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治理洪水氾濫,大禹與父親同用神器息壤,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遇難?

菜單

治理洪水氾濫,大禹與父親同用神器息壤,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遇難?

治理洪水氾濫,大禹與父親同用神器息壤,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遇難?

上古洪荒時期,大禹帶領百姓苦戰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疏通了河道,戰勝了水患。

大禹的義舉和功德,也得到了天下百姓的一致擁護和愛戴,被推舉為治理天下的一代帝王。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在大禹之前,他的父親鯀,卻因為治理水患,從而受到天帝的懲罰遇難。

相傳,上古時期,由於人類爭權奪利、作惡多端,惹得天怒人怨,天帝一怒之下,降下洪水天災,來懲罰作惡之人。

“源易緣”注意到,這場天災,使得每天被淹死、餓死凍死、以及遇到毒蛇猛獸害死的人,不計其數。

看到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飢寒交迫之中,天帝的孫子、大禹的父親鯀,不忍再看下去,就找到祖父,請求天帝阻止洪水繼續氾濫,拯救蒼生。

治理洪水氾濫,大禹與父親同用神器息壤,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遇難?

但天帝認為,之所以天降災禍,是因為人間的百姓作惡太多,應該受到懲罰,就沒有理會鯀的建議。

遭到祖父的拒絕,又實在不忍心看到天下百姓們的慘不忍睹,大禹的父親決定冒一次險,盜竊天帝的寶物——息壤。

什麼又是“息壤”呢,值得鯀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偷出來?

查閱《山海經》,“源易緣”在《海內經》一章節中注意到,息壤作為先天的神器、天帝的寶物之一,是一種可以使自己生長不息的神奇土壤。

息壤雖然一塊兒只有幾寸大小,卻是出奇地重。

神話傳說中稱:息壤只需要其中一小塊投向大地,就會堆積成山,築成的堤壩,使得再大的洪水也淹不到,再猛烈的洪水也只能順著溝渠流走。

通俗地理解,“息壤”就是一種神奇的土地或土壤。

治理洪水氾濫,大禹與父親同用神器息壤,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遇難?

中國的傳統《周易》文化中稱,五行中的土地,可用“坤卦”或“艮卦”代表,而洪水五行屬性為水,所代表的易經八卦為“坎卦”。五行相生相剋的自然原理,就是金可生水,而土能克水。

按常理講,大禹的父親成功竊得息壤後,是可以治服水患的,為何卻被天帝殺死在田野之中呢?

原來,鯀向天帝借息壤失敗後,就來到天界御河邊,請神龜幫助,將息壤盜出。

息壤隨之向數百、數千裡開外伸展,成功將洪水緩緩逼退,逃難的人們又重新回到家鄉,重建家園。

但好景不長,天帝得知息壤被鯀偷走後,認為鯀觸犯天條。

於是發了雷霆之怒,派出火神祝融治鯀死罪,並奪回息壤神器。

治理洪水氾濫,大禹與父親同用神器息壤,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遇難?

息壤被拿回後,洪水再度重擊而來,重建的家園又一次被摧毀了。

鯀死後,他的兒子大禹繼承父親遺志,避開了父親用息壤堵塞洪水的教訓,而是採用了疏匯入海的辦法,從源頭上消除了水災。

“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禹乃以息土填洪水”。

在一些古籍中,也可以看到,大禹治水時除了方法上“以疏治洪”更高明些外,同時還有河伯為他獻出了河圖、大禹擊殺巫支邪等水怪等。

同樣為了天下蒼生,同樣為了治理水患,鯀因此被天帝誅殺,而大禹卻後來成為一代明君,入選“三皇五帝”之列。

神話傳說中,更重要的一點是:大禹治理水患、拯救人類的決心,終於感動了天帝,得到了天帝的神器“息壤”。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參考資料:《山海經》、《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國神話》、《西遊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