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菜單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在戰國周赧王時期,戰國的烽煙愈演愈烈。當時的天下成敗未定。秦國、齊國兩強並立,在它們之間,在中原的大地上進行著一場巨大的博弈。

這場博弈,將當時所有的諸侯國都捲了進去。大家都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奮鬥著。那麼,在這場博弈中,誰又能笑到最後,成為最後的獲益者呢?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博弈前的戰國形勢圖

第一個登場的國家,夢想稱霸的宋國和它的國君宋康王。

宋國是戰國中的一箇中等國家,但是這個國家的國君都有著一顆嚮往稱霸的心。這個國家的由來是,當年武王伐紂之後,讓紂王的兒子武庚繼承殷商的社稷,管叔、蔡叔輔之。後因為武庚和管叔、蔡叔作亂,周公誅武庚,讓微子開繼承社稷,封為宋國。

宋國一直都有著稱霸天下的野心。春秋時就有一個以講“仁義”出名的宋襄公,他就有繼承齊桓公的霸業的願望。可是,最後由於被諷刺為“蠢豬式的仁義”,屢遭挫敗,落得個身死人笑的下場。

到了戰國時期,宋國以中等國家的姿態屹立中原。雖然對小國它是制之有餘,可是對大國來說,它則是一塊案板上的肥肉。只是它地處幾個強國之間,大家不好下手而已。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宋康王

宋國地處中原,有著當時最繁華的大商業都市定陶,國力並不算衰弱。如果勵精圖治,再加上適當的外交策略,宋國還是能夠繼續存活下去,而且還可能有所作為。可是,宋國由於它的國君的野心,使自己成為了中原的一隻刺蝟。

宋國到了最後一個國君偃的時候,他自立為王,史書上稱之為康王。這個人急於稱霸的到了極點。而偶然的自然現象也加助了他的野心。

當時,宋國的城牆拐角的雀巢中,孵出了一隻雛鷹。這本身只是一個自然現象。可是他卻讓人占卜,占卜的人迎合他說,“卦象吉利,以小生出巨大,一定會稱霸天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於是相信占卜人的話的宋康王十分高興,他起兵佔領滕國,討伐薛國。然後又打敗了齊國,佔領了齊國的五座城池。向南打敗楚國,奪取了楚國三百里的土地。向西又打敗了魏國。這樣,宋康王就把齊國、魏國當做敵國,認為自己的霸業很快就能夠成就。

宋康王為了儘快達成霸業,開始倒行逆施,史書上記載:

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以示威服鬼神。為長夜之飲於室中,室中人呼萬歲,則堂上之人應之,堂下之人又應之,門外之人又應之,以至於國中,無敢不呼萬歲者。天下之人謂之“桀宋”。

宋國就這樣使得自己成為中原各國眼中共同的敵人。它卻一點也不知道自己的危險處境,一直在做著稱霸的迷夢。可惜這個迷夢很快就被殘酷的現實所打破了。

第二個登場的國家,對宋國垂涎許久的齊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齊湣王

宋國在中原耀武揚威,可是它卻不知道,自己早就成為各國眼中兼併的物件。只是因為宋國位於幾個強國之間,每個國家礙於其他國家的利益,大家誰都沒有下手而已。

在這幾個國家中,對宋國慾望最大的就是齊國。當時天下最有實力的就是秦國和齊國。秦王為了討好齊國,自稱西帝,把東帝的稱號送給齊湣王,想和他一起伐趙。

這個時候,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出現了。這個人就是從燕國來的蘇代。齊湣王問蘇代,對秦王致東帝的稱號於自己,一起伐趙的意見時,蘇代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願王受之而勿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伐趙孰與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釋帝以收天下之望,發兵以伐桀宋,宋舉則楚、趙、梁、衛皆懼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謂以卑為尊也。”

