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吾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背後隱藏了什麼故事?

菜單

“吾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背後隱藏了什麼故事?

“吾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這句名言,來源於東晉時期。東晉王朝的建立離不開兩大開國元勳,一位是王導,另一位是周覬。周覬,字伯仁,他年少的時候就有很好的名聲,後來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進入了政壇。

“吾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背後隱藏了什麼故事?

周覬被任命為荊州刺史,正當他興高采烈地去上任的時候,正好趕上叛亂。這回刺史當不成了,沒辦法周覬只好投奔王敦,後來又投靠了司馬睿。司馬睿即位後任命他為尚書兼太子少傅。周覬十分好酒,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多次被貶,可不幾天又官復原職了。

“吾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背後隱藏了什麼故事?

後來,王敦造反打敗了朝廷大軍,有人勸周覬逃走,可週覬並沒有逃走。後來被王敦抓住殺害了。那“吾不殺仁,伯仁因我而死”這句名言是怎麼來的呢?王敦剛造反的時候,有人上奏司馬睿,把王家人全部殺掉。當時王導領著全家老小正跪在宮門口請罪。周覬正準備進宮,王導喊住周覬說:“伯仁,我把全家的性命都託付給你了”!周覬根本就沒理他直接進宮去了。

“吾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背後隱藏了什麼故事?

周凱進宮見到皇帝后,說了王導很多好話,反覆陳述他的忠誠,並乞求皇帝赦免了他。皇帝聽取了他的意見,沒有殺王導一家。天黑的時候,周覬才醉醺醺地從宮裡出來,此時王導一家人還在宮門口跪著,王導對他打招呼,周凱還是沒有理他。回到家後,周覬不放心又寫了奏章,為王導辯解。

“吾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背後隱藏了什麼故事?

王導並不知道是周覬救了自己,心裡非常恨他。王敦執掌握大權後,問王導:“周覬才華橫溢,是難得的人才,應該進入三公行列”。王導沒說話。王王敦又說:“要不做尚書令或者僕射怎麼樣?”王導還是沒說話。王敦說:“要不乾脆殺了,”王導仍然不說話。結果周覬被處死了。

“吾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背後隱藏了什麼故事?

後來,王導整理檔案的時候發現了周凱營救他的奏章。王導才明白他們一家是怎麼活下來的。於是心痛不已,號啕大哭,淚流滿面的說:“吾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我無知,辜負了這個好朋友啊!”從此這句名言就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