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春節習俗及由來

菜單

春節習俗及由來

春節習俗及由來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那麼你瞭解春節嗎,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它有什麼傳說故事,春節的起源又是怎麼來的,這些你都知道嗎?話不多說,接下來就讓我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們的春節吧!

春節習俗及由來

春節的起源

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週期,穀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

又傳,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硃砂塗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

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在不同時代,春節的名稱也有不同。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西曆01月01日,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人們把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春節,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

臘月三十

除夕:“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貼門神: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現在人們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 寄託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貼春聯:春聯亦名“門對”、“對聯”、“桃符”等,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而得名。

春節習俗及由來

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吃年夜飯、守歲: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春節習俗及由來

正月初一:雞日

早起:有的人認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會塌。所以要早起。

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習俗及由來

拜年: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

春節習俗及由來

給壓歲錢:壓歲錢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佔歲: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

貼畫雞: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來驅鬼怪邪氣。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聚財: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

團圓飯:一年一次的團圓飯充分的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春節習俗及由來

正月初二:狗日

祭財神(開齋日):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迎婿日:出嫁的女兒要攜夫婿及子女回家過年。

春節習俗及由來

正月初三:豬日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豬的日子,故稱“豬日”,在這一天裡,人們習慣不殺豬。傳統習俗要燒門神紙。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正月初四:

羊日

正月初四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裡,人們不能殺羊,羊日是漢族民間迎神的日子。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漢族民俗中說的“扔窮”。

春節習俗及由來

正月初五:牛日

牛日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到來的這一年裡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正月初六:

馬日

農曆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正月初七:

人日

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正月初八:穀日

穀日: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順星: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

春節習俗及由來

正月初九:天日

天日: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

正月初十:石頭生日

石不動: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

賀老鼠嫁女:舊時民間俗信。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

春節習俗及由來

正月十一:子婿日

民歌中有“十一請子婿”的說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們在這一天宴請子婿。

正月十二:

搭燈棚: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雲:“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春節習俗及由來

正月十五:

元宵節

元宵節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主要活動有:燈會、吃元宵、演社火。

春節習俗及由來

編輯:溫曉穎、叢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