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龍一直藏身在深海,所以直到現在都沒有被人發現?

菜單

龍一直藏身在深海,所以直到現在都沒有被人發現?

目前主流科學不承認龍的存在,這也是一個很明顯的結果。從生物學角度來說,龍太奇怪了。他們可以在天空和海洋中旅行,但是仔細想想,什麼樣的身體結構才能滿足這種運動需求?

再者,我們可以從古今中外關於龍的各種記載中窺見龍的經典形象,尤其在東亞傳說中,龍的核心形象是“九象”:“角似鹿,頭似駱駝,目似兔,目似蛇,腹似毒蛇,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從這個角度看,龍似乎是現實生活中動物拼湊出來的一個縮影,代表著一種吉祥,維繫著古人的美好願望。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無論是古籍、古畫還是雕塑,龍的形象太多了,也廣為流傳。為什麼一個幻想物種可以傳播這麼廣?是否意味著在歷史的某個時期,龍真的廣泛存在?

《說文解字》中有這樣對龍的描述:“龍如介殼蟲,可靜可明,可細可巨,可短可長,春分昇天,秋分潛深。”

從這個簡短的描述中,幾乎給出了這種奇怪生物龍的所有特徵,四個字的總結就是“多變”,這是我們最難以接受的。但同時又提到它們會飛,然後會潛向深淵,這和季節性有關。龍是親水的,很多古籍中都有描述。

所以有朋友猜測龍到現在都沒見過,是不是藏在深淵裡了?

地球表面積的70%被海洋覆蓋,平均深度超過3000米。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一萬多米,不可能填滿珠穆朗瑪峰。我們總是對深海世界感到好奇。那裡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神秘生物嗎?

我們可以看看深海的一些特徵。第一,隨著海洋深度的增加,壓強會增加,簡單計算差不多10米一個大氣層。一萬米深,也就是1000個大氣壓,相當於每平方釐米站著近20個人。

除了壓力,就是深海的光照問題。水下幾百米可能就全黑了。對於食物鏈來說,最重要的是植物,植物是食物鏈的基石,因為能量可以透過光合作用積累,最終沿著食物鏈傳遞。但是這個環節在深海是缺失的。深海動物只能用上層動物的排洩物或殘骸填飽肚子。

荒蕪的深海意味著食物短缺,這也導致了很少大型生物的存在,因為很難謀生。連新陳代謝一步都斷不了?龍可以一直不吃不喝的存在,太神奇了。生活在深海的大型生物比較典型,比如“黃陂魚”,有人稱之為地震魚。它是目前已知最長的硬骨魚,體長三米多,成年後身體扁平而長,也適合在深海生活。

雖然古籍中有很多關於龍的記載,但大多是藝術性的、誇張的記載,已經超出了正常物種的範疇。他們的骨骼化石在考古中從未發現過。如果龍曾經存在過或者廣泛存在過,即使很神秘,死後總會有遺骸。

歷史上見證龍的事件很多。離我們近一點的是1934年的“潁川降龍事件”,有模糊的影像資料留存。當時日本人辦的《盛京時報》對此做了專題報道。央視《走近科學》也做過兩集降龍事件,最後得出結論,未知生物的骨骼應該是擱淺的鬚鯨,是古代腐爛後拼湊錯誤造成的。類似事件還有1944年陳家圍子村降龍事件,1999年武漢磨山湖墜樹之謎。

現在的情況是龍的記載很多,但都是誇大其詞,只是讓人不相信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