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動物發情期一年一次,人類發情期一年12個月,差異為何這麼大?

菜單

動物發情期一年一次,人類發情期一年12個月,差異為何這麼大?

在地球上,無論是有著脊椎骨的高階動物,還是結構簡單的低階動物,為了讓生命種子延續下去,永世不滅,都會把“繁殖後代”視為是頭等大事,這可以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不需要學習,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就知道了。

雖然繁殖後代的方式有多種,但交配是高階動物繁殖後代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當動物身體機能成熟後,體內會分泌激素,雄性動物分泌出雄性激素,雌性動物分泌出雌性激素,激素讓動物產生慾望和激情,從而完成與異性的交配。

這似乎是體內遺傳基因交給每一種動物的使命,有研究人員認為,遺傳基因是自私的,就像魔鬼一樣控制著肉體,完成繁殖任務,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似乎就是讓遺傳基因不斷地遺傳下去,完成交配,孕育後代,分娩後撫養長大。

這不免讓我想起那首熟悉的歌-《時間都去哪兒了》:一生把愛交給他,只為那一聲爸媽,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雖然人類的智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超越了一切動物,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能力和控制能力,將很多事物都研究透了,但是人類還是無法逃脫體內基因的控制,對異性有種強烈渴望,不知不覺地滿腦子全都是亂七八糟的幻想。

萬物復甦的春季到來後,大多數動物便迎來了發情期,這就是為什麼貓的發情期到來後發出的叫聲被稱為“叫春”。幾乎所有的高階動物都有發情期,並且大多數每年只有一次,受孕後或受孕失敗後不再發情,每次多則幾個月,少則幾天。

唯獨人類卻是一個例外,好像不存在發情期一說,要說發情,一年12個月都算是發情期,為何差異這麼大呢?我們先來研究一下“發情期”這個專業名詞,發情期只針對於動物,而不是針對於人類,所以我們人類並沒有發情期一說。

發情期是指,動物非要等到某個特定時段到來後,才會出現交配行為,一般週期為一年,特定時段被我們稱為“發情期”,發情期到來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水平大大升高,雌性動物進入排卵活躍期,為受孕而準備,吸引雄性來完成交配。

動物發情期是自然發展而成的,為什麼大多數動物選擇春季呢?因為春季萬物復甦,食物比較充足,不論是植物物種,還是動物物種,都處在旺盛時期,這個時候也是繁殖後代的最佳時期,保證受孕時的營養來源,孕育出更優後代。

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些適應環境的物種生存了下來,不適應環境的物種早在很多年前就滅絕了,因為動物交配,繁殖後代需要耗費大量能量,相應需要大量食物來補充,如果發情期不在食物充沛的春季,那麼就是在自取滅亡。

從生物角度來看,人類月經週期就相當於動物發情期,只不過動物發情期基本上是一年一次,而人類月經期是一個月一次,可以這麼說,人類“發情期”是一個月一次,只不過因為頻繁原因,一年12個月都可以看成是發情期,當然例假除外。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人類進化時存在兩個與眾不同的特點,一,人類智力水平大幅提高後,用智慧獲得了大量食物,比如儲藏食物過冬,發展農業和畜牧業,因此,一年365天內,人類食物都很充足,不會受到自然季節的影響。

二,智力水平的提高讓人類產生了複雜的思維,想法得到昇華,不再像動物那樣粗放式交配,能壓制慾望,以感情和愛情作為基礎,再說了人類之間情感交流頻繁,時常會擦出愛的火花,這也是導致人類跟其它動物差異大的重要原因。

有科學家提出另一套理論-“父方投資假說”,意思是說,人類智力水平升高後,導致害羞的女性隱藏了發情期,男性不得不多次與同一名女性維持長期關係,以保證留下自己的後代,而不是在同一時期內與多名女性發生關係。

這樣一來,有利於促進人類婚姻的建立,讓人類進入一個區別於其它動物的文明時代。雖然出於慾望和其它原因,曾經出現過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制,但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夫妻制度的建立,約束了人類的行為。

總之,人類沒有發情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終原因跟人類智力水平提高和情感發展有關,差異當然就大了,大家對此怎麼看?