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西晉滅亡時因朝廷和農民的矛盾並非主要矛盾而義軍較少

菜單

西晉滅亡時因朝廷和農民的矛盾並非主要矛盾而義軍較少

所謂義軍通俗上是認為農民起義軍,是由底層人民對封建統治者的反抗。西晉時期也有農民起義,比如永嘉年間的杜弢起義,只不過相對於宋朝來說,西晉的起義情況較少。主要原因有幾方面:

西晉時期朝廷與農民之間的矛盾並不是當時的主要矛盾

從歷朝農民起義來看,造成農民起義的原因是兩個階層之間的矛盾激化到無法調和,農民生存環境惡化到無法忍受,才引發了反對封建統治的農民起義。比如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漢朝的綠林農民起義,以及宋朝的王小波、李順起義,方臘起義等。這些農民起義具有共同點,就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統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封建朝廷透過苛政、沉重賦役等方式,讓農民無法繼續生存,才導致的農民起義。而看西晉時期,這種統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並不是主要的矛盾。

西晉自建立到滅亡總共才五十一年,結合西晉歷史來看是一個短命王朝。而西晉幾代皇帝及掌權者,也並非推行對農民階層造成沉重負擔的政令。晉武帝司馬炎時期的“太康之治”,的農民來說是休養生息的時期。司馬炎之後,雖然司馬衷無能,但即便是專權的賈南風,也任用能臣,營造了十餘年的穩定局勢。之後八王之亂,才讓西晉王朝徹底分崩離析,最終五胡亂華,導致西晉滅亡。

西晉滅亡時因朝廷和農民的矛盾並非主要矛盾而義軍較少

司馬炎

在西晉國祚五十一年的過程之中,前期有司馬炎治世有為,後有賈南風專政,再之後便是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這整個過程之中,西晉王朝的主要矛盾一直集中在統治階層,並未對農民階層造成極大的負擔。賈南風專政和八王之亂,是司馬氏宗親外戚等勢力之間的矛盾;而等到八王之亂後的五胡力量侵入,便是漢民族與胡族之間的矛盾。

而農民階層在整個西晉王朝歷史中,都並未成為主要矛盾的一方,雖然也被裹挾參與到西晉後期的征戰之中,比如流民軍等力量參與到了八王之亂中,但都是無奈之下求存的舉動,並未有主動意識去反抗當時的局勢。

正是因為西晉王朝的主要矛盾,並不是統治階層與農民階層之間的矛盾,才導致了西晉時期農民起義並不多。而宋朝時的賦稅政策等方面對農民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因此才導致了宋朝時農民起義如此頻繁。

西晉時期農民缺乏形成起義軍的條件

與宋朝相對內部穩定的局勢不同,西晉時期的局勢並不是形成起義軍的條件。

首先是自漢末之後的群雄割據,導致起義軍無法形成。

西晉滅亡時因朝廷和農民的矛盾並非主要矛盾而義軍較少

黃巾起義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同時,農民生活艱辛,也爆發了黃巾軍等農民起義,但是也漢末的農民起義也同樣遭到了豪強地主和統治階層的強烈壓制,最終黃巾軍在各路群雄的圍剿之下覆滅。這個過程其實是將農民起義的基礎打破,自黃巾軍農民起義之後,直到兩晉南北朝時期,農民起義其實都不多。這除了主要矛盾轉變的原因之外,還因為具有官方性質的地方豪強力量崛起,導致了對於統治階級的反抗力量變化,由原本為生存而起義的農民力量,變成了以爭奪天下權柄為目的的群雄。

三國時期的群雄割據,各方豪傑起兵逐鹿天下,這是有著明確目的和嚴密組織地對統治階層的覆滅,已經與為生存而戰的農民起義有了根本不同。而群雄割據情況下,各方頗具規模的勢力,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也就斷絕了農民起義情況的出現。而西晉自建立到滅亡,經歷三國紛爭時期,也自然並不是農民起義的時機,也自然少有義軍的出現。

當然了,需要注意的是,三國紛爭導致人口大量減少,農民力量無法形成有力的起義來生存,只能依託於各方力量,農民失去田地,參軍再戰死的情況非常普遍。曹操曾經所說的“千里無雞鳴”正是說明那時候的人口銳減。而等到西晉統一全國之後,初期進行了休養生息增殖人口的各項措施,所以西晉王朝是農民階層復甦增長人口的階段,也就無法形成有力的起義。

西晉滅亡時因朝廷和農民的矛盾並非主要矛盾而義軍較少

曹操

而且,西晉後期戰亂頻繁,司馬氏宗親之間互相征伐,也是裹挾了經過西晉前期增殖的人口來進行爭奪西晉權柄,這又是一次對農民階層人口的消耗。在西晉後期戰亂頻繁的情況下,農民階層也就依舊無法形成有力的農民起義。而相比西晉來說,宋朝的農民起義並沒有經歷較大規模的群雄割據,相對而言,王朝內部相對穩定,農民起義也就有了發生的時機。這也就造成了西晉義軍少而宋朝義軍較多的現象了。

兩晉時期的義軍缺乏主動性,是用來爭權奪利的工具

其實西晉時期的也有農民起義,永嘉年間的杜弢起義是發生在荊、湘地區的起義,是由巴蜀流民發起,以杜弢為首歷時四年的流民起義。而西晉時期的流民,是永嘉之亂五胡侵入中原,導致的農民流離失所,只能四處逃亡所形成的流民。而西晉的流民力量,經常被一些勢力所利用,如西晉末期匈奴、羯族起兵,幷州大亂農民紛紛逃亡,幷州司馬騰便帶領流民前往冀州,形成了有一定軍事力量的流民軍團。

西晉末期的流民軍團主要組成就是農民,流民軍團雖然多有軍事活動,但卻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農民起義,流民軍團的領袖多是士族、官吏等,多被稱流民帥。流民帥帶領流民軍團,參與西晉末期至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的許多軍事活動之中。五胡十六國時期,李農、冉閔都是流民帥,東晉郗鑑、蘇峻等也是流民帥,都參與了許多軍事活動。

西晉滅亡時因朝廷和農民的矛盾並非主要矛盾而義軍較少

冉閔

而看西晉時期的流亡農民,雖然能夠在特定情況下,像杜弢起義一樣為了生存而起義反抗統治階層,但卻大多被士族階層所利用。並且加之五胡入華的特殊局勢,讓流亡農民更加難以生存,更難以形成有力的起義軍。而且流亡農民為躲避胡族屠殺,四處奔逃以求生存,其實已經無力再去形成有規模的起義軍。依仗具有官方性質的流民帥,進行有目的性的軍事活動,才是流民軍團生存的選擇。

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也導致了西晉的農民即便面對生存危機,也無法形成對抗統治階層的起義軍。而流民力量也成為了各方勢力爭權奪利的工具。

綜上所述,西晉時期無法形成較多起義軍的原因,與西晉時期的主要矛盾並非統治階層與農民階層之間的矛盾有著很大關係。而且,自漢末之後,農民階層人口受損嚴重,加之西晉後期戰亂頻繁,即便流亡農民也為了生存而妥協求存於具有官方性質的流民帥,也就造成了農民階層無法形成有規模的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