蘇代明確表示,稱帝號沒有什麼意義,只招來天下人的厭惡。而伐趙遠不如伐宋來得實際。這個建議正中齊湣王的下懷,因此他欣然的接受了蘇代的建議。稱了兩天帝號就取消了,暗中開始做滅宋的準備。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齊國首先和趙國合縱。周赧王二十八年,齊、趙、韓、魏楚五國攻秦,迫使秦國廢帝號,歸還一部分侵佔的土地。但是,在第二年,齊國就滅了宋國。史稱:

齊湣王與魏、楚伐宋,殺王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

倒行逆施的宋康王,在齊湣王起兵來討伐的時候,“民散,城不守。”只得“奔魏,死於溫。”一心想成就霸業,不自量力的宋康王,最終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第三個登場的國家,一直想要滅亡齊國的燕國。

齊湣王在滅宋之後,並沒有停止他的攻伐。他先是奪取了楚國的淮北之地,然後又奪取了魏國所佔的宋地,獨吞了宋國的土地。在這個時候,齊國的勢力達到了頂點。史書稱:

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並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

但是有句話,盛極則衰。齊湣王和他的齊國並沒有意識到,隨著他們的勢力的擴大,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已經開始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樂毅伐齊

這場災難的始作俑者就是他們北方的鄰國燕國。燕國和齊國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在燕王噲的時候,齊國趁著燕國內亂的機會,出兵侵佔了燕國,殺了燕王噲和子之。齊軍在燕國殘暴橫行,最後遭到燕國人民的反抗,被迫撤軍。

燕昭王繼位後,時刻要報齊國破燕之仇。他勵精圖治,招賢納士,以報仇雪恥為己任。史書記載:

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經過長年的經營,最後燕國“殷富,士卒樂軼輕戰,”具備了進攻齊國的能力。但是,齊國和燕國兩國的國力相差太大,燕國想要打敗齊國還是困難重重。

這個時候,蘇代向燕昭王獻上了一條計策。他認為“齊雖強國也,西勞於宋,南罷於楚,則齊軍可敗,而河間可取。”他認為,將欲取之,必固予之。要拿宋國為誘餌,先使齊國攻打宋國和楚國,讓它在戰爭中被削弱,並四處樹敵,這樣就有可能擊破齊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因此,才有了上面蘇代使齊的一幕。齊國果然經不住誘惑,吞下了宋國這塊誘餌,同時也立刻成為了天下諸侯國的眾矢之的。燕國趁機在外交上展開攻勢,合縱攻齊。

宋國的定陶是中原最繁華的商業城市,秦國的掌權者魏冉一直想把它據為自己的封邑。因此立刻同意了燕國的建議。而楚國、魏國剛被齊國打敗,仇恨未消,也是一拍而和。至於韓趙畏懼齊國的威脅,也欣然同意加入縱約。

因此,在周赧王三十一年,伐齊的五國聯軍正式組成。燕國以樂毅為上將軍,起全國之兵,匯同秦、趙、韓、魏的軍隊,經過齊國。濟西一戰,齊軍大敗。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濟西之戰

然後除了韓軍回國,魏軍佔領宋地,趙軍佔領河間,楚軍以救援為名佔領了淮北之地,秦軍佔領了定陶。而樂毅指揮燕軍攻佔了大部分齊國的土地,只剩下莒和即墨未下。

而齊湣王被迫逃亡,他逃入楚軍之中,被楚軍將領淖齒所殺。齊國陷入亡國的滅頂之災。

最終真正的贏家秦國。

當然,我們今天知道,在那個時候,齊國並沒有最終滅亡。由於樂毅在最終時刻採取了錯誤的攻心戰術,使得他最終也沒有打下那最後的兩座頑抗的齊國城池。燕昭王一死,燕惠王繼位。樂毅因為和燕惠王素有矛盾,被齊國的反間計所中,只好被迫逃亡。

這使得齊國將領田單抓住機會,他先是施展了各種計謀,激起齊軍鬥志,麻痺對手。最後用火牛計打敗了繼任的燕軍統帥騎劫。在齊國人民的共同反抗下,將燕軍趕出了齊國的土地,恢復了齊國。這一場威武雄壯的人間活劇到此告一段落。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田單復國

我們回過頭看看這一段歷史,可以說,這一段歷史是戰國曆史中的精華所在。在這段歷史中,各種各樣的謀略層出不窮。在短短的幾年裡,整個戰國的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場大博弈裡,到底誰是最後的贏家呢?

