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做事情3分鐘熱度,家長巧用“延遲滿足”,輕鬆讓孩子堅持下來

菜單

做事情3分鐘熱度,家長巧用“延遲滿足”,輕鬆讓孩子堅持下來

古希臘著名思想家柏拉圖

曾經說過:“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可見耐心對於一個人來說的重要性。

然而,在我們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經常是3分鐘熱度,不會輕易堅持下來,這往往讓家長們非常頭疼。

同事劉女士的孩子芳芳就是這樣,芳芳今年八歲,剛上小學三年級,平常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新鮮勁過了,就不去做了。

做事情3分鐘熱度,家長巧用“延遲滿足”,輕鬆讓孩子堅持下來

上次路過一家琴行,芳芳看見裡面的老師彈得一首好曲子,讓芳芳在外面聽得如痴如醉,便嚷嚷著讓媽媽幫她報一個鋼琴興趣班。起初,劉女士是拒絕的。但是,架不住芳芳的多次懇求,最終還是給她報了這個鋼琴興趣班。

當芳芳如願以償的能夠學到自己想學的鋼琴時,心裡面也是非常的高興,每天都讓媽媽早早的將她送到鋼琴班裡去演奏,希望早日能達到琴行那位老師所演奏的程度。可是,沒過兩週,芳芳卻因為彈奏難度的增大而不學了,惹得劉女士是一陣生氣。

像芳芳這樣,做事情3分鐘熱度的孩子還是比較常見的。大部分原因是平常家長對於孩子的刻意滿足所造成的,就會導致孩子經常性的沒有耐心去等到自己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孩子的做事情3分鐘熱度表現在哪些方面

1。 知難而退

不少孩子會在做一件事情上面,出現知難而退的情況。就是原先對這件事情上面會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只要遇到一點小小的困難,他們就輕言要放棄。

像上文中提到的芳芳一樣,她本來是出於對鋼琴演奏的喜愛而選擇讓自己的媽媽幫她報了鋼琴興趣班,而她卻在學習彈奏之時,發現鋼琴並沒有如自己想象中的那樣簡單,就產生了畏難的情緒,不想再繼續學習下去了。

這種知難而退的表現,也能體現孩子在做事情上面只是三分鐘熱度,並不是真正的喜歡做這件事情,如果喜歡的話,他們就會想辦法,知難而進,克服困難。

做事情3分鐘熱度,家長巧用“延遲滿足”,輕鬆讓孩子堅持下來

2。 不再浪費過多的時間

我們能夠很明顯的看出,孩子在做某件事情上的興趣一但結束,他們就不願意再在這件事情上面浪費過多的時間。

剛給孩子買這個玩具時,孩子通常愛不釋手,每天都投入過多的時間,去玩這個玩具。等到興趣勁一過,孩子就會隨手把玩具扔到一個地方,連續幾天都不會再去花時間去觸碰這個玩具。之後,也許只是突然來了興趣會去玩玩。

孩子在做事情上面,只是3分鐘熱度的喜愛,所以他們在上面所花費的時間也會由高到低地進行相應的遞減。

做事情3分鐘熱度,家長巧用“延遲滿足”,輕鬆讓孩子堅持下來

3。 注意力不集中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 居維葉

曾經說過:“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可見,注意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而做事情3分鐘熱度的孩子,往往在注意力方面都會特別的不集中。

