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史上最早的免稅通光憑證:鄂君啟金節為何能儲存2000年,它的發現有何價值

菜單

史上最早的免稅通光憑證:鄂君啟金節為何能儲存2000年,它的發現有何價值

說出來也許你不會相信?在世界上,居然還有這樣如此神奇的物件。它看起雖像竹板,上刻錯金銘文,而它最神奇的地方在於——能免稅。或許,你感覺那是不可能的,但我跟你講,世間確有此物,如今就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的“何以中國”展陳列。那你知道它,為何會有如此大的特權,它究竟是何來歷呢?大家好,我是文同學,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鄂君啟金節。

鄂君啟金節

話說在2000多年前,一位楚國帥哥帶著一船貨物,要出關做生意,過關卡時,被大兵攔下,要求接受檢查,依法納稅。這時,這位帥哥從衣兜裡掏出一塊竹板,遞給大兵,大兵一看,直接放行,免稅透過。那這塊竹板為什麼這麼神奇,可以直接免稅呢?

原來,它就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免稅通光憑證,是戰國時期楚懷王賜給鄂地封君,名叫啟的金節,封地就在今天湖北鄂州一帶。而這塊竹板為何會儲存2000年,至今不會沒有被腐爛,這樣是有原因的。雖然我們看它像竹板,但它實際是是青銅的,是用焚失法鑄造而成。節上鑲嵌錯金篆書銘文,除了詳細記錄了車舟數量、行程期限、所經城邑以及運載物品種類之外,還要求鄂君啟在每年稅務結束之後,交回金節,進行核驗,若未出現違反規定的行為,再經楚懷王批准,重新執行新一輪免稅限額。

史上最早的免稅通光憑證:鄂君啟金節為何能儲存2000年,它的發現有何價值

金節起源及發現

在古代,節又被稱為符節,與陝西博物館的杜虎符中的符,是一個道理,是作為身份的一種憑證。節在最開始的時候,是用竹板做的,後來才出現了用角、金、銅、玉等多種材質。是古人選取一段有節的竹子,劈成兩半,一半交給朝廷,一半留給外任官員或出征將帥;若朝廷派官員外出公幹,遇到關卡查驗的時候,將板一亮,且竹節的位置能對得上,那就可以直接透過。而鄂君啟金節正好

繼承了這一傳統文化精髓

,如果我們要是按照金節的弧度來看,應該是有五片這樣的竹板,才能合成一個竹筒。而它的鑄成年代,如果按照金節銘文和相關文獻記錄來推算,應該是在公元前323年,也就是距今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

它的出土

,不是在古墓,也不是在古城遺址,而是發掘於縣城東頭一處花園中。

1957年4月,安徽省壽縣城邱家花園內一共出土四件。1960年,文物工作者又從安徽蒙城縣,徵得一件,合計五件。金節分為“車節”和“舟節”,其中車節三件,舟節兩件。車節長29。5、寬7。3、厚0。7、弧寬8釐米,據節上銘文記載,車節為路面通關憑證,其規定鄂君所販運輸的貨物除軍備物資外,最多免徵50輛,涉及路線範圍為現在的河南南部和安徽、湖北等地。而舟節長31、寬7。3、厚0。7、弧寬8釐米,據銘文記載,舟節為水路通行證,所販運的貨物除牛馬等牲畜外,最多可以免徵為150艘,涉及路線範圍為現在的漢水、長江、湘江等地。金節為青銅質地,呈竹節形,上書錯金篆書銘文,現分別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安徽博物院。

史上最早的免稅通光憑證:鄂君啟金節為何能儲存2000年,它的發現有何價值

鑄造技藝

金節銘文筆力遒健,文字清晰,佈局規整,採用錯金銀工藝,用金絲鑲嵌而成,金光奪目。早在商周時期,我們的先輩們,就已經掌握了一項名叫“錯金銀”的工藝,主要是用來裝飾在各種器皿、車馬器具以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也就是將金、銀大量塗抹在青銅器表面,從而提升整件器物的美感。金銀錯作為中國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它的出現,比青銅工藝整整晚了1000多年,直到春秋中晚期才興盛起來的。後來,古人為了防止市面出現盜版,從而影響市場經濟執行規律,於是呼,就在原先塗抹金、銀工藝技術上,實現了再創新,將一根根金絲硬生生地鑲嵌在金節的銘文上,從而達到去偽求真的效果。

史上最早的免稅通光憑證:鄂君啟金節為何能儲存2000年,它的發現有何價值

書法藝術

楚國原在東周時期文化比較落後,他們敬神崇巫。公元前520年,東周王朝的一次政變,使兵敗的王子服率東周的舊宗族及百工攜王室所有的典籍逃奔楚國,這是東周文化的一次大遷徙。隨著中原文化的滲入,與當地土著文化以及巫術等方面的融合,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楚文化。楚文化不同於中原文化,它極富浪漫色彩,給人一種神秘感。楚系文字端秀瘦勁、結體修長的特點被小篆所吸收,但它參差錯落、靈動自由的特點又是小篆所不具有的。“鄂君啟金節”即為楚系文字的代表之一。

“鄂君啟金節”的銘文書寫用筆不計工拙,多以露鋒而為之,行筆流暢自如,迅疾而爽健,少有提按頓挫的筆法。結字雖偏長,但不像小篆那樣碩長,雖是官方文字,又不像小篆那樣整齊劃一、矩鑊森嚴。透過它的結字,可以看到偏旁部首間的參差、錯落、揖讓、呼應等。節中仍然保留著只有在兩週金文中才有的極富裝飾性的“肥筆”,小篆中已看不到它的蹤跡,這也是楚文字與兩週金文之間的關係所在。由於“鄂君啟金節”為竹節狀,這樣自然地把整個章法分為兩部分,但文字並沒有因“竹節”中斷而另起一行,而是繼續“書寫”。這種章法在幾千年以後的今天仍被人們有意效仿,只不過是文字的排列不同罷了。節中文字的行與行之間有陰刻直線,看上去就像一片片竹簡併列在一起,使整個章法動中求靜。此節字距大於行距,橫有列,豎有行,文字錯金分佈在銅節之上,猶如漆黑夜空的點點星辰,耀眼而奪目。

結束語

鄂君啟金節,不僅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免稅通關憑證,也是為我們日後研究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商貿活動,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它不僅在史料價值上具有極高的造詣,而且在其他方面,如美學與文物等方面也有所體現。被後人視為國之重寶、稀世之珍。好了,我們今天的內容就講到這裡,我是文同學。記得關注與評論,讓我們一起看文物,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