首先,不會是滅亡了的宋國。那個不自量力的宋康王,企圖以自己不足的實力去稱霸戰國。最後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其次,更不是險些被亡國的齊國。目光短淺,只依仗自己的軍事實力橫行霸道的齊國,在全天下的聯軍討伐下,國土幾乎全部被佔領,國君齊湣王也死於非命。雖然最後田單復國,可也是元氣大傷。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秦昭王

第三,也不是燕國。燕國國力遠不及齊國,可是在燕昭王的領導下,用奇計打敗了齊國。即便如此,燕國依然沒有吞併齊國的能力。燕軍最後徒勞無功,被齊國軍民趕出了齊國,落得個兩敗俱傷。

第四,也不是韓國。它只是出兵湊了湊熱鬧,濟西一仗後,它的軍隊就回國了。除了解除了齊國的威脅外,一無所獲。

第五,似乎楚國、趙國和魏國的收穫不小。楚國奪回了淮北之地,趙國得到河間之地,而魏國奪回了宋國的領土。兩者都在實利上得到了收穫。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場席捲全中國的大博弈,最大的獲益者是秦國。

先且不說秦國奪取了原來宋國的定陶,這個中原最繁華的大商業城市。在實際利益上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在整個戰略上,秦國得到了完勝,奠定了它統一天下的基礎。

在當時的戰國,秦、楚和齊三國是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國家。秦國要想統一天下,它就必須要先摧毀齊和楚的勢力。這是秦國一直追求的目標。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魏冉

秦國透過謀略和軍事攻伐,先拆散齊楚同盟,然後三次伐楚,把楚國打得一敗塗地。楚國最後被迫遷都,成為一個大而不強的國家,失去了與秦國爭奪天下的能力。

這個時候,秦國又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對三晉反覆蠶食。面對秦國的侵略,當時出現了連縱抗秦的方案。這個提出方案並實施的就是戰國著名的縱橫家蘇秦。蘇秦的設想是:以三晉和楚國為阻擋秦國進攻的前哨,以燕齊為幾個國家的後援。在這裡,一個強大的齊國是合縱成功的關鍵。

這是因為秦國和齊國位於中國東西兩端,秦國無法對齊國直接用兵。而越過中間地帶的幾個國家攻打齊國,又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是不現實的。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齊湣王逃難

如果秦國對當面的三晉和楚國用兵,強大的齊國就成為了幾個國家的救星。秦國是無法和包括齊國在內的關東六國抗衡的。這就是秦國面臨的戰略難題。

而燕國伐齊正中秦國的下懷。秦國馬上響應,實行合縱攻齊並主動擔任盟主,先派蒙武越過韓魏攻佔齊國九城。然後,又派尉斯離率領三萬秦軍參加聯軍參加伐齊。最終在濟西一戰,全殲齊軍主力。隨後秦軍再奪定陶,獲得了豐厚的戰果。

經過這一場戰爭,齊國徹底退出了爭奪天下的角逐。直到滅亡,齊國都是以自保為國策,絲毫不參與國家之外的事物。直到其他國家全部滅亡,齊國毫不抵抗的投降了秦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決定戰國命運的一場大博弈,最終秦國勝天半子

博弈後的戰國形勢圖

而這次摧破齊國,打斷關東合縱的支柱,秦國只是利用其他幾個國家的力量,並沒有動用自己的主力。關東六國的這一場自相殘殺,使得秦國漁翁得利。就算是魏楚趙這樣的得利者,所得到的利益遠比不上它們在戰略上的損失。

因此,在這場博弈後,秦國對中原的進攻愈演愈烈,而關東各國疲於奔命,抵抗乏力。到了長平之戰後,天下皆弱,唯秦獨強的格局就更加明顯了。

後來雖然關東各國幾經掙扎,最後還是南逃被秦國滅亡的命運,最後秦國統一了天下。這一切,都發軔於這一場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