(1)孩子本來在房間裡面,正在寫著作業,突然聽到樓下孩子踢足球的吵鬧聲,就會忍不住的去放下手中的筆,下去和那些孩子們一起去踢球。

(2)孩子在玩著自己的舊玩具,一聽到爸爸回家給他買了新的玩具,就會立刻扔下手中的玩具,迫不及待的去檢視爸爸給他買的新玩具到底是什麼樣的。

像這樣一般做事情三分鐘熱度的孩子,就會很難堅持的去完成一件事情,個人的自控能力會比較差,很容易就受到外界其他事情的影響。

做事情3分鐘熱度,家長巧用“延遲滿足”,輕鬆讓孩子堅持下來

孩子做事情三分鐘熱度,長此以往會造成什麼後果

1。 遇到困難就退縮

3分鐘熱度的孩子,往往他們在今後做事情的時候,只能夠產生一時的興趣,而難以堅持下來,在遇到困難時,就會出現退縮的情況。

(1)孩子喜歡去游泳,孩子在嗆了一次水後,就不願意再此下水了。

(2)孩子平常挺喜歡學數學的,因為一道難題把他難住了,他就從此不喜歡學數學了。

這樣的孩子一遇到小小的困難就畏難,喪失了自己的興趣,不敢繼續做下去。等到他們長大之後,也很難擔負得起更重的任務,又怎麼能夠取得相應的成就呢?

做事情3分鐘熱度,家長巧用“延遲滿足”,輕鬆讓孩子堅持下來

2。 會讓孩子沒有責任感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

說過:“責任並不是一種由外部強加在人身上的義務,而是我們需要對自己所關心的事件做出反應。”

如果孩子在做事情上面總是3分鐘熱度,那麼他在他所關心的事情上面做出的反應也就是這樣的:

(1)“這個玩具反正也是我自己的,我感覺玩了幾天沒意思了,就隨手丟棄在一邊吧”

(2)“反正這次又不是我一個沒考好,老師也不會只怪我一人。”

孩子缺乏責任感之後,就會讓他們在任何事情上面都顯得非常的消極被動,出現等待、拖延、懶惰的情況,沒有家長監督的情況下,他們就無法做好任何一件事情。

這種沒有責任感的態度和行事習慣,會導致他們變得非常的自私,從而限制他們與身邊人交往的深度,影響他們個人的世界觀。

做事情3分鐘熱度,家長巧用“延遲滿足”,輕鬆讓孩子堅持下來

如何利用“延遲滿足”來改變孩子3分鐘熱度的情況

上世紀六十年代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 米歇爾

,在斯坦福大學的一所幼兒園內,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延遲滿足”的實驗,他讓實驗人員告訴孩子,現在吃掉糖果可以得到一塊糖作為獎勵;如果等待二十分鐘再吃的話,就可以額外的得到一塊糖。

結果,透過這項實驗他得出了結論:

延遲滿足

是一種很好的

自我控制能力

,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形下,能夠做到調節自己的行為,

抵制住衝動與誘惑,堅持不懈地

完成這項任務。

我們如果使用合理的方法,讓孩子也形成這樣的能力,是可以改變孩子3分鐘熱度情況的。

做事情3分鐘熱度,家長巧用“延遲滿足”,輕鬆讓孩子堅持下來

1。 培養孩子從短暫延遲開始做起

我們讓孩子改變三分鐘熱度的情況,可以從短暫延遲做起,慢慢地循序漸進,讓孩子改變這一情況。

可以對孩子說:“寶貝只要你在不想彈鋼琴的時候,再堅持的上幾天課,媽媽就會給你一個小小的獎勵。”

只要孩子在練鋼琴上面,能夠再堅持幾節課,並且可以在這段時間裡面不再出現浮躁和畏難的情緒,我們目的就算基本達到了。她只要堅持下來,等她過上幾天,自然也就能夠找到相應的方法來應對這個困難了。

做事情3分鐘熱度,家長巧用“延遲滿足”,輕鬆讓孩子堅持下來

2。 讓孩子自己掌控著延遲過程

1976年加拿大研究人員米勒和蕾切爾小組

在一篇論文中這樣寫到:當孩子自己覺得掌握著延遲的過程,那麼他主動延遲的時間會更長;相反,如果孩子發現被別人控制著延遲,那麼他的延遲時間就會很容易的縮短。

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不要刻意的去逼迫孩子在一件事情上的延遲過程,而是要鼓勵他們自己做出選擇。

“孩子,要是你真正的喜歡游泳這項運動,就一定要堅持下來,不要沒學幾天就放棄,這樣我們是會笑話你的。”

我們鼓勵著孩子自己做出選擇,讓他能夠將做這件事情的延遲時間變長。

當孩子在做事情3分鐘熱度的時候,我們不妨使用這種方法,讓孩子可以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