激烈博弈的一個最終結果。這個過程,起決定因素的從來都不是調控,而是其它力量。所以,經常我們看到,調控排山倒海的來了,市場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盤整之後,價格又繼續上攻了。原因就是,其它利於房價上漲的力量,勝過了調控帶來的壓力。

這次的參考價政策,我注意到有些觀點又開始使用“市場涼涼”的字眼。這是“一葉障目”的想法,事實也不支援,邏輯更不支援。持這類觀點的自媒體,或是不那麼懂深圳,或是不那麼懂房地產。簡單一句話,他們沒有看到上述說的深圳“其它力量”的變化。

到今天為止,有關深圳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資料都差不多出爐了——包括GDP、商事主體、存貸款等等,還差至為重要的人口資料而已,這些資料無一不在繼續告訴我們:深圳對全國的人口資金吸附能力繼續增強,城市依然保持了強大的競爭力。我之前已經寫過少許,這裡增加補充。

深圳市官方春節拜年信,資訊量很足,GDP2。77萬億,增速3。1%,四大城市居首,這個大家都知道了。去年(至2020。12。25)商事主體達到358。6萬戶,增速9。4%,全國第一,這說明了海內外的企業依然願意投資深圳,他們會創造更多的就業、財富。持續增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代表經濟的發展質量在繼續走高。人口的資料雖然沒有看到,但是我相信依然會有數十萬,最新的機構統計也顯示,深圳人口吸附力依然是全國第一。

換一個角度看“市場成交參考價”

以上這些,放到房地產,用句大俗話說,就是所謂

樓市的“接盤俠”在繼續生產

。這就是上面說的“其它力量”,我看到了,市場各方也都看到了。那麼,如果不是家庭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身為賣家的業主會選擇降價賣房子嗎?更別說按參考價賣房了。人口、資金在繼續流入,財富在繼續成長,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參考深圳的公園建設),房地產的遠期空間就會繼續得到支撐。這個基本面的力量會和調控政策進行博弈,並且它最終一定會勝出。

是以,賣家顯然會選擇扛,努力的扛,不管三七二十四,讓買家一次性付款。而且,我必須要告訴大家:

在深圳“扛”的成功率,要遠遠高於其它城市,包括同類超大城市

。這個結果,就是:“終究還是我(買家)扛下了所有”。從來如此,我沒有看出來這次會有啥不同。

在這個力量博弈的過程中,唯一能夠起到緩衝作用的,就是住房供應量的改善。供應量的增加等於是調控政策的“友軍”,但從眼下看,這個“友軍”沒有爆發,未來也不太有希望能夠爆發。

所以,我一直說,類似京滬廣深,調控的目標絕對不能定在“房價環比零增長”上,

只要能夠讓這些超大城市的房價漲得慢一些,就是調控成功

回到開頭,這一切在於商業銀行嚴格執行“參考價”,但對此,我有些疑慮,金融市場也是一個競爭的市場,很難透過顯低於市場成交價的管制提要求。我們需要看到更多的監管行動,才能做出進一步的確認。

歡迎理性討論,掃描下方微訊號入群交流,請備註身份,中介、